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结合科学教学实际尝试运用“五疑探究法”教学模式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实验小学 徐正文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教学必须以科学探究为教学的主要模式,引导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产生一些实际问题,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展开更为有效的探究活动。但是,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也形形式式,各有千秋。如何结合科学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展开有效的科学教学呢?“五疑探究法”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所谓“五疑探究法”,就是以探究疑问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着眼于学生思维的开发、拓展,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疑,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充分遵循学生的探究心理规律,逐步引导学生通过“生疑—猜疑—探疑—释疑—升疑”五个教学环节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一、“五疑探究法”的教学模式图:创设情境       激发好奇         生疑    源头调动原知       搭建桥梁         猜疑    激活亲历过程       寻求方法         探疑    经历整理信息       创生思维         释疑    生成综合应用       深层体验         升疑    升华二、“五疑探究法”的具体内涵生疑生疑,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产生好奇心,使学生面对眼前的事物或现象产生疑惑,并产生一种强烈的探求心理,急切想知道其中的秘密。这种好奇心理正是生成知识的源头,是探究科学的原生动力。只有当学生对要研究的事物或现象产生好奇,产生疑惑,具有积极的探究欲望时,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行探究的动机。因此,教师在揭示研究课题时,一定要创设浓郁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根据创设的情景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猜疑猜疑,就是当学生面对研究的事物或现象产生疑惑后,教师要充分激活学生的原认知,引导学生在原认知的基础上寻找与新事物、新现象之间的可能联系,去寻找新事物、新现象与原认知的相似性,并据此提出多种可能性。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要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各抒己见。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探疑探疑,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确立一个探究的主题,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设计方案,去选择方法,去选择材料,千方百计地去验证自己猜想的探究过程。学生在这一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引导他们自主设计实验、灵活选择方法、巧妙利用材料、积极探究问题、主动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充分体验获得新认识、新发现的快乐,进一步增强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许多,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访问法、实地考察法、查阅资料法等,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探究内容灵活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但是,不论学生选择的方法是否能解决问题,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去经历这个艰难的、曲折的认识过程,去充分体验成功与失败的苦乐情感,也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才能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认知形成内化,从而使新的认知紧密地建构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释疑释疑,就是引导学生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表象的、感性的有关数据、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发现规律,使探究的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对所搜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列表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可能的解释。同时,还应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如口头表达、撰写调查报告、展示探究成果等),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探究结果,并且在交流过程中,要求学生既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成果,也要善于吸收别人的建议,与合作的同学一致对所研究的问题尽可能地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丰富与生成自己的探究学习的经验。这既是一个认知升华、技能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思维训练与思维发展的过程。既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生成问题的过程升疑升疑,一方面是指学生在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生也要想办法一一解决的过程;另一方面,还指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后,运用所得出的结论、发现的规律去尝试着解决实际问题时,又产生出新问题的过程。在新问题产生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会显著地高于原有的认知。这是因为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探究,又在探究中产生新的问题,在新的问题面前,又产生新的探究欲望。这样,学生的认知便呈现螺旋趋势而得到有效、正常的发展。三、“五疑探究法”的实际应用“生疑—猜疑—探疑—释疑—升疑”是“五疑教学法”的五个基本教学环节,它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流程,也可渗透于任一个教学环节;既可以按部就班,一环紧扣一环,步步到位,紧随学生探究思维发展的脉络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探究需要,省去一些环节,重点解剖,以便提高教学效率。下面以《照镜子》一课为例谈谈对“五疑探究法”的实际应用。      (一)、 激发好奇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的宝盒里有一件稀世珍宝,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件。你们想不想见识见识?   ( 师请几名学生一一到台前观察盒子里的一面镜子,要求每个人暂时保密。)  师:你们看到的宝物是什么?    [生汇报,师启发学生明确镜中的自己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  师:其实,真正的稀世珍宝正是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对自己周围的世界有独到的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照镜子,用我们自己明亮的眼睛、灵巧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去寻找、去发现镜子中的美妙世界。    师板书课题:照镜子(通过猜宝的游戏,一方面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个性,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达到激疑、生疑的目的。)(二)联系生活 大胆猜测    师:能照出自己像的,除了镜子外还有那些物体?   [ 生汇报:水面、地板、玻璃窗……]   师:你能发现这些物体能照出像的原因是什么吗?   生交流:可能是这些物体的表面很光滑,反射光的效果好吧?   师:我们的桌子上都有镜子、反光纸、报纸、桌面、课本这些材料,它们的反光效果一样吗?谁的最好?能设计实验证明一下吗?生分组设计实验师: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师生交流后小结:几乎所有的物体都能反射光,但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效果不同 ,物体的表面越光滑,反射光的效果越好。我们之所以能看到镜子中的像,就是因为光照在我们身上,又反射到镜子上,镜子又把光反射到我们眼睛里的缘故。智慧屋:如果让你站在一间四周都贴满镜子的屋里,你能看到多少个像?(联系学生生活,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生活中见过的反光物体,再引导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会反光?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进而大胆猜想,积极寻找新旧认知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最后发现镜子反射的规律。这一过程就既包含了猜疑的过程,同时也包含了探疑、释疑的过程。)(三)照照镜子 善于发现师:在所有的物体中,镜子是最好的反光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镜子的反光现象。实验一:用一面镜子去照一照身边的物体,观察物体与镜子中的像是否一样?实验二: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换它们的夹角,你又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师巡视指导生汇报实验中发现的有趣现象,师生交流,共同发现:(1)、“像”与“物”的左右方向相反,但大小相等、距离相等。(2)、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智慧屋:                           你认识这是什么字吗?                      (利用发现的反射规律,引导学生通过两个自主实验有目的地去照镜子,学生在熟悉的活动中,再次去观察新的现象、去发现新的问题,促使学生对镜子的反射现象进入更高层次的探求。这样,每个学生的观察力、操作能力、思维力也会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开发和提高。智慧屋游戏的设计,更使学生对光反射规律的认识,生动、灵活、形象地建构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之中。这一环节既有升疑的过程,同时也包含有探疑、释疑的过程。)(四)合作游戏 探寻规律师生游戏:师生合作,共同表演擦镜子:师在一个假想的镜子前,边照镜子边擦镜子,请一学生扮演镜子里的像,按成像的规律与老师一起做动作。学生游戏:选择下面的一个自己感性趣的游戏做一做智慧屋:(1):相互帮助,怎样借助两面镜,看到自己的后脑勺。(2):一位同学用手电发出光,让其他三位同学想办法,使光分别通过自己的镜子再把光反射回到第一位同学的身上。(3):通过镜子,把手电筒的光反射到课文标题《照镜子》上。观察手电筒的入射光、镜子的反射光与镜子所成的角度有什么关系?(4):利用光的反射,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游戏学生交流游戏中的体验与收获。师生交流:光能相互反射,只有相互配合好,才能使手电筒的入射光、镜子的反射光与镜子所成的角度是相等的。使光按照一定的方向反射。(怎样才能使所学知识有机建构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使生成的知识成为激活学生智慧火花的催化剂?这种自主选择、自主设计游戏的活动便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活动。学生在选择做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实际的游戏中,不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凸显自己的鲜明个性,而且在相互合作中能使自己的知识、经验与他人的知识、经验产生碰撞,从而激发更强烈的好奇心,喷发出更多的智慧灵光,使学生的认知上升到新的高度,使学生的实践进入到新一轮的探究之中。)(五)预测暗箱 再生好奇1、认识潜望镜的内部结构:引导预测:师出示一根塑料管,让学生明白通过直的管子能看到前方,然后,分别在管子的前后各安上一个弯管,让学生运用光反射的规律设计方法解决问题——怎样通过弯管看到前方?实际观察:请几位学生到前面看一看动手画一画:用箭头画出潜望镜的工作原理2、观看万花筒,激发制作的兴趣学生观察万花筒,说说看到了什么?猜测万花筒里可能有几面镜子?根据书中提供的材料,课后制作万花筒。3、观察教师制作的可变形平面镜师分别拉直、弯曲可变形镜子,让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像有什么变化?在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这样的镜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这些问题都是非常有趣的,如果你们感兴趣,请课后继续研究。4、概括总结,激励再探师:这节课,我们在镜子中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宝藏,这些宝藏都是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获得的,所以,最大的、最值得珍惜的宝藏还是我们自己。希望我们每个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寻、去发现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智慧。(科学的探究是无止境的。这个教学环节旨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问题思维,源源不断地产生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潜望镜、万花筒、变形镜”这些有趣的物体,在学生的思维中不断激起层层波浪,不断产生更强烈的好奇心,从而使科学探究学习成为产生智慧的活水源头!) 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由困惑到另辟蹊径——让“做中学”挺起科学教育的脊梁    下一篇:准确把握学情 提高科学探究实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