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信息技术计划总结

三年级信息与技术教学计划及进度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14-04-2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教材分析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四个必修内容领域之一。经江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7年审查通过的2007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下册)是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编写的必修部分新教材,新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上册)教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部分内容,以Windows XP操作系统为平台,内容涉及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和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三方面,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计算机组成、键盘鼠标使用、画图程序、录音机程序、资源管理和网络浏览与下载等内容,涵盖了信息技术基础、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网络应用等领域。

  新教材与此前使用的省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相比,在编排体系上保留了原教材的成功之处又有所创新,每课内容除教学内容外,增设了“导学牌”、“知识屋”、“讨论坊”、“探究园”、 “实践园”和“成果篮”等栏目,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合作精神,体现了新课改特点。特别是教材的内容和软件的选用与时俱进,贴近实际生活,图文并茂,让人耳目一新,利于激发学生热情,乐于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将网络应用编入起始年级教材即上册教材,能让学生尽早认识到计算机与网络是我们学习的工具,感受网络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网络文明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又如软件的下载和安装、管理文件都是学生使用计算机所必备的基本技能,本册教材就充分考虑了这一实情,重视了实用性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此外,教材摒弃单一纸质教材,实行了书盘合一,将多媒体光盘用作学生教材,是教育改革的一大尝试,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二、教学建议

  《小学信息技术》(上册)供三年级使用两学期,《小学信息技术》(下册)供四年级使用两学期,每周一课时,约需2学年共四学期教完《小学信息技术》两册必修教材。

  在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建议教师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1、积极投身课改,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教学,建议适当采用主题活动的方式。主题可以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来源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但主题选择应围绕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可以综合其他学科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展开信息技术的教学,如键盘训练与拼音学习相结合;多媒体应用与辨物分类及自然知识的学习相结合;网络浏览与社会常识的学习相结合;益智游戏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等等。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重点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良好行为习惯。

  2、注重培养学生个性,重视合作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要努力达到纲要规定的基本要求,保证全体儿童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发展,这就要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差异出发组织实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通过兴趣小组活动、个别辅导等方式,为一部分具有特殊兴趣与能力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机会。同时,考虑到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要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合作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要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防止“搭便车”现象的发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增加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唤醒了主动参与的热情,提升了与人合作的能力。

  3、关注差异,联系生活,合理进行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原有的信息技术基础差异较大,对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进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从而较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针对信息技术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选择一些与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重视教学评价,激励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信息技术的评价应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紧密围绕课程的基本目标展开;应当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由“学会信息技术”到“会学信息技术”;应当充分利用课程评价本身的教育功能,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引导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应当充分体现课程评价对教师教学及其改革的调节功能,指导信息技术教师科学认识课程评价的各项结果,合理地设计和调节教学过程与方法。

  有鉴于此,教师在评价时,不仅看作品设计结果,也要对作品设计过程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创新精神,并将优秀作品打印成稿,送给设计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布置新的更高层次的任务,进行拓展训练。

  5、加强教学研究,提倡集体备课。

  对于新教材,教师要钻研教材、教参和教学涉及的相关软件,用好配套的《小学信息技术》(上册)光盘。提倡区域内学校之间的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集体备课,深入研究教法和学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而将素质教育的实施融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始终。

  三、教学进度

  【第一学期】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1 9.1~9.5 第1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9月1日上课

  2 9.6~9.12 第2课 认识计算机

  3 9.13~9.19 第3课 七巧板游戏

  4 9.20~9.26 第4课 “我的电脑”窗口

  5 9.27~10.3 机动 国庆节放假

  中秋节放假

  6 10.4~10.10 第5课 认识键盘

  7 10.11~10.17 第6课 键盘输入

  8 10.18~10.24 第7课 初识画图

  9 10.25~10.31 第8课 画圆

  10 11.1~11.7 第9课 填充颜色

  11 11.8~11.14 第10课 画矩形 期中考试

  12 11.15~11.21 第11课 画线

  13 11.22~11.28 第12课 修改图形

  14 11.29~12.5 第13课 画多边形

  15 12.6~12.12 第14课 复制与粘贴

  16 12.13~12.19 第15课 调整图形

  17 12.20~12.26 第16课 添加文字

  18 12.27~1.2 第17课 遨游因特网 元旦放假

  19 1.3~1.9 第18课 便捷访问网站

  20 1.10~1.16 复习 期终复习

  期终考试

  2月4日放寒假

  21 1.17~1.23 考试

  【第二学期】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1 2.25~2.27 第19课 下载图片① 2月25日上课

  2 2.28~3.6 第20课 下载图片②

  3 3.7~3.13 第20课 浏览图片

  4 3.14~3.20 第21课 下载文字①

  5 3.21~3.27 第22课 下载文字②

  6 3.28~4.3 第22课 下载网页

  7 4.4~4.10 第23课 下载和安装软件① 清明节放假

  8 4.11~4.17 第23课 下载和安装软件②

  9 4.18~4.24 第24课 欣赏音乐

  10 4.25~5.1 第25课 网络文明小公民 期中考试

  11 5.2~5.8 机动 劳动节放假

  12 5.9~5.15 第26课 录制声音

  13 5.16~5.22 第27课 编辑声音

  14 5.23~5.29 第28课 播放影音文件

  15 5.30~6.5 第29课 文件大管家

  16 6.6~6.12 第30课 共享资源

  17 6.13~6.19 复习 端午节放假

  18 6.20~6.26 期终考试 期终考试

  7月1日放暑假

  19 6.27~7.1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下一篇:信息技术上学期工作计划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