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读《中国的品格》有感

所属栏目: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3-12-2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中国的品格》讲述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品格,是其文化的外化。近百年来,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在借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使很多人心中的传统文化已失去了本来的面貌。”有感于此,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以50年的中国哲学研究为底蕴,厚积薄发,用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详细梳理了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与体系,引导读者去关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去发现中国文化内在的品格与精神。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书中分别用三章来诠释儒、道、佛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起初,我不理解,为何会将三教收录在书里,读完发现,中国的品格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由儒、释、道三教组成,三者都提倡人要学会反省自己,同时也要进一步提升自己。儒家由孔子创立之后逐步发展为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它崇尚礼仪教化,强调自我品德的提升,主张为我们所熟悉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道家始于老子,核心思想是要遵循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强调自然无为,反省自己,因势利导。其中的真谛可谓是“道,可道,非常道”!
佛教则不同,它发源于古印度,“佛教与中国文化”这一章节令我记忆犹新。外来佛教在中国生根发芽可以说是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磨合中,才更加的本土化。上次在图书馆借阅了一本黄忏华《图释中国佛教史:感悟中国佛教传承千年的禅机与智慧》,据介绍,这是一本了解中国佛教历史的入门书籍,它系统地建立了中国佛教史的架构,再加上大量的美图,使读者能够在轻松愉快中开始一段佛学之旅、心灵之旅,从佛学中了悟生命的真谛。中国佛教史研究,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是学术界佛学研究的重心,而黄忏华先生的《中国佛教史》是现代中国人撰写的第一部系统性的中国佛教通史。读了李叔同的《李叔同说佛》,浅显易懂,却需要去“悟”。我看到弘一法师平静的内心世界,可谓如风常拂,如月明澈,仿佛所有的事到了他那里都是浮云,迎刃而解,这是需要对人生多么深刻的感悟和透彻的理解。
佛教常常讲,一个生命体充满了苦或者烦恼,集中起来就是生老病死和爱别离苦,而这八方面的苦则来自于个人的贪欲、嗔心和愚痴,即三毒。有多少个傲慢、贪心、吝啬、嗔心、愚痴,你就有多苦,晋美彭措的《上师人生开示录——不离》中反问人类“为何我们活得不快乐?”这说的就是心念,就像是空中的云雾,假使你自然安生守本分,它是无利无害的;一旦分别执着,就是百害而无一利。
佛教中的很多理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是十分受用的。现实世界的物质化需要一种空气净化器,去拂去污浊的空气,追求佛教中的“空”。我们不一定要去信佛,但学会自我的开解与释怀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佛教中深层次地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骨子里的东西,不应该只是步入老年才虚心向佛。从佛教的视角,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新的理解。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读《科学简史》有感    下一篇:读《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有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