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语文计划总结

阅读的有效方法——圈点批注法

所属栏目: 语文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4-05-15 点击次数:
来自910w.net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习惯的培养,方法的传授和思路的点拨。我们在教学实践和读书实践中发现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效果颇佳。

  什么是“圈点”?指阅读时利用一套自己能够理解的能代表某方面意义的符号在文章的字、词、句段上圈点勾划。圈点的过程是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便于复习,便于检查、摘录。宋朝著名学者朱熹读书时就十分喜欢在书上作各种记号,初读、再读、三读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点勾画,他认为这样能“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批注,即批语注释,是对文章的品评、鉴赏,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同时也是读者的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的过程。 对于一篇文章,可分三步进行:

  初读时,圈点的重点应是需要注音、注释的生字生词、自然段的序号、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语句。此次圈点主要是读通文章,粗知作者思路,初识文章的框架、即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对以后的深入阅读起确定方向的作用。阅读时多采用速读的方式。

  反思:圈出生字词读音,粗略感知文意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合适。

  再读时,批注的重点应是解决初读时圈点的问题。圈点的重点应是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重要的、精彩的、有欣赏价值的佳句以及感受最深的句子,结构段的序号,修辞、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论据类型等。

  反思:此次圈点是多采用精读的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这种训练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读懂文章,养成边读书边动脑的良好习惯,从而终身获益。

  三读时,主要解决再读过程中圈点的内容和作批注、写感悟。有的语句之所以让人感到美妙,是因为表达的意思深刻、精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警策。例如古诗《登鹳雀楼》的最后一句就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如果读完之后不指导学生去深思、品味,那么学这首古诗还有何价值呢?这时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反思:圈点批注不是在文章中任意涂写,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一套符号系统,符号要简单、明了,表示的意义也要固定。尤其给文章作批注时要在反复阅读、认真思考、比较分析、揣摩体味后才能进行。

来自910w.net
上一篇:《批注式阅读 让阅读更快乐》阅读体会    下一篇:《对比阅读,把阅读落到实处》阅读体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