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安塞腰鼓导学案(优质)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3 安塞腰鼓学习目标: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之美。3.理解排比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教学: 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教学难点: 品味排比句的作用、气势与激情预习·导学1.自读文章,解决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瞳仁(  ) 亢奋(  ) 羁绊(   ) 山崖(   )冗杂(  ) 烧灼(  ) 磅礴(   ) 戛然(  ) 闭塞(  ) 束缚(  )2.填空.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   )地搏击着,(   )地搏击着。它(   )着你,(   )着你,(   )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   )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   )那农民衣着裹着的躯体,那(   )着红 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   )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3.作者链接 成章,1937年生,省延安市人。现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探究文章主旨1.按照时间顺序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2.作者从哪几个面写了安塞腰鼓的特点?描写安塞腰鼓的目的是什么? 3.“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从全文看,它起什么作用? 4.“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儿?请用“好在......你看(听)......”的句式叙述。 探究场景描写的作用1.表演前“安静的腰鼓”和表演“寂静的腰鼓”两个场景中的“静”是否一样? 2.作者写腰鼓的响声,为什么要写“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3.文章最后“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有什么作用? 语言赏析1.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2.对文中“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一句如理解? 3.文中“除了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含义? 4.“它使你惊异那农民衣着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 能量!”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含义?5.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修辞手 法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2.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3.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4.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

 

安塞腰鼓导学案(优质)
上一篇:安塞腰鼓导学案25    下一篇: 安塞腰鼓导学案教师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