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数学计划总结

初一数学 《关于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案例分析

所属栏目: 数学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3-03-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把活动还给学生。

  在讲授正方体展开图这一内容时,学生在实际动手过程中思考,并最终得出正方体的十一种展开图,在让学生相对两个面上标上相同的数,知道相对的面。

  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活动过程的思考空间也该属于学生,其中最关键的步骤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现在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下一步要做什么,最终我们要通过活动得出结论。

  二.把思维的权力留给学生

  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大40度,求这个角的度数?”

  解;设这个角为X则这个角的补角为180—X

  列方程得;180—X—X=40

  全听完。部分学生说听懂了,还有一部分沉默不语,我正准备再讲一次,一位学生在下面喊道;“老师,还有一种方法。”我点头,这位学生随即上黑板写出方程;X+X+40=180.

  我还没说话,下面很多的同学喊道;“老师,我也是这样列的。”上黑板的那位同学接着讲道;“设这个角为X,哪么它的补角为X+40.得;x+x+40=180。

  接着很多的同学附和着“这种方法简单”。

  我很迷惘,补角表示为180—X,与表示为X+40.这两者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前者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未知量,与后者相比前者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更高一点,于是我想;对于一道针对新知识的应用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再要求学生运用对于他们来说陌生复杂的思维去思考是没必要的,这样的题目无益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相反会让学生无所适从,练习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发展,我想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符合学生思维习惯与做法,更有益于思维的提升和和知识的构建。所以在教给学生知识之前应该下功夫研究学生的知识体系。以便更加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思维,更快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回想哪一节课,如果我稍微急躁就变成了课堂的霸王,我深深地意识到,学生不应该是老师教会的,而是他们自己学会的。否者知识永远不是他们自己的。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应该只停留在形式上,更应该从思想上达到转变,把课堂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展出翱翔。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一数学 《2.2整式的加减》教学案例    下一篇:初一数学教学反思:寻找数学复习课的新与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