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语文计划总结

对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感悟

所属栏目: 语文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1-10-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研究性学习就是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相对独立地进行探索研究,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感悟到科学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为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思维打好基础。

  “研究性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旧知,在研究新问题时使旧知活化、重组,形成知识结构并向能力转化,而在此基础上获得的新知和旧知是联系的,更重要的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体验科学发现的全过程,从中感悟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终身发展是很有价值的。

  因此,研究性学习普遍受到学校教师的重视,研究性学习也在各学校展开。但在具体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够明晰,对研究性学习的性质不很清楚,在选题上存在“成人化”倾向,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策略不很明确,对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不准,出现“拔苗助长”或“放任自流”,甚至包办代替或部分包办代替。本文想对上述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引起大家来关注、讨论这几个问题,更好地指导好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一.对研究性学习目的的认识

  从新课程的三维教育目标来看,研究性学习的知识目标主要应放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活动中获取生活、社会和自然方面的相关知识,特别重视与课本知识联系,让学生了解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在生活、社会和自然方面的应用方向。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会运用一些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来制定计划,解决问题。在态度价值观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和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而这些目标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会提问题,会提一个恰当的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和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在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中。

  二.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其主要的特点有:(1)自主性。选题、资源分析和可行性论证、研究方案设计,学习活动的开展,学习成果的形成等多方面都由学生自主完成。(2)实践性。与传统学习有很大区别的是,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完成的。(3)开放性。有目标的开放,注重发展;有内容的开放,面向来自于生活和学生关注的问题。(4)生成性。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学习过程,在学习活动进程中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和困难,学习过程是逐步构建的,也是灵活可变的,要在活动中不断完善,没有固定程式。

  下面我重点谈谈“开放性”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中所起的保证作用。

  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必须得有一定的载体,而开放性的学习材料则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有效保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现实背景下的问题和习题。对开放的学习材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不仅体现语文研究的思想方法,使解答过程成为探究的过程,而且体现语文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从而有利于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成功感,体验到语文的美感。开放性的学习材料,条件可以是多维的,解决的策略和方法也比较灵活多样。让学生对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材料进行研究,往往能给学生提供充分地表达自己观点、发挥各自想象力、展开语文思维和方法交流的机会,并使全部学生都能主动参与,都乐于参与研究,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就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也就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宗旨。因此开放性的学习材料用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十分有意义。

  开放性学习材料所产生的一系列的开放题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新型题,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为了使语文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可以选择语文开放题作为一个切入口,促进语文教育的开放化和个性化,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进一定的结合实现背景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有了开放的意识,加上方法指导,开放才会成为可能。开放问题的构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问题本身的开放而获得新问题,其二是问题解法的开放而获得新思路。

  三.研究课题的意义

  怎样的课题是有价值的?对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来说,课题的价值主要是其教育功能,可能同时会带来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但不能本末倒置,不要强求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动不动就是环境、资源等成人化课题。只要学生觉得有意思、有能力做,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感悟到科学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就是好课题。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的一种认识活动,就结果和过程而言,它更注重的是过程,所追求的是在研究中发展能力,在活动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因此,我认为“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中,不能简单地把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模式化,要注意帮助学生调整学习过程,不要追求完整、拔苗助长,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由此看来,“研究性学习”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不一定非要什么研究课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付诸具体的日常教学中。

  例如:一位教师教《早发白帝城》时,有一位学生忽然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我在电视里看过有关猿猴的纪录片,猿猴的叫声一点也不好听,李白当时那么高兴,为什么要写难听的‘猿声’呢?”这位教师当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便临时改变教学计划,肯定了他的发现,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对这一情况作出解释,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有一个女生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合情合理的解答:“李白当时被皇帝赦免了,他太高兴了,太愉快了,所以很难听的声音,李白也觉得悦耳动听,就像一支快乐的送行曲。”教师进一步问:“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她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眉飞色舞地讲了起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受到这位同学的启发,许多学生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完全有可能,而且也十分有必要,关键是一切都要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宗旨。

  四.采用有效的评价策略

  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策略方面,除了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合作的作用外,还应该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整合进语文的课堂教学之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更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这是因为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从选题到制定研究计划,再到收集资料,最后到结果的呈现,无不渗透着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积极的思考。由此,学生丰富了学习经验,进而促进了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可见,评价应该围绕学生是否将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得的获取知识的技能方法运用于语文学习,在语文学习中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作出假设和解决问题,也就是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与其他学科的学习进行整合。

  五.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是组织者,但不是发号司令者,不能主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更不能包办代替。教师不可能什么都懂,也不可能等教师懂了才让学生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在阅历和经验上比学生丰富,在知识和能力水平上比学生高,因此教师要在和学生一起研究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参考和帮助。

  教师在学生的选题上,可以帮助学生做可行性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思路和计划。在活动资源上给予学生帮助。给学生介绍必要的科学研究基本方法。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提供经验,提醒学生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及时调整思路和计划。

  教师要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在学生形成成果和展示成果方面给予帮助。让学生进行交流,共享,从他人的探究中获取有用的东西.

  教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研究活动进行小结反思,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小结学习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小结活动过程中的方法体验,谈个人收获,对课题的意义进行再认识。

  以上是本人对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些粗浅看法,仅供教师同行们参考。我以为,只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能融入“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策略,那么,我们的教学一定会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使其在主动探究中学会学习,为自己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关于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反思    下一篇:读《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