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幼儿园教育论文

增强规则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幼儿发展 市课题获奖论文

所属栏目: 幼儿园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

“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引领下,我们正在逐步转变观念,不断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寻求合理的班级管理方式。幼儿自我管理,是一种强调幼儿自主参与的班级管理模式。本文就如何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发展,以及在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规则意识 自我管理 发展 班集体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园地,要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级必须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最终形成班级特有的文化。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怎样的管理方式会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呢?“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引领下,我们正在逐步转变观念,不断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寻求合理的班级管理方式。在带班的过程中,有许多管理的细节让我感悟颇深。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孩子来到幼儿园受教育,并不是单纯来接受教师的管理,而是为了发展自己。因此,我们所有的教育实践都应该将儿童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引导、支持、帮助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那么,怎样既能发展孩子自己的个性,又能维护集体的规则呢?我国学前教育家张博先生认为:我国幼儿教育一直是通过制定规则来达到控制幼儿的目的,这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仍屡见不鲜。高控制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幼儿没了自我,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和世界,同时也抑制了幼儿探索和创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儿童是一个需要发展的个体,他有自己的兴趣、需要,有自己的潜能与个性,而不是一个被人控制的傀儡;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发展的需要,他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慢慢学会自我管理的过程。我们应该相信儿童,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按自己的需要去调整自己、发展自己,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而培养终身受益的品质,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自我要求时,才能让幼儿成为能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教师的管理,应当善于将“要你怎样”转变为“我要怎样”,从而指导幼儿在“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感受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体验中,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自为”,进而走向成功,走向成熟。二、建立合理的常规影响幼儿。制定班级常规是保证一日活动有序开展的必要措施。合理的班级常规可以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反之,就会阻碍幼儿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制定班级常规时,不能只凭老师说了算,而提倡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制定出为孩子所乐意接受的班级常规,并能让孩子自觉去遵守。1、让孩子参与制定班级常规。孩子是班级中的小主人,小主人应该有权对自己的班级集体提出意见或建议,任何班级常规只有在孩子真正认识到它的必要性时,他们才会去自觉遵守。于是,在常规教育时,我总是先提出问题,让孩子们参与讨论。在开学初期,根据我们班级的实际情况,在每一位幼儿直接参与、共同讨论下制定各种活动的规则。如在大班开学初,我们就集体讨论:“我是大班小朋友了,我应该怎么做?”等,讨论结果时孩子们一致认为:我是大班小朋友了,我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助集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那是不是需要老师经常督促提醒呢?全班小朋友一起想了个办法:让我们自己来管理!首先,采取评选“小班长”的方式,推选出个别能力强的孩子来对班级里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同时给其他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对于相对落后的幼儿进行鼓励,促进其发展。其次,共同讨论决定班级里哪些地方需要管理,如:图书角、玩具柜、桌椅,以及餐前洗手、餐后擦桌子,等等,随之 “图书管理员”、“玩具柜管理员”、“桌椅管理员”、“洗手值日生”、“擦桌子值日生”等也相应产生了。“幼儿自主管理”这一制度在班级落实了一段时间后,教室里物品的摆放状况大有好转。区域活动后,图书管理员、玩具橱管理员就开始收拾玩具、整理图书;餐前洗手时值日生会主动把毛巾架放到指定位置,提醒大家卷好衣袖,认真洗手;吃完午餐后,桌椅管理员会检查谁的椅子没放好,然后提醒他放好,擦桌子值日生会很认真地把桌子擦干净……只有让孩子明白了班级常规,他们才能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依靠集体的力量维护共同遵守的规则,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自觉地管好自己。2、根据孩子的发展不断调整班级常规。孩子总在不断地发展,有些常规也不是一直都适用的,需要不断地根据需要作适当的调整。如孩子们刚升入大班时不会看时间,只能听老师的信号进行活动;等到他们认识了钟表,有了一定的时间观念后,便能根据作息时间安排表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了。例如,他们知道8:00要进行户外活动、9:00上课、11:00吃饭、12:00——2:00午睡、4:00离园,等等。三、根据《纲要》精神,尝试从物质环境方面为幼儿营造自我管理与约束的氛围。1、标志暗示:幼儿进入大班,最明显的就是嗓门大了,说话特别大声,在游戏中就更别提了。于是我们在各个区域的墙面上设计了许多标记,如:在小医院的墙上粘贴了“保持安静、主动排队”的标志。这样,幼儿就不会出现拥挤、大声喊叫的现象了。我们还在教室里设计了许多标志,如:地面的弧形线,规范了幼儿集中活动的地点;饮水桶前的一对对小脚印提醒孩子要排队、不拥挤……正是这些会说话的标志,提醒着幼儿自我约束。2、材料暗示:为了培养小朋友的合作意识,我们经常有意识地在每一组投放两盒水彩笔或油画棒、橡皮等学习用品,引导幼儿克服争抢的现象,养成合作、谦让的好品质。一切并没有太多的语言或文字提示,而是物质环境提出的隐性要求,这些隐性要求促使幼儿达到自我管理与约束的目的。四、提供自由的环境信任幼儿。  要让幼儿自己管理自己,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地发展、天性得到自然的表现,自由是必要的。因此,我们要给幼儿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自主、自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民主、自由的精神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慈爱、集体的温暖。(一)为每个幼儿提供自主管理的机会怎样才能让更多幼儿参与到自主管理的实践中,让更多孩子得到自主管理能力的锻炼,让更多孩子都能养成自主管理的好习惯呢?1、小小值日生制度——全面参与、人人管理。以小组为单位,每一组的五位成员都分别担任了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值日生。这样,每一天都有七位值日生共同管理,值日生天天换,这样就确保了人人参与、人人管理。这样的制度落实后,原本对同伴、对班级关注极少的小朋友也突然热情了起来。一次绘画活动后,平时行为较散漫的滔滔已经在教室外面玩了,“哦,差点忘了!”自言自语后,他马上回到教室。“他忘什么了呢?”我也很好奇,一会儿教室里传出了滔滔的声音:“乐乐,你的椅子还没搬好呢!”哦,原来滔滔想到了自己是值日生,应该负责检查自己组的桌椅。如果没有指定值日生的制度,我想滔滔应该不会意识到去管理班级小椅子的。通过“小小值日生”这一制度,使班级每一位小朋友都有了自主管理的机会。2、挂牌制——加强幼儿自我角色的认识。刚开始,我们并没有制作值日生牌,只是口头宣布xxx担任某方面的值日生。能力较强、自控力较好的孩子能履行自己的职责,而能力和自控力稍弱的孩子常常会忘了自己的职责,不能较好地为班集体服务。其他的孩子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参照去提醒他们。于是,我们根据各个值日生的职责设计了相应的值日生牌,在班级内设立一个“今天我值日”的这样一个小区域,每天的值日生和每月的小组长都“挂牌上岗”。通过这样每天的挂牌,让孩子们不断认识到自己是星期几的值日生,值日生工作就不再需要别人的提醒了。即使偶尔有孩子忘记了,其他的孩子也能根据值日生牌作相应的提醒。3、小组长制度——进行检查、相互督促。组长是每周通过竞选产生,组长能提醒值日生,值日生也能督促组长,这样相互提醒、相互督促,就保证了幼儿自主管理的质量。班级中有一些幼儿自控能力较弱,如乐乐,一拿到玩具就放不下来,经常会利用做值日生的机会不整理而到玩具柜边玩。但有了组长,就能提醒、督促他。4、每天一评比——增强责任意识,改善管理行为。    每天我们都会对担任值日生的孩子进行总结评比,由孩子们民主评选出“最负责任的值日生”。在评比中,有的孩子会说:xxx做事很细心,对小朋友也很友好;xxx对人太凶了;xxx一点都不负责任,只顾自己玩……通过这样的评比,孩子们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管理行为。被评上的孩子会信心倍增,这将激励着他下次做得更好,没被评上的孩子能及时认识和调整自己的管理行为,并在下次改善。  实践证明,让幼儿管理幼儿与老师管理幼儿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孩子们一般都很喜欢为班级集体服务,教师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尤其是大班的孩子已具备了较强的能力,更应该为他们提供机会,引导他们多为集体服务。如让他们帮助搬桌子、整理图书玩具、分发学习用具等,这样不仅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提高孩子的能力,还能增强集体意识,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二)为每个幼儿提供自主管理的空间。如在“餐后自主散步”这个细节中让我发现教师适当放权,让孩子来管孩子,效果会出奇好。在午餐后,幼儿没有老师陪同,在小班长的组织下能自己去户外散步,而且每天秩序井然,受到了老师们的充分肯定……五、 提供、创造机会,促进幼儿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使其在实践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实践是提高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最好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尽可能创设较多的实践机会给幼儿自己,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我们首先是鼓励幼儿去尝试、去探究,而不是简单地提供帮助与解决;当幼儿之间发生争执时,我们不再仅仅是争取及时解决纠纷、化解矛盾,而是有意识地让幼儿自己去解决,教师多说:“你自己来处理,你说怎么办。”有时,我们还组织一些讨论“如果这个小朋友是我,我该怎么办?”来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进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别外,我们也通过组织一些较大的综合活动让幼儿增长见识,积累经验,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如在大班阶段我们经常开展“大带小”的活动。让幼儿通过照顾小班的小朋友增强责任感,提高处理各种事件的能力。六、采取奖励的方式鼓励幼儿。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儿童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幼儿毕竟还小,有太多因素诱惑着幼儿、干扰着幼儿,要让幼儿时刻都有做好值日生、管理好自己、管理好班级的想法,“奖励”这一最平常但又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不能不用。想尽各种方法,不断表扬、鼓励,促使幼儿自主管理的习惯不断地巩固与加强。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之中自主管理方面好的表现,其次要及时在集体面前表扬。每个人都希望被表扬,孩子们也一样,他们会不断模仿受表扬孩子的表现,这样,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自主管理就将更主动。每天的晨间户外活动结束后,教室里都有一大堆脱下的外套,需要老师提醒大家才能想到去将自己的衣服放好,有些小朋友甚至要提醒两遍三遍后才肯叠好并放在指定的地方。有一天,我刚把衣服放到橱上,元元就来拿自己的衣服并开始叠了起来,我马上表扬他,并为他贴了一颗大大的五角星。元元非常高兴,于是接下来的几天便陆陆续续有小朋友能自觉地叠衣服,我呢,看见一个表扬一个,通过这一天天的表扬、贴五角星,大家就都有了进门先整理自己脱下的衣服的好习惯。如果教师能及时发现幼儿之中的各种好习惯,并不断表扬、鼓励,相信在幼儿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好习惯,幼儿自主管理的习惯也会不断地巩固与加强。当然,在增强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制定规则时要事先计划、明确目标。  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有一个理解、练习、深化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因为,孩子先入为主,做法一旦形成,更改时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因此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制定班级规则之前,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一旦让幼儿执行,就不要随便更改,且坚持不懈。(二)以身作则,做幼儿的榜样。教师是很多幼儿的偶像,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全班幼儿,要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应有较强的规则意识,这样才能时常提醒幼儿,一条规则的实施才能落实到实处,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三)注意做到一致性、一贯性。1.主配班老师的一致性要求很重要。只有要求一致,才能使幼儿更明确目标,无论孩子在谁的面前,都能按规则要求去做,深化规则意识。2.幼儿园和家长要求的一致性、一贯性有利于巩固幼儿的规则意识,在幼儿园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要得到家长的密切合作,才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并使幼儿在将来也能受益。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该相信幼儿,站在幼儿的角度多为他们考虑,不能只为了求太平,而约束孩子的自主意识的发挥,让幼儿长久停留在“他律”的水平上。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管得巧,管得妙,相信孩子的潜能,还给孩子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这样既解放了孩子又发展了孩子,何乐而不为呢? 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把儿歌、顺口溜融入拼音教学中    下一篇:德育在我班 德育论文赛获奖论文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