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物理论文

曾氏教学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三大预习策略

所属栏目: 物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曾氏教学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三大预习策略

余  超

(广东省云浮市云浮中学 广东  云浮  527300)

 

摘要: 预习是学生探究学习的第一步,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成败。广东云浮曾泽科老师创造的教学法,在中学物理教学预习环节,巧妙地利用了管理学和心理学知识,采取制定弹性的预习目标、兼顾知识的基础性与系统性、创设竞争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三大策略,较好地解决了物理教学中学生的预习问题。

关键词: 物理  预习  策略

 

广东云浮曾泽科老师创造,并被列入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项目试验的组间互教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且操作简便。曾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学生能力或素质的差异性,把学生分成合理的学习小组,通过四个相关联的学习过程,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法。

预习是学生探究学习的第一步,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成败。曾氏教学法能以简洁博取成功,让一般教师都能体验到探究式课堂生机勃勃的魅力,正是在于该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预习问题。

1   制定弹性的预习目标

曾老师的弹性预习目标,是指在兼顾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前提下,为学生设计从易到难的阶梯性问题,学生在问题引领下,借助于可能的媒介自主处理教材,并在这个过程中根据自身不同的潜力可实现的预习目标。

这个弹性预习目标是通过组合的问题得到体现的。做法是,教师根据某节课或某一单元教学内容,按照知识关键点和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或任务。问题总体分两个层级,第一层级为针对全班学生的问题总体,第二层级为针对各学习小组(设小组数为,如N=6),对第一层级问题进行N次筛选与组合的问题总体及分配到各学习小组的问题)。问题的难易度,以学生群体可解决67%左右为宜。在67%范围内,学生应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构建基本知识框架;在67%以外,一般应能引起学生的较深层次的思考,有不同梯次的难度,其中大部分应可使中等及中上层次的学生、小部分可使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感到跳一跳就能摸得着,但完全解决又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或压力。注意设计问题的组间差异性,把难点有所侧重、合理地分配到各学习小组,使每一小组有能力承担预习任务。因为各小组预习侧重点有所差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小组学生既能充分展示其预习效果,都有自己的得意之作,又有利于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呈现给各学习小组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与自身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社区学习资源,让生活走入物理课堂,并便于调节教学目标。

弹性预习目标,为不同潜力的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了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弹性空间。这个弹性空间既是开放的,又是学生可以感受得到的,因此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可以达到的在课程标准基础之上的最大目标,都可以发挥自身最大的潜能。

2   兼顾知识的基础性与系统性

预习内容必须以知识的基础性为核心,同时兼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预习内容可以很多,但具体就一堂课而言,明确了兼顾知识的基础性与系统性这个要求,就能较好地锁定预习范围,才能很好地体现物理新课程标准,使预习目标具体化,做到突出重点,继而形成能力。做到使学生预习达到知识的基础性与系统性的统一,是操作曾氏教学法的教师能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学物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和规律、基本公式和变形、基本图样和图像、基本物理方法和过程、基本思维规律、基本物理量和常量、物理学发展史等。其中基本概念和规律是整个物理知识体系的支点,特别对物理概念,力求学生在预习环节深刻理解,为灵活地运用概念解决物理问题打下基础,如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引入依据,对定义咬文嚼字,把握概念的特征,全面深刻理解概念的含义。对物理规律,力求在预习环节使学生能较准确把握规律叙述的内涵、规律以及规则变形的物理意义、适用范围和规律之间的联系。基本公式和变形,尤其是基本公式,作为物理研究的重要手段,笔者在设计预习环节注意了强化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间的对应和物理含义的理解,注意引导学生由公式回归物理现象的具体情境之中,等等。

同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系统化,继而使学生在知识体系中更准确把握基础物理知识的内涵。如在概念之间、规律之间进行比较,物理知识由点到线扩展,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思考,体验思维的方法和技巧。笔者操作曾氏教学法后的感受是,让学生预习完一部分内容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体系图(课堂上展示,学生参与评价),可有效组织相关物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通常做法是引导学生尽可能画出知识的总体系、知识的主干和分支、重点知识层次。

3   创设竞争与合作的学习氛围

创设竞争与合作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合作意识,鼓励学生敢于竞争,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既竞争又合作,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是曾氏教学法的主要精神实质。

该教学法是通过一个针对学生个体和小组集体的评价机制,以评促合作,以评促竞争,使学生必须合作,敢于竞争,实现以上目标的。曾老师的课堂学习评价不仅针对学生个体,更关注学习小组的整体表现,巧妙地应用了管理学(管理的核心是人际关系)和心理学知识。学生的预习效果,不仅影响其个体的课堂表现,更直接决定其所在学习小组最后的评价结果,学生在预习阶段必然会投以极大的热情主动探究,向小组内其他同学或教师求助,帮助本组同学。最终在预习阶段,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产生集体荣誉感,学会与人相处、互相协作和寻求帮助的技巧,而且在学会寻求帮助和帮助别人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人际观念,学生个体潜能与小组集体潜力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张克东.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前的预习问题[J].课程改革与实践,2008.12.

王玲.预习策略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曾泽科.组间互教教学模式及其实践[J].发现专刊,2006.

作者简介:余超,(1971年4月-),男,河南潢川县人,本科,中学物理一级教师。致力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研究与实验,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组间互教教学模式实验研究”项目主要研究人员(课题编号:JYB02024,结项证书号:200502JT015)。

 

注:笔者是曾泽科老师主持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组间互教教学模式实验研究”项目组主要研究人员。课题编号:JYB02024。该教学法获云浮市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物理教学活动中提问设计充满生机活力    下一篇:试论高中物理教学与科学方法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