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2-04-2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尝试着采用“创设情境,营造乐学氛围,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学生主体参与型”的教学模式,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素质教育教学原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常见的情境教学法有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

  下面就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常见方法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谈几点自己的见解。一ppt(课件)分文字、图片、音乐三种教学情况1.文字教学我个人认为ppt里的有效文字主要有两种:(1)提示问题的文字,作用是让学生时刻明确思考的问题是什么。例如,在教授一篇课文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的情况是经常出现的,但也难免会出现有的同学读着读着就忘记了需要思考的问题,于是在这种情况下,ppt对问题的提示作用就会非常明显。同时,积累清晰有效的、有层次的问题,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去挖掘文章的内容,提高自主阅读的有效性。(2)补充、拓展知识。比如背景知识的涉入,拓展知识的相关链接等。但无论哪种情况,其目的都应是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2.图片教学记得新课改教学实践的展示课《小小的船》,教学设计里面图片的使用是当时的一大亮点。

  我想,那堂课图片运用成功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图片设计十分恰当,教师边描述边贴“夜空图”,孩子们根据描述做动作、想象,既形象地展现了“蓝天”、“星星”、“月亮”,又为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我也曾经产生过图片是否会先入为主从而限制学生想象力的想法,但看了那组图片后,我相信只要用心就可以找到既能形象地反映事物又能激发学生想象的图片。第二,图片的使用恰到好处,即图片的涉入点好。教者是让学生独立感受蓝天”、“星星”、“月亮”、“小船”等富有童趣的意境“美”,巧妙地在贴上图片(小女孩)后,教者立即抓住学生那种情感体验,让学生替代“小女孩”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张图片,将一系列教学环节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这张图片的作用也远远大于了图片内容的本身。

  综上所述,在利用图片创设教学情境时,务必选择合适的图片,并且在恰当的时机让学生观赏,将图片的功能发挥到最大。3.音乐教学我个人对音乐情有独钟,尤其是在很多优美的、情感流露非常明显的文本教学中,我一定会配相应的背景音乐来朗读。我始终相信,音乐和文字一样,是一种最能打动人心的艺术形式。记得上《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一开始就配乐朗诵吸引学生,朗诵到动情之处时我流泪了,而许多学生也和我一起流下了眼泪,那一切与我选择的背景音乐《父爱》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那段音乐,那堂课就上不出那种味道。音乐也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记得上《月光曲》时,我用了大半节课让学生聆听,听完以后立即让学生说说听后感,学生们的反应很强烈,聆听贝多芬的音乐,拉近了学生心灵与贝多芬的距离,也促进了学生对作曲家情感波折的理解。当然,音乐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味太浓则喧宾夺主,味太淡又无法扣人心弦。音乐和文字都是人类心灵孕育的孪生姊妹,因此,语文教学中恰当地使用音乐能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课堂的吸引力。二用语言去启发、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把“美”带到课堂上去,创设最动人的教学情境1.巧用自己的“嘴”在最适当的时机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教学内容,从提问、点评到适度地讲解,每一环节在语言表述上都对教师的“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话语将越变越少,但也要求做到少而精。

  面对写景类文字,我们要做到能三言两语勾勒出一幅具有可赏性的画面;面对抒情类文字,我们要用最形象的语句概括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同时还要让学生有亲身经历的感觉;面对议论类文字,我们要深入浅出地简明扼要地讲清楚选段的论点,而当情况变得更复杂时,对我们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就会变得更高。2.常用自己的“眼”一直以来,我都喜欢把身边很多有意义的事拿来作为教学素材,也发现这样做可以减小语文和生活在学生心中的差距,当他们发现原来语文和生活可以贴得如此之近时,他们便会逐渐产生兴趣,当然,每次将这种素材拿来教学时学生的兴趣也是非常高的。以我在讲《春天的色彩》的写景作文为例,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二是让学生掌握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三是消除习作的神秘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景;启发引导;合作讨论;细致表达。教学设计非常简单,但是孩子们的热情却非常高,都争先恐后的要在班上朗读自己的习作。3.用自己的“心”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而语文老师个人的情感投入又是学生有情感的保障,正如一堂课所讲授的内容,如果连我自己都不能打动,那一定也打动不了学生。我喜欢当语文老师,每次站在讲台上时我觉得自己整个人就好好地“活”了一次,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我总能充满激情地去上课,对我而言,上语文课就是一种享受。但我也时常想,不能只顾着自己一个人陶醉,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和我一起陶醉。情感的陶冶、思维的碰撞是我课堂追求的目标。理想很美满,道路很崎岖,但我会继续努力。

  三充分发挥朗读在创设语文教学情境中的作用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印象中,我采用朗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的教学案例就是散文题材单元的教学,在每一篇散文的学习过程中我基本上都会用近一节课的时间来给学生去诵读,诵读的主要目的就是体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比如《再见了,亲人》中对不同人物感情基调的变化,《白杨》激起的情感涟漪。诵读的方式有很多,也需要掌握诵读技巧。教学中我一般会先自己朗读再让孩子们读,让孩子们在听我朗读的过程中先感受一下课文的情感基调,挖掘课文的诵读价值,进而产生一种想自己读的冲动。《再见了,亲人》一文,是我和同学们一起体会完作者的情感变化后让同学们选读的,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全班男同学在齐读完第三自然段后,一个平常对语文没什么感觉的男生对我说:“赖老师,我好像真的感受到了一种比海还深的情谊。”那一刻,我很欣慰。教学《白杨》时,我又用了另外一种处理方式,在初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动手圈划、动脑思考、动口说读,这样学生对白杨“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高大、挺秀、直而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品质有了理解,同时也达到对文中词句的理解、积累。再通过朗读,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感悟,通过自己的解读去填补、激活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滴滴情愫,在头脑中创造出那种只有自己特有的形象。此时,他们自然而然就会领悟到,白杨树不正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们的化身吗?然后,再把本文中最能启迪我们每个人心灵的最后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抛给孩子们,通过说读来感悟,让情感的涟漪在他们心中荡漾开去。我个人很热爱朗读,因此我也喜欢尽自己的努力向同学们展现每一篇文章的朗诵价值,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但是,怎么读、什么时候读、读什么仍然是一个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但我始终相信,用好“读”,对于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是大有帮助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下一篇: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与方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