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物理计划总结

初二物理 平面镜成像特点” 案例分析

所属栏目: 物理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3-03-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介绍

  1、问题的提出

  平面镜成像这堂课是一节实验课,也是学生的第一次完整的探究实验,以往在我的实验课教学上,为了使课堂顺畅、有序、高效,往往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包括实验表格一股脑儿都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一步步按要求操作就可以了,这样一来,时间虽然节省了,但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都没有得到锻炼,久而久之,缺乏了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变成了考试的机器,所以我选这节课,是想让自己在实验课教学上,有一个质的突破。

  2、理论依据

  支架式教学源自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支架式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提供支架和支持以帮助学生主动发展,这些支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内化新的知识。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描述分析

  “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点内容。其目的在于研究像与物的大小、位置关系。它不仅在科技、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更对学生的猜想、器材选择、观察、实验操作等能力的培养及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应用了“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验支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器材的选择以及实验设计与操作”的教学模式

  一)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如下:

  1、学生原有水平分析:

  1)初二学生在综合理科中学生了解了一些光的现象,虽然在上《平面镜成像》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但学生知道的光的知识还是有限的。

  2)平面镜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物品,学生较为熟悉,也了解一些它所成像特点,但有些因为视觉的关系,所以有些认识是错误的,造成了平面镜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3)初步具有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可能困难分析及解决困难的支架:

  困难1:虚像位置的确定和器材的选择。为了培养发散学生思维,器材提供多样性,通过对器材的选择,让学生体会实验的乐趣和技巧。避免纸上谈实验。如此一来,由于对平面镜非常熟悉,学生不易想到用玻璃板做实验,以确定像的位置。

  支架1:问题引导

  *今天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那么像的位置在哪里呢?答:在平面镜后面。

  *怎么记录像的位置呢?答:在平面镜后面用另一个物体与像重合,记录下位置。

  *那么用哪些器材能做到这些事情呢?答:可采用平板玻璃。

  困难2:设计实验步骤较难,可能会出现没思路、思路乱、思路不全面等情况。

  支架2: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小结归纳

  困难3:学生可能会忘了研究镜面与物像连线的问题

  支架3:提醒学生观察三者的空间关系。

  困难4:实验过程中学生丢三落四,记录的数据或者作图痕迹不够完整,可能造成平面镜成像特点不够完整和结论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支架4:实验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操作的注意事项要给予一些建议和提醒。

  困难5:学生很难意识到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支架5:通过与小孔成像所成的像进行对比,找到区别,结合实验时在玻璃版后面用纸屏接不着像的事实,同时应用多媒体课件通过介绍平面镜成像原理,从而突破学生在建立虚像概念时的难度。

  二)师生解决问题中的表现和结果

  1、师生表现(部分):

  师:我们试着猜想一下我们平时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平面镜中成的像有哪些特点呢?

  生:像和物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物像左右颠倒,物的大小和像的大小不同……

  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呢?

  生:记录数据。

  师:那么我们的数据表格和平时有什么区别呢?

  生:不够完整。

  师:那请大家把表格先填写完整然后再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实验结论。

  2、结果

  经过这堂实验课,很多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都十分的亢奋,自然地学习的积极性也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同时在进行了“支架式教学”后,随后的练习中学生的正确率都比传统教学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阶段练习中的差异比较显著,说明支架式教学对知识意义建构的保持更有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三、反思

  通过这次的校本研修活动,我的收获很大,在说课、备课、试讲、改进、再试讲、再改进的反复改进的过程中,无论在课堂设计方面,还是在语言组织的细节上,组内老师们和专家都毫无保留地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给予了中肯的指导,使我的课一步步走向成熟。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和体会:

  1、在教育教学理论上,我有了很大的提高。

  特别是支架理论,感触颇深。本来以外开放式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自己操作,但最后实践后发现有一些教学环节,如果直接让学生去做、去想,学生往往卡在那里,不知所措。而当你设置了某个支架后,学生就会更容易找到答案和办法。例如:玻璃板和平面镜的选择方面,就需要从像位置的确定上来体现使用玻璃板的好处。通过实践,我终于深刻体会到设立支架的前提是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这样设立的支架才更有效,这也就体现了教案中任务分析的重要性。

  2、在课堂教学中,我学会了注意利用学生这个教学资源。

  在不同的课堂中,不同的学生对我提出的同一个问题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答案,不能生硬地让学生一定按着你的思路走,只有利用了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才能使课更自然,学生也易于接受,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学习要比教师单纯教授知识要有效,思维的训练更加深刻,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技能,这样一次的探究课程地推出,是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很有效的方法途径。

  3、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以下几个环节:

  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任务、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供合适的教学支架(如学生已有的知识、课件、影视素材、实验步骤的调整与修改等)、鼓励学生利用支架主动探究与学习。

  4、同时通过参加了这次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了同志们的工作热情和集体的力量。

  在改进的过程中,由粗线条到细线条,即由整个框架的设立细到教学语言的改进,使我得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教研活动中,多交流、多沟通,做到资源共享,提升了每个人的教学质量。

  5、有待再改进的地方

  1)在给予学生探究的时间方面还要控制的更好一些,不能因为某些简单问题而耽误上课的时间而导致容量的减少。

  2)学生评估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探究思路、探究方法、探究步骤、探究结果等检查是否有错误和疏漏,从而对结论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为以后的实验探究少走弯路,少出错误作很好的铺垫。这一环节由学生做是因为每一组每个同学的思维方式,探索思路与探索方法不尽相同,让每个同学总结更能体现个体差异,可以以作业的形式留给同学自己总结。老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评估的具体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尝试些。

  综上所述,教师应通过挖掘知识内涵,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支架,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活动与讨论,合理运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依靠学生的学习经验,相信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不断地缩短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如何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支架,值得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二物理 合作学习“汽化和液化”案例的反思    下一篇:初二物理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案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