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亲历“做中学”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对于一个中国的师范生,“做中学”一词是书本上的一个概念。它多次被我们所认识、评价、比较,但仍是纸上谈兵空议论。这个学期的“小学科学课程论”这门课上,刘英健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亲身体验了“做中学”的教育方法——担任师大实验小学学生科学教育辅导员。
这是国家“做中学”科学教育计划的一项试验。实验小学开展了“我把小鸡带回家”活动。通过让学生领养小鸡,观察其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增长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五月还组织学生到植物园进行观察。我们作为辅导员,都全程参加了这些活动,主要任务是协助教师辅导儿童进行观察,解答他们在观察中遇到的问题,指导他们做好观察记录。这个过程加深了我对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一些理解。
一、孩子是观察的天才。
孩子的眼睛是敏锐的,有时他们的观察细致入微。我们每次进行辅导,都要和学生“聊天”,让她讲讲她养的小鸡。她每次都滔滔不绝,从体征、习性到由小鸡引起的故事、趣闻。下面是一段我们辅导中的对话:
师:你认为鸡有耳朵吗?
生:有。眼睛旁边有个小孔就是它的耳朵。
师:你怎么知道那就是耳朵?
生:那周围有一圈毛跟别的地方的不一样,是硬的,向上竖着,那就是它的耳朵。
……
她的回答让我们很受鼓舞。虽然其中的一些说法缺乏科学性,但是观察力——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在孩子身上体现的那么明显。类似的对话在我们的辅导过程中经常出现。例如小鸡喜欢吃什么?它喝不喝水?它什么时候睡觉?它的羽毛最近有什么变化?这些问题她都能非常自如的回答出来。说明通过观察,已经在她头脑中形成了丰富的信息。这些观察都是非指导性的,自由的,没有教师和辅导员在场的。这说明孩子的观察能力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靠自己在实践中学会的。
在去植物园观察植物的活动中也体现了这一点。我们辅导的小组中的三个学生完全自主的选择观察路线、选择观察地点,我们注意到:1、他们三个人分工合作。他们自发的分配任务,一人拍照,一人画图,一人制作标本。这个过程中也有写作,如做标本有时需要同伴的帮助。这是对观察方法的探究。2、在观察过程中,他们会就一些疑难问题一起探讨,互相启发,有时也去请求同行的教师、专家、辅导员或植物园的工作人员的帮助,最终得到结论。3、他们也对一些其他相关的问题进行争论,最后达成共识。例如,在温室中,他们向用水蘸湿画笔,一个同学直接到养王莲的水池中蘸水,随后又意识到彩笔中的颜料可能对水塘造成污染,于是三个同学探讨起既不污染又能取水的方法,最后想出用水壶盖子把水取出,再到盖中蘸水,用完后把水倒在外面的方法。还有采集标本时取什么地方的叶子对植物不会构成破坏等问题。通过实践培养起科学观察的正确情感态度。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和教师没有像往常那样让孩子们排好队,请专家或向导讲解。活动的成功更证明了孩子们能够自己观察,教师只要提供使这种观察得以发生的情景和材料。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一点上有成有败。我们的结论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得来的。我们辅导的学生开始对饲养小鸡有着很高的热情。在春节放假期间,还跑到学校坚持观察小鸡孵化过程,并画图记录。这种由兴趣引起的热情在观察植物的活动中也体现得十分明显。同学们一进植物园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大量丰富的刺激令他们应接不暇。他们采集标本、拍照、做记录、讨论,连平时最常见的植物如松树、杨树、柳树等也引他们驻足。整整一天,一直到最后离开时,有的学生还不忘发现新植物、采集标本。
我想能作到如此不知疲倦的观察只有科学家和儿童。而二者共通之处就是他们都对自然对科学有着极大的兴趣。不同的是,科学家所有的是稳定的、自觉的兴趣,而儿童只是由好奇引起的浅表的、自发的、不稳定的兴趣。这种兴趣很容易随着时间、难度、和外界干扰而失去。这时,他们就会“罢工”。我们就曾经历过这样的“失败”。在一次我们自认为设计相当成功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让她完成一份小鸡成长记录的表格,学生一直拖延,并且找很多理由,例如没时间、不会做等。在我们给她很多方法的指导和足够的时间后,她还是不愿完成。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后,我们把这次失败归因于兴趣的减退,并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影响学生的兴趣:1、观察物本身的原因。如,小鸡长大了,不再像雏鸡那样可爱;植物到了夏季不再有显著的生长变化;2、在观察中遇到困难。如,知识上、观察方法上、记录方法上遇到各种困难;3、一段时间内,内容过于单调;4、其他因素的干扰,如,考试、课业负担繁重、和遇到比观察更有意思的活动等。面对这些情况,作为教师和辅导员该怎么做呢?是完全尊重儿童,换一个观察主题,还是鼓励他们继续下去呢?如果换主题,会不会导致出现频繁更换主题,做事没有恒心的结果呢?如果让他们继续做,会不会变成强迫儿童,不利于他们的发展呢?这些就引出了下面一个问题。
三、教师(辅导员)的作用。
“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这是 “做中学”科学教育计划的倡导准则之一。这一准则同样适用于辅导员,他们所作的工作实际是教师课堂工作的延伸。
(一)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教师主要提供以下支持:
1、 教师向儿童提供使观察得以发生的情境和材料。
根据前面提到的对儿童兴趣的分析,在任务的选择上要注意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符合儿童的兴趣。首先,是观察物的选择。例如,观察植物,最好选择生长变化明显的,如果是树木,注意不要太高大,超过学生可观察的范围,影响观察效果。观察对象的选择还要注意符合我们的客观实际。第二,是观察时间的选择。还以植物为例,时间最好在春秋等季节。第三,是观察场所的选择。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观察的情境。例如一些植物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也不会有人去观察,而学生来到植物园,对这些常见的植物也变得好奇起来。这种情形的产生来自于学生头脑中“植物园里的植物一定是不寻常的”这样一个概念。因此,把儿童带到一些特定的环境中,可以使观察更有效的发生。第四,观察前的准备。观察发生的情境,除空间外,还有观察前知识的准备和心理的准备。在观察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与观察有关的情况,通过讲科学小故事、展示图片、观看录像等,让学生对要观察的事物有所了解。兴趣和好奇心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对事物有一些了解但又不完全了解的时候产生的。
2、 教师准备必要的知识,以便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在“做中学”教育中,不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角色,而是类似资源库的角色,在学生有问题时主动向教师来寻求帮助。这就要求教师所需要准备的知识更加丰富,因为过去的作法可以由教师选择讲什么,通常只讲授教材内容或教师自身知识面所涉及的内容,而现在以学生为主体,他们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一些高难度的,仍然被科学界争论的问题。这样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科学素质,在遇到学生的问题时,尽量耐心解答,或和学生一起探究,如果超过了教师的知识范围,也不要随意编造答案来应付,而是应该告诉学生真是的情况是怎样的。并且提供给他们一些进一步探究的途径,例如如何查找相关资料等。

   

(二)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1、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师“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作统计图表的方法。”前面提到儿童观察不是教师教会的,与这里说的教会学生观察并不矛盾。观察作为科学探索的一种方法,是指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不同。日常观察是随意的、无计划的,浏览性的,往往以观察者的直觉或经验判断为依据,获得对对象表面的、即时的、零星的印象。科学观察则时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观察,这种观察不仅要对研究现象与事物外显的特征、过程等进行完整的记录,还要分析和揭示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我们说的儿童自己会观察,是指他们具备了日常观察的能力。这只是科学观察方法的一个基础。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将这种能力应用到科学学习上来。实践中这一点是最难办的。虽然后来的辅导中我们的学生能很好的表达她所观察的内容,但是并不是一开始就很顺利的。我们第一次问她看到了什么的时候,她回答说什么也没看到,没什么可说的。后来我们采用“聊天”的方法,帮助她回忆,把观察到的情境再现出来,证明了我们的假设:学生并非不会观察,而是观察到大量的内容,在头脑中处于零散、无序的状态,不知道如何将其表述出来。这样,我们就在引导启发她的方法上下功夫即可。我们每次提一些固定模式的问题,几次以后,她就可以把这些问题内化,成为一种思路,在独立的观察中加以注意。但是同时,也不能压制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每次辅导中都有新的问题提出,也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一个学期的辅导,我们辅导员说话的时间越来越少,而学生表达的愿望、表达的内容都有很大进步。
做观察记录是另一个难点。至今仍然没有取得很好的辅导效果。学生似乎很不愿意动笔。我们从唤起她做观察记录的愿望着手。我们鼓励她说“你很会观察,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但是你怎么才能让别人跟你分享这些有意思的事情呢?是不是应该把它写下来,画下来,让别人一看就能明白了呢?”小学阶段的儿童的自我意识征处于可观花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开始重视他人的评价,因此,这种方法比较有效的让他们认识到做观察记录是有意义的,从而产生愿望。在方法上我们统一使用了观察记录本,学生画图记录,文字记录,写小作文,填写表格、拍照、录音等,并把这些内容都放入记录本中。辅导员参与学生记录过程很重要。实践证明,在学校观察小鸡,有辅导员当场参与的小组记录要比把小鸡养在家中,听取辅导后,回家自己观察记录的学生的记录做的更好。这是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总之,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在与引导孩子们把观察到的对象、现象、过程、方式以及发现的秘密,尽量完整、真是的描述出来促使他们认真、细致、全面反复的观察,达到科学观察的要求。这需要很多的教学技巧,还需要今后的教师和辅导员多加探讨。
2、 引导学生产生并维持一定时间的兴趣。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儿童兴趣的不稳定性。在观察对象、观察情境、观察方法的问题解决之后,如何将儿童的兴趣稳定下来,使之能较长久的存在,也需要教师的引导。根据前面分析的兴趣容易丧失的原因,教师应该注意:①及时反馈、丰富刺激物。有时观察需要持续一段时间。而儿童的自制能力较弱,需要外界不断的反馈、强化。教师可以通过同一主题,但适时变化观察角度、经常对学生的成果给予肯定等方式来保持他们的兴趣。②遇到学生有困难,提供帮助。有时并不是真的没有兴趣,而是遇到一些阻力,产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参与过程的进行,通过和儿童一同探讨来解决问题,效果更好。而作为辅导员,几乎是一对一的进行辅导,参与是有可能的。③尊重儿童的个别差异。辅导员能够深入了解儿童,每个孩子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思维方式,如果经过观察,证实他们真的在某一个教师布置的任务上没有兴趣,也可以引导他们转向其他的观察对象,而不能强迫。
教师的作用没有削弱,而是加强了。
四、我们自己也从做中学。
由于项目刚处于试验阶段,各方面工作还不是很有秩序,也由于小学班级容量较大,教师不能对学生照顾得面面俱到,我们辅导员所做得工作实际上已经超出了事先理解得范围,而做了一些教师应该做得工作。完整经历了一次教学活动得设计、实施、评价得全过程。为了使学生有兴趣,我们设计各种主题活动,如给小鸡做成长记录、给小鸡做体检、给小鸡治病等。到期末,我们还代替教师得角色,对学生一个学期的成果进行了评价。在评价上我们采用了辅导员、家长双方共通评价的方式,设计了家长意见表。在评价上,我们使用的是写评语的方法。虽然平时学习中我们指导了应该怎样写评语,但是真正写起来,力求公正、客观、全面,还真需要动动脑筋。辅导学生做中学的同时,也是我们自己通过实践,领会教育理念、体验教学方法的学习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亲自看到了“做中学”项目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加强组织管理。现在在实践中,还存在这一定的“形式化”的问题。上级的要求和下级的实践脱钩。虽然呈现的成果丰富多彩,但是是否作到真正从学生需要出发,还值得商榷。另外,教师、家长、辅导员的沟通也比较欠缺。例如在评价上,理想的模式应该是教师为主、家长和辅导员参与,而现在缺乏教师这一环节,只从辅导员的角度给出评价会使学生感到缺少权威性。
2、教师、辅导员水平有待提高。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之前,应该加强自身科学素质,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精神。
3、做中学的本土化。目前我们“做中学”计划倡导的原则、实施的方法,是从国外引进的,与法国等国家十分相似。但是我认为我们的科学教育还应该有中国的特色,符合中国的国情,才能推广开来。我们应该考虑到人的差异和物的差异。例如儿童成长环境、思维方式的不同。又如,我国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是否有大量的时间。还有,观察对象的选择,也应该尽量就地取材。
总之,我们中国能有自己的“做中学”教育,是很令人高兴的一件事。“做中学”科学教育计划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改革的步伐。做科学教育辅导员的一个学期,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能给今后的辅导员和教师带来一些启发。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灵活使用,精于设计 - 谈对小学《科学》教材的使用    下一篇:站在儿童的角度引领科学探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