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数学 > 八年级下册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3)教案第三课时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 时 教 案课 题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3)课  时第3课 型习题课作间教 学内 容分 析  本节课练习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应用。教 学目 标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题,深刻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质.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重 点难 点应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教 学策 略选 择与设计通过形式不同的 练习题,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将还给学生.学生通过小组探究,逐步养成了合作探究的习惯,通过小组间的展示,个别同学的发言,深刻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质.学 生学 习 法 分析法,练习法 教 具三角板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若BC的长是3 cm,则DE的长是(  )A.2 cm B.1.5 cm C.1.2 cm D.1 cm     2.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D,E分别为边AB,AC的中点,则∠DEC的度数为(  )A.30° B.60° C.120° D.150°       3. 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点O,E是边BC的中点,AB=4,则OE的长是(  )A.2 B. C.1 D.     4. 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长分别是3 cm,4 cm,5 cm,则这个三角形的长是(  )A.13 cm  B.24 cm  C.26 cm  D.65 cm5. 边长为m的等边三角形中,顺次连接各边中点,得到一个三角形,再顺次连接所得三角形各边的中点,又得到一个小三角形,则这个小三角形的长是(   )A.m   B.m   C. m   D.m6.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R,P分别是BC,CD上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点P在CD上从点C向点D移动而点R不动时,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线 EF的长逐渐增大  B.线EF的长逐渐减小 C.线EF的长不变   D.线EF的长与点P的位置有关 思考分析计算 观察强化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应用迁移、巩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7. 如图,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若AB=14,AC=20,则MN的 长是(  )A.2   B.3    C.6    D.17     8. 如图所示,为估计池塘两岸边A,B两点间的距离,在池塘的一侧选取点O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3)教案第三课时
上一篇: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3)教案第一课时    下一篇: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3)教案第二课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