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语文计划总结

《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

所属栏目: 语文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2-06-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教材分析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1873—1929)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帝国主义称中国是“老大帝国”,而梁启超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在风雨飘摇的1900年,以他的一支有力之笔饱蘸激情写下了慷慨激昂的热血之歌——《少年中国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

  二、教学效果

  文章虽然不长,但读起来有难度,理解起来更有难度,特别是每种事物的象征意义。但是,整堂课却在我的讲解中由不理解到深刻感悟,到最后为祖国的强大担负责任,水到渠成!

  1、复习导入,感受家国情怀 。

  我从上一节课的《古诗三首》复习导入。从《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嘱托,《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愤慨,《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吁导入了本课,这样让学生对本单元家国情怀的主题有了整体了解。

  2、结合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理解为什么称中国为“少年中国”?符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通过查找、整理资料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紧接着思考课后问题: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完成了本课第一个教学目标。在思考中再次走进文本,进一步感知文章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和每种事物的象征意义。

  4、品词析句,想象画面,体悟情感。

  要求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借助收集的资料 ,借助课文注释,结合插图 ,联系生活实际,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然后通过想象画面让学生更直接、更深层的理解了少年中国的象征意义,把抽象的道理简单化。再尝试着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熟读课文,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的调动了起来。

  5、读中感悟 以读代讲

  在教学第一和第三自然段时,我采用学生读,师生合作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在反复读中让学生理解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抓住了文章精髓,水到渠成完成了本课第二个教学教学目标。

  6、内容拓展延伸。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现在中国的强大,振奋人心。又让孩子们谈感受和体会,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感受到祖国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从而担负起建设自己祖国的责任,现在好好学习,长大给祖国做贡献。

  7、熟读成诵,丰富语言积淀。

  学生们在多种方式读中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目的,完成了本课第三个教学目标——背诵课文。

  三、不足之处

  在板书上想精益求精,反而浪费时间,还显得笨拙,没有随意写的流畅好看。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推荐一个好地方》教学反思    下一篇:巧记汉语拼音口诀大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