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

所属栏目: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15-03-1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假期里,我阅读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一书,李老师以大家的手笔向我们展示了情境教育的探索历程,阐明了情境教育的内涵,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体现了李老师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喜爱和对教育的热情。

  “我读的是师范,我的职业是教师”是对李老师的真实写照。李老师放弃了搞文艺、练跳伞、考大学等很多机会,走进了小学校园,走上了三尺讲台,走近了孩子,至今已经快50年了。虽然也曾遇到过挫折、遇到过困难,但“当好一名教师”的心没有变。

  李老师经历过十年浩劫,1978年也就是四十岁的时候才开始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实践探索和总结。四十岁,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是到了万事休的时候,但对于李老师,四十岁人生才刚刚开始。她说灵感属于有准备的大脑,确实是这样,她的情境教学就缘与一次与蒋兆一先生的谈话。蒋先生是一位中学的外语老师,他很欣赏李老师的一篇论文里介绍的训练语言的方法,他觉得那些方法在外语里也可以用。李老师听了很高兴,随即就问他在外语里有没有什么方法在汉语里也可以用?蒋先生就给她介绍了当时外语里流行的一种情景教学。那时的李老师正感觉到当时教育的弊端,重知识传授,重分析,忽视了儿童的心理的发展。于是,她迫不及待地找来《中小学外语教学》这本杂志来看,并把它移植到了汉语的小学语文中。这样,情景教学逐渐诞生了。

  但李老师并不满足于此。此后,李老师又找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刘勰的《文心雕龙》来读,在那里她知道了“意境说”感受到了它的博大精深。所谓境中生情,“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于是,她汲取“意境说”的营养,改革作文教学,并逐渐延伸到阅读教学及其他各门学科。开辟了一条自己的路。这一路,一走就是26年。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

  李吉林老师对情境教学是这样界定的: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特点是: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也就是通过所创设情境本身的丰富美感、鲜明的形象,伴以教师情感的抒发、沉浸,以激起儿童的情绪,使儿童纯真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以教师的心弦拨动儿童的心弦,促使他们用心眼去学习。儿童置身于这样特定的心理场中,对具体情境的感受、领会,一般又要比所接受的语言更加丰富深入,常常会处于“未尽之意”中。这种整体和谐的情境,必然带来儿童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的协同发展的令人愉快的效果。

  至此,我才知道,以前我对情境教学的认识是多么片面,多么肤浅。李老师情境教学的立足点是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儿童占据了李老师大半个心灵。情境教学的一切理念都是从孩子出发的,都是为了儿童更愉快的学习。为了一年级学生喜欢小学,诞生了“幼小衔接的过渡课程”。为了满足儿童的审美需求提出了“让艺术走进语文教学”,……李老师提出教育理念中追求的三个境界:“教学不仅为了学生学习,还为了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学不仅为了学生知识的习得,还为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教学不仅为了学生的未来做准备,还为了今天获得最初的幸福人生”,对学生的爱由此可见一斑。

  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开发野外情境课程中,为了优选一个场景,李老师起早贪黑,骑着自行车走过了多少路。如果不是那份热情,学生就得不到拔萝卜的无限喜悦,看不到中秋优美的月景,感受不到桂花姑娘的神奇与善良。

  李老师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活生生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论述了相关理论,形象再现了诗意的课堂,使我感觉到教学本来就是这样富有诗情画意。在这里有两个案例:

  案例1:李老师在教《月光曲》一课时,盲姑娘兄妹俩的联想课文描写了三个画面。第一幅李老师用粉笔画了一根细线,表示海平线,线上画一个圆圈表示月亮,表示“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第二幅是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第三幅是月光下波涛澎湃的大海。寥寥几笔,将课文描绘的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随着画面很快进入情境,孩子们面对画面就在思考,想象,感悟。其效果,我们从下面学生的即兴发言中可以看到:

  “大海的月夜真美呀!月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海面上闪着点点金光。”

  “我感到月亮升起来了,在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中穿行。”

  “这就像《繁星》中描写的那样,海上的月,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仿佛听到了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

  “学到这儿,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琴声,时而轻轻的,时而强有力的。轻轻的就有点像月亮开始升出来了,强有力的像海上起了风浪。”

  案例2:《荷花》一课中写的“我看着看着,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这样精彩的叙述要让学生获得真情实感,唤起孩子们的想象不是静止的画面所能做到的。于是,李老师想到了音乐,选了《屋子里长出了竹笋》中的一段充满幻想和儿童情趣,并和课文要表达的情趣相吻合的一段。因此在课堂上播放后,学生在音乐的共鸣和驱动下,美美地想象开去。下面是一段实录:

  师: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看荷花的?

  生:课文中的小朋友看得很仔细,很认真。

  师:对,那么请小朋友想想,你就是课文中的“我”,你看荷花时显出爱荷花的神情,可以怎么说呢? [教师出示一块卡片:我(     地)看。]

  生:我(久久地)看。

  生:我(默默地)看。

  生:我(出神地)看。

  生:我(目不转睛地)看。

  生:我(入神地)看。

  生:我(凝神地)看。

  生:我(深情地)看。

  生:我(全神贯注地)看。

  师:现在就请小朋友听着音乐,也这么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这图上的荷花,现在你们眼中这荷花就是真的。

  (学生随着欢快变化的乐曲,深情地凝望着图画。而教师呢,也似乎看到一池真的荷花一样,轻轻地提示:“荷花翩翩其舞了……”,学生的脸上漾起甜美的微笑。)

  师: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荷花变活了。

  生:我仿佛觉得荷花突然长高了。

  生:我好象也摇摆起来。

  生: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一朵荷花,心里美滋滋的。

  从李吉林老师的课中,我们不难发现她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图画,表演等艺术手段与文学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听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李老师与学生共同陶醉在美丽鲜活的天然课堂,与学生共同沉醉在情感浓郁的梦幻课堂,与学生共同成长在情境优化的诗意课堂,与学生共同享受着诗意的人生。

  回顾李老师的教育教学探索之路,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座教育的巨大宝库,从中我们可以汲取诸多的教益。为我们投身新课程改革提供一个支点,成为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梯。

  我想每一位读者读完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之后,收获的不仅是如何在根据情境教育的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对如何确立一个小学教师的自我价值、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如何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成长等等,都深有感悟。

  反思自己的工作,才发现自己原来只是一个平庸的教书匠,只是不经意的在自己的轨道上靠着惯性滑行,没有自己的思想,有的只是思想上的懒惰、盲从与无奈。年近不惑之年的李老师能够珍惜劫后余生的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的改革中去,大胆革除语文教学中的弊端,在八十年代就已提出了情境教育之说,并持之以恒的研究下去,完成了对情境教育的构建,以及情境课程的开发。想到自己曾经的井蛙之见与浅尝辄止真是无地自容。

  从李老师的书中,我得到了许多许多。但最为重要的是,教育,其实是一首长诗。它需要我们用爱心去吟诵,需要我们用智慧去谱写,需要我们用激情去点燃,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用我们的一生去做其中的每一个标点。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假期自学心得体会    下一篇:从“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中反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