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安塞腰鼓》教学建议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安塞腰鼓》教学建议一、总体建议  1. 教学时间:2。  2.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要引导学生自主研读。学习的大致有:安塞腰鼓的特点和民俗意义,西北高原的后生性格、气质、力量,文章的语言特点。其中有关安塞腰鼓所体现的生命的力量,学生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他们能理解安塞腰鼓的“那么一股劲”和那么一种力量,但难以理解安塞腰鼓本身所具有的“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可以提示学生,安塞腰鼓仿佛被作者予了生命,成为西北高原“茂腾腾的后生”的生命的一部分,因此也就获得了灵性,具有强盛的生命力。如果学生理解确实有困难,就不强求求学生理解,但可指导他们好好朗读,尽力读出这篇文章的气势。  3. 理解课文中所描写的民俗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三个面来理解:一是地域特点,即课文中所表现的场面来自西北高原,有高粱地,有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有杂着草根的土浪等。二是人物特点,即西北高原的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有着沉稳而安静的特点,更有豪放而强壮的一面,他们胳膊、腿、全身都有力地搏击着,元气淋漓,可以释放出奇伟磅礴的能量。三是安塞腰鼓的特点,腰鼓在久远的战争年代用来报警、传递信息,在和平年代则用民众欢聚、求神祈福,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开发大西北成为国家发展的一项战略政策,西北人民将会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作为土高原文化遗产的腰鼓将会获得新的意义。  4. 作者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 “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并不是对江南和西北做一个评判。江南有江南的风格,西北有西北的特点。在这里不要做无谓的争论。  5. 推荐阅读:成章散文《山峁》《扛椽树》《土写意》《米脂》《陕北剪纸》《望秦俑》,乔散文《高原,我的中国色》,平凹散文《秦腔》。可精选若干篇让学生阅读,引导他们将推荐文章与课文做某些对比,例如体会文章中共同的地域特点、文化特色,以及西北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粗犷、质朴、开朗的性格,比较不同文章的语言特点等。  二、教学设计  1. 欣赏安塞腰鼓。  (1)播放课文朗读。  在播放课文朗读时,第4后小停一次,第27后小停一次。  (2)梳理全文脉络。  听了课文的朗读是不是印象更深了,感觉更强了,觉得捶鼓的人疯了,鼓飞了,场面爆了,整个人都融化在安塞腰鼓中了,处在忘我的境界中了?那有谁还注意到老师在播放课文朗读时,小停了两次?为什么要停?  表演前(擂鼓前) 擂鼓(擂鼓中) 表演后的思路(擂鼓后)  序幕       擂鼓       尾声  ↓        ↓        ↓  静        动 

 

《安塞腰鼓》教学建议
上一篇:《安塞腰鼓》复习要点    下一篇: 《安塞腰鼓》教学解读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