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新教育讲演录》读后感

所属栏目: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4-01-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者阐述的主要问题、阐明的主要观点
《新教育讲演录》是朱永新与一线教师和媒体记者关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新教育实验”的答问对话集。作者通过100多个具体且实际的一线教师提问,阐述了“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推行新教育实验的目的和措施,并对众多一线教师面临的具体教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途径,指导教师如何成为一名理想的教师。
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等)
这个学期,我读了《新教育讲演录》这本书,朱永新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深深吸引着我,有了下面的体会。 
一、 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 
书中提到“做一名教书匠,做一个混日子的老师是很容易的,但要做一个真正让学生瞧得起的、真正有影响的教育家,却绝非易事。教师应该用心去书写自己生命的每一天。” 
首先,要懂得“教育应该是幸福的。”《论语》中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从事的教育如果不能给我们的学生带来这样一种愉悦,带来一种自我的挑战,带来一种满足感,这是教育的不幸,更是教师的不幸。 
教师能够在每一天日常的、琐碎的、平凡的生活中得到满足,能够从自己的成长中得到满足,能够从与孩子的交流中得到满足,这才是教育应该做的——让教师能够非常愉悦、非常快乐地过好每一天,每天快乐地走出教室,每天能够通过和学生之间心声的交流、通过自己专业的成长,得到幸福,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教师的幸福来源于自己每一天日常的、琐碎的、平凡的教育生活,而不是来源于遥远的未来,来源于学生成为人才以后,更不是仅仅来源于学生的一张试卷,一个好分数。 
其次,幸福应该是完整的。朱老师提到,我们所追求的教育,不仅仅是为考试而存在,为分数而存在,也不仅仅是为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存在,为让学生拥有好的技能而存在。我想,也对啊,我们的教育,目前来说是:追求考试分数,追寻一份好的工作。现在进入“高中”,进入“大学”不用考吗?要考。现在就业不用考吗?也要考。所以,我们的教育也紧跟社会的步伐,把“考”当做教育生存的“生命线”。为此,我们把所有时间全投了进去,而忽视了“公民道德”的培养。以至于,近几十年来,人类对自然的索取没有节制:乱砍伐,乱排污染物;制造假币,假证件;拐骗他人财物。这说明什么?教育还有幸福可言吗? 
我们的教育的的确确需要做一个“完整”的教育。就是说,教育只为考试而存在,只为找一份好工作而存在,这是不够完整的,还很需要公民道德教育。所以,我们在追求分数的同时,还必须渗透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努力成才”,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完整,才能够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我们的社会环境才会变得美好。才能够为子孙后代造福。 
做教育是幸福的事情。做完整的教育,学生才会是幸福的。学生幸福了,我们的职业才会是被人瞧得起的职业,我们的老师才会是让学生永远瞧得起的老师。 
二、做一名让自己心安的教师 
朱老师说:“老师这个职业,是吃良心饭的职业。”我从书中,懂得了评价一名老师,不能够单从“一份试卷”去考虑。应该考虑这名老师是否“尽心尽力”。我们做老师的,要经常问问自己:我是不是用心的?我是不是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我是不是对得起这份薪水?是不是对得起坐在自己面前的学生?是不是对得起家长的托付?多用一份心,去思考,去工作,做到让自己“心安”。那么,已经毕业的学生他们就会记得自己,他们的家长也会记得自己,这样的教育才算是成功了。 
三、做一个让学校骄傲的老师 
我记得,我教高年级时,经常要求学生“今日我以母校为荣,明日学校以我为荣”。朱老师认为,对我们老师也应该提这个要求。作为教师,不管教什么科目,不管是不是做实验员,只要用心去做,做好了,就是为学校做贡献了。都可以成为让学校引以为荣的员工。就比如说吧,我校的刘映荷老师,代表佛山参加广东省的说课比赛,拿到了第一名。黎健珊老师,代表南海参加佛山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获得一等奖。她们的努力,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她们做到了“学校以我为荣”。这是值得学习的。在默默支持她俩的身后团队,认真做好了分配给自己需要合作的部分工作,她们也在为学校做奉献,这也是光荣的。所以,我认为,不管是参加什么比赛,不管是做前台的老师,还是做后台的老师,只要尽心尽力去做好了本分的工作,就是在为学校争光,就是“一名让学校骄傲的老师”。
《新教育讲演录》这本书,内容涉及很多,有谈大范围的素质教育的,有具体到我们教育教学的工作问题,还有谈到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教育改革前瞻性问题。很值得细细阅读,细细品味,从中获取促我们教育教学成长的养分,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读《接纳孩子》有感    下一篇:《儿童纪律教育》读后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