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探微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探微

岳阳楼区梅溪一中  殷丽康

       孔子说过“因疑而思”,“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让学生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思维发散性与独创性,质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质疑能力进行培养呢?  

一、 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在学习与生活中,学生常会遇到一些困惑的问题。从而产生疑问,一旦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了兴趣,就会有探究的心理。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与实际。善待这种求知的萌芽,培养、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其敢问、善问。 
    首先是培养敢问的胆量。由于学生知识经验贫乏,提出的问题也许幼稚可笑,因而,许多学生害怕自己提问荒唐而不敢举手;有的则害怕自己提出问题太浅、太多遭老师厌恶,同学讥笑。针对这种心理,教师应具“慧眼”,多给予提出问题的学生以肯定,加以鼓励;对问题提出遭到讥笑的同学,教师应从心灵上加以抚慰,并根据各自性格、知识、能力等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使他们畅谈己见。
    而善问就要求教师能够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加以表扬、肯定,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使他们不人云亦云,不拘于传统旧拟的方法去考虑解决问题。如我曾教《羚羊木雕》这篇文章时,就有一位同学大胆的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父母不顾‘我’的感受及友情要回‘珍贵’的羚羊木雕固然不对,但‘我’未曾允许,也未体会父母父母送这样珍贵的礼物给‘我’是因痛爱‘我’之深,就轻易将这片情‘送’之于人,这难道也对吗?”实质上这也说明了一个“度”与“尊重”的问题。我认为这位同学问得非常之妙,说明了他思维的独创性,也说明他学习的主动性。美国科学家克雷洛甫说得好:“一个人对某一个问题的解决属于创见性,并不在于这一个问题是否有人提出过,而关键在于这一个问题及其解决对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而这位学生就能突破针对课文内容突破多数人认为的“父母不理解、尊重子女”的这种主题思想,从多方面考虑问题,不能说不是一种有主见的表现!
    既然敢问善问是独创性思维的原动力,教师就应找到让学生对问题愤悱的办法,让他们感到提出问题是一种荣誉,是一种快乐,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会充满民主、和谐的氛围。当学生提问主动后,教师应指导他们会提问,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来。  

二、重点指导,授之以渔。

    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多问几个简单的“为什么”,而在于在敢问的情况下会问,这种问出于一种实际意义、现实意义,如能反映学生的创新意识,能解决某一特殊问题等。这就靠老师来指点迷津了。
1、  养质疑的针对性能力。
     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语文情况,有意识的编拟一些相似或相对的问题,使学生在矛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如我在教九年级的《渔家傲·秋思》一课中,在分析文章下片词人所抒发情感时,我让学生自主提问;其中有同学针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提出这样两个问题:“将士思念家乡为什么不能回?”与“为什么思乡又回不去?”这两个问题看似相近,但深入词所表达的情感也很不一样,思乡却未归而“回不去”主要是因长久战争未休;“不能回”是因为“战事未结束,功绩未完成”。学生能针对地提出问题,说明他们的思维已经活跃起来,解决相关问题也就容易了。
2、  培养质疑的现实性。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时,学生兴趣盎然,思路开阔,情绪激动。这时他们的思绪也不可避免滑坡或偏激。教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不科学的问题及时引导,帮学生扫除障碍。同样是九年级《词五首》。我特意将教材内容打乱了,把《望江南(梳洗罢)》同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放在一块上,简单地提出了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找出关于梳洗装扮的方面,很快有学生提出了一个是“梳洗罢”,另一个却是“日晚倦梳头”,都表现了“愁苦”,但两者举动完全不一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这时,其他学生马上针对这一问题分析讨论,更明白了词所要表现的情感,前者因有期待而“梳洗”,而后者有失落而“倦梳”,这也让学生在写作技巧上受到很大启发。
3、  围绕中心去质疑。
    质疑不可含多求杂,要让学生思维在课堂集中,就应围绕一个问题的某个方面或多个问题的一方面让学生提问。我在上《扁鹊与蔡桓公》一课时,曾采用过“实话实说”的方式,让学生针对人物形象相互提问;并相互讨论、回答,有一位同学的提问是:“扁鹊,你身为医生,不治病救人为何要逃往国外?”当时很多同学都笑了,但我却肯定了此同学问题提得好,这时,被问的同学不得不花费一番脑筋。是啊,医生本着治病救人的天职却舍弃病人,似乎无医德,但面对本课,学生讨论后得知,是蔡桓公太固执、偏见,扁鹊劝阻无效,加之权势压逼不得不逃之以保全性命。因此,学生们思维会更活跃,对问题会更明白,更能抓住重点。
4、  培养质疑的层递性。
    学生肯问、善问后,教师就可以从事务的一个方面由浅入深地加以训练,要让学生慢慢提出具有思维层次的问题。只要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们的质疑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也自然提高了。  

三、抓住机会,加强调控。

    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时,有必要给学生质疑处留有余地,以便让学生广泛质疑。怎样去、调配这个机会呢?
    首先,在一节课的初始处,学生定有问题。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时教师用设悬、反问的方法套出学生的问题,不仅培养他们质疑的兴趣与积极性,更利于了解学生学习信息,调控教学过程。
    其次,在课堂重、难点处,教师利于学生的定势、平衡、可逆心态,让学生讨论质疑。
    最后,在课堂总结或课后留有余地地讨论,让他们在“疑如涌泉”的基础上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完善自己的想法,通过他们自己设疑进入问题情境,以激起更大的学习兴趣,便于教师及时查漏补缺。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创造思维的火花,是创新精神的表现,作为科学与艺术结合的语文教学,学生质疑能力的增强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独创性与自我学习的主动性,为创新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它必将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低年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语文课堂不能忽视学生的审美情趣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