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情感体验法”在小学古诗朗读教学中的运用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7-12-3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学生感受诗歌语言,感悟诗歌情意的最佳方法是诵读。如何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诵读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发现诵读有助于学生对诗意的把握与理解。但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宜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自主诵读为主,淡化教师的讲解。

  读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品味出作品内在的情感,然而对作品内在情感的体会又会反过来有利于提高诵读的效果。以学生自主诵读为主,首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要让学生充分阅读作品,沉潜其中,涵咏品味作品意蕴。然后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由语言到内容,感悟诗文的情意。因此诵读应该建立在对作品意蕴理解的基础上,只有准确感悟作品的内在情感,才能读出感情来。淡化教师的讲解,首先应该淡化对字词句语法的讲解。不少教师对诗句的教学,应尽可能避免采用翻译的方法,因为翻译会使诗味荡然无存。其次,教师不应把自己对作品意义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或者违背儿童心智发展的规律,对作品意蕴进行过深的挖掘。否则就会造成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得慷慨激昂,学生在底下却听得昏昏欲睡的场面。如在教学王昌龄的《出塞》时引导学生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体验边关战士的所处环境的恶劣,我们就不能直接去解释,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借助媒体展示画面渲染情景,学生通过画面感受再次朗读时就能品味情感读出诗的意蕴。

  二、 “密咏恬吟”与默读相得益彰。

  遵循阅读记诵的原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呈现两种不同的读法,一种是出声的朗读;一种是不出声的默读。朗读从读者发声的高低又可以分为“高声朗诵”和“密咏恬吟”两种形式(见前引曾国藩语)。虽然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对作品的朗读,但实际上重视的只是高声朗读,认为读的声音越大越好。不少学生理解大声朗读时就是直接让声音高,而对更具有个性化色彩的、更为自由、自然的低声吟咏——“密咏恬吟”却重视不够。殊不知“密咏恬吟”恰是进入诗歌意境,体会和再现诗歌韵味的有效方法。相对于出声的朗读,默读对于理解诗歌意蕴、体会作品情感更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以朗读代替默读,或者以讨论代替默读,以齐读代替默读。其实,古诗教学不应该把重点放在对热闹形式的追求上,而应紧紧围绕体验作品情感这个中心。对作品情感的体验关键在于一个“感”字,教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能使学生心里对诗歌作品产生一种感觉。而对作品情感的体验,最为关键的步骤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在这个对话过程中需要学生沉下心来,静思默想,咀嚼品味,仔细体会作品内在的情感。因此,在课堂上应该给出学生自己默读思考的时间,不能以讨论代替阅读,不能以大声齐读代替个人吟咏,不能以朗读代替默读。如在教学《题临安邸》这首诗时,学生理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我让学生通过静思默想来理解诗意,他们也就能够感受出官员的“醉生梦死”。这种情感体验就有助于引导学生体会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表达对统治者的愤怒之情。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也是一种创造行为。学生通过与作品的对话,有感而后发,此时教师一定要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方智范老师说:“首先要重视孩子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也就是他对作品有独特的反映一定要重视。阅读是一种创造,所以不要让孩子被你的标准答案所束缚,让他们主动地去发现意义、创造意义。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阅读的促进者、阅读中的对话者,教师不是被动的,也不能将教师的地位降到和学生一样,他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个中介。你这个老师做中介,那么你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当然要高于学生。也可起向导作用,但不能代替。我们过去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也有谈话的方式,那种对话是老师根据参考书、根据课文,事先准备好结论。老师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实际上是‘请君入瓮’。这种方法与阅读对话理论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对于诗歌教学来说,教师应该十分重视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独特感受,对诗歌意义的丰富联想。惟其如此,才能对作品的意蕴有更透彻的领悟,也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并不等于对学生的任何想法都可以听之任之,包括胡思乱想也不加判断地一味肯定,称赞。如果这样将会导致对作品的理解误入歧途。如在教学陆游的《示儿》中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引导学生理解 “家祭”,就是让他们回忆自己所曾经历的体验,如清明祭祖,他们都有过如此的情感体验,所以对于陆游的爱国之情至死不渝有了更深的品悟。

  四、注意使课堂诵读与课外诵读相结合。

  对于古诗来说,课内阅读记诵是极为有限的,而课外阅读则是无限的。学习古诗,课外阅读记诵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课外诵读不断的积累可以提高对古诗的理解感悟能力,可以丰富对古典文化的修养,亦可以使心灵得到陶冶净化。课外比如通过游戏展开竞赛,比一比谁背的古诗多,谁读得好。还有班级可以通过《古诗吟唱》《古诗新唱》《古诗律操》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力。

  课内也应该经常性地诵读学过的古诗作品,温故知新,如在教学《出塞》时理解征人的艰辛“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诗意与情感时,引导学生复习前面学习的边塞诗《凉州词》里的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来感受战士们的痛楚与悲哀。学生也加深了对边塞诗歌的理解。这样一来教师因势利导指点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顿挫以及平仄、押韵。关键是诵读时应该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有感情地读,以抑扬起伏、顿挫有致的声音传达出古诗在抒发感情时所特有的意味。由此才能进一步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感人力量和独特艺术魅力。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应正确对待其个体差异。对记诵能力强的学生及时表扬,对能力稍差的学生加以鼓励,目的就是要培养呵护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情感体验是小学阶段学习古诗的主要目标。在古诗教学中应遵循以诵读记忆为主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这两条基本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围绕作品,以学生对作品情韵的感悟为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领者、设计者。应该处处体现一个“感”字,即学生内心对作品的感觉、感受。只有学生心里真正对诗歌作品有所感,有所悟,才真正实现了体验作品情感这一教学目标。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中的实际应用    下一篇:如何让孩子爱上作文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