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下册

第2课梅岭三章教案6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岭三章》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理解三首诗歌的主要内容。2.品味诗歌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3.学习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献身精神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教学: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教学难点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教学准备:学案、课前搜集资料、电脑、投影仪。教学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一位解放后被授予元帅军衔,曾先后担市市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同,他一生酷爱文学,被誉为“元帅诗人”。他就是:毅(板书)。郭沫若在《赠毅同》一诗中这样评价他:“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毅同1935年至1937年曾在岭开展过三年游击战争,经历了革命斗争中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作为军人,他以自己的行动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不可战胜的伟大革命力量;作为诗人,他为我们留下了像《登大庾岭》《赣南游击词》《岭三章》等气壮山河的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岭三章》(板书)。二、了解作者,朗读诗歌(一)介绍作者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出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人。是中共十大元帅之一,曾市师长。(二)朗读诗歌1.自读一遍,找出不认识的生词。旌旗(jīnɡ)悬(xuán)当(Dànɡ)纸应有涯(yīnɡyá)遍种(zhònɡ)2.听教师朗读一遍,纠正字音。3.学生朗读一遍,读准字音。4.跟教师朗读,读对节奏,初步读出抑扬顿挫之感。三、结合背景,理解小序1.朗读小序,对照注释进行翻译。2.翻译小序,注意字词。原文:1936年冬,山被围。余伤病伏莽间20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字词:(1)余:我(2)伏:隐伏,藏匿(3)虑:想到。(4)得:能够/写成,作成(5)旋:不久3.学生齐读小序部分,边读边思考:这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呢?明确:写作背景:1936年冬,敌人得知岭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就对此山实行残酷的围剿。毅同在大庾遇险,立即返回山,正遇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放火,巧逢大雨,山火被淋灭。天黑时,敌人佯装撤走,半夜时又折回搜山。毅同带着伤病,就埋伏在陡坡上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莽间。敌人搜山持续了二十余日,直到“西安事变”发生,才慌忙撤走。可见“伤病伏莽间”,讲处境艰难。“虑不得脱”,讲情况危急,也是“得诗”的原因。“得诗”显示态度从容镇定,“

 

第2课梅岭三章教案6
上一篇:第2课梅岭三章精品教案二    下一篇: 第2课梅岭三章教案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