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遵循教材主旨 拓展教学内涵——谈《一杯水的观察》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杯水的观察》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上册《水》教学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水的观察,认识水的物理性质。从教材编排来看,教学活动从引领学生由一个问题——“对这样的一杯很熟悉的水,我们能观察到什么呢?”入手,经历“用感官观察水”、“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水是什么形状”和“水的其他特征”等四项活动,达到对水的基本物理性质的认识。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利用感官和简单器材来观察认识水,并通过与其他的物质比较,加深对水的认识。每一活动都大致经历了从提出探究问题或观察任务到制定观察计划再到对事物进行观察直至交流观察结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突出强化的是交流的环节,借交流活动使全体学生认识到观察、分辨水的各种方法和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不难看出,本课的编写意图在于,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对水的观察活动,体验到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引导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

这样的教学编排设计以观察水为载体,从认识物体特征这一具体内容出发,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值得肯定。然而,它孤立地将水作为认识物体特征的对象来组织教学,忽视了水作为组成地球的物质之一,其认识内涵的丰富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谈到,“有机地整合科学课程的各项目标”,“选择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情境更贴近于真实的生活”,依照这些原则,我们决定在遵循教材编写的主要意图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拓展教学内涵,重新编排设计教学活动内容。

以往上《水》这一课,我们仅仅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研究水的性质,虽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有训练价值的,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单调。整节课,只有对水这种司空见惯的物体的感知感知再感知,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浓。而且,我们给学生的材料是自来水,而不是蒸馏水,所以要想让学生研究出水的无气味、无味道的性质,还是有些勉强,有的学生闻得出水中的消毒剂的“药味”。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忽略了学生的这种“感觉”,还是认为水(自来水)是无气味、无味道的。这样就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对学生的影响不利。

为了让《一杯水的观察》的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探究认识活动的内涵,我们将一杯水的观察对象选取为生活中常见的自来水、纯净水,以及自然水域中的长江水和东湖水。也就是保留教材中“用感官观察水”的教学环节,将“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的环节中的“听听水的声音有什么特点”、“捻捻水有什么感觉”、“哪一杯是水”等三项活动替换为“观察比较纯净水、长江水、东湖水与自来水的相同与不同”,将“水是什么形状”和“水的其他特征”等两项活动安排在另外一个课时进行。这样处理教学材料,一方面,考虑到了这样处理能达到对水基本物理性质认识的要求,同时,在比较中观察和认识水,能加深学生对水的认识,对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的培养也是有益的;另一方面,考虑到这样的处理能使学生在对各种水的比较观察中体验到,自然水域里的水作为我们饮用水的来源,已经受到污染。在对教学材料进行替换后,除保证了原有训练目标的落实,还拓展和丰富了教学的内涵,特别是在观察认识自然水域里的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饮用水源的状况,已不仅仅将科学学习停留在学科本位知识学习的狭小空间里,将科学学习的外延触及到人类生存质量的更广阔空间。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重新确立了教学目标:

1.在对水观察的过程中,能作用于教师提供的材料,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关于水的事实,并做简单记录,会利用简单表格整理自己的发现,能用语言、文字、符号、图画等多种自己擅长的方法将通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进行交流。

2.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意识到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乐于继续探究发现周围物质世界的奥秘。

3.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知道液体的含义。

在组织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建构主义中的学习周期理论思想,将学习周期分为:聚焦——探究——反思——交流和应用四个部分。

一、聚焦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从介绍实验桌上准备的自来水入手,引导学生就这一平时都很熟悉的物体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目的就在于引发学生对探究主题内容的关注,同时引出学习活动的目标。学生在汇报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板书记录并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可能涉及到有关水的基本性质的问题,也可能没有涉及到有关水的基本性质的问题,不论是哪一种情况,教师都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是研究有关水的其他问题的基础,只有很好地了解了水的基本性质性质,才能更好地研究与水有关的其他问题。同时,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本课的主要探究任务——对水进行观察,看看我们都能发现它的哪些特点。

二、探究

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作用于教师提供的材料,对水的物理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的观察认识,并通过与纯净水、长江水、东湖水的观察比较,找出四种水的异同之处。这一部分的内容作为本课学习的主体部分,是通过两步活动完成的:

第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对自来水进行观察。活动从交流观察水的方法展开,“如果让你去观察自来水,认识自来水有什么特点,你准备怎样去观察?”通过学生对这个问题的交流,老师可以在黑板上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类似下表的观察记录用表格(由于每个班学生交流的情况不同,下表的栏目会有不同的变化)。

 

颜色

声音

气味

味道

冷热

其他方法观察

自来水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三年级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层次还较低,在交流观察水的方法时可能只会想到单一地运用感官观察,这时就需要教师在整理学生汇报的方法基础上,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观察计划,如引导学生意识到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木棍在水中搅动,观察水有什么特点,利用教师提供的杯子来倒水,观察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观察的方案之后,按照既定方案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对水进行观察,观察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符号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在学生充分地对水进行观察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汇报他们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的现象,教师可以利用板书记载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他们的收获,这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探究活动中整理事实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是总结学生前一阶段学习活动的过程,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活动指明方法。在梳理、总结学生的发现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根据学生的关于水在液体方面的发现,向学生提出液体的概念,使学生在感性上对液体概念有一个了解。

第二步,引导学生比较自来水与纯净水、长江水、东湖水的异同。活动同样是从讨论比较自来水与纯净水、长江水、东湖水异同的方法开始的。通过对比较方法的讨论,使学生形成接下来探究活动的计划,并使学生明确在比较四种不同的水时,同样要运用到观察水的那些方法,以获得四种水异同的认识。在比较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同样要指导学生进行简单记录,在观察比较活动之后,教师可利用第一步活动中用到的表格,增加其他三种水特点的记录,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梳理和总结应着重于几种水的不同点的比较上,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反思”活动中能有更清晰的认识。

三、反思

在学生获得了水的物理性质、不同水的特点认识之后,引导学生反思:“通过研究,我们明白了什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时,应指导他们在探究内容和探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总结。目的就在于,巩固前面探究成果的同时,为交流和应用部分的活动埋下伏笔,并奠定认识上的基础。

四、交流和应用

这一部分的活动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方面的内容是引导学生就反思活动中得到的认识,从探究内容和探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交流。

另一方面的内容就是引导学生在探究内容认识基础上进行应用。这一活动内容从交流对一个

问题的处理办法展开:“这里有自来水、纯净水、长江水和东湖水,如果口渴了,你准备选择哪一种水喝?其次呢?再其次呢?为什么?”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基于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精神的需要。一方面,这个问题源于现实生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的事情,贴近儿童;另一方面,学会关心我们的生活,用科学的态度来研究我们生活中的事物,关注环境问题,进行环保教育。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交流,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饮用水源已经受到污染,保护饮用水源的洁净需要从现在就做起。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科学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探究活动中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下一篇:真知识与“伪知识”———自然教学向科学教学转变点滴之我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