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班主任工作中应避免的几个心态误区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15-09-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教育是柄双刃剑。教师教育的得法,便使学生受到得法的教育。反之,便会有违教育的初衷,得到的是事与愿违的结果。教育的得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不懈追求的目标,中外的教育同行也是上下求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学校教育中,班主任的班级教育是占有重要地位的。班级教育的得法与否,对于整个班级教育工作,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的人格的塑造起着重要的影响,老师的教育甚至左右着学生人生成长的轨迹。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若特博士(Dr·Hhain·G·Ginott)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

  班级教育得法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时的心态,因为心态决定人的心境。一个人只有在健康、积极的心境下才能冷静地去处理班级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全国著名班主任朱小蔓说:“班主任对学生的价值观的有力有效根本地来源于其本人对一定价值准则体系的信念、热情,来源于他本人对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态度抱乐观主义的情绪,善于激励自己,也能够感染、鼓舞别人”(《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

  笔者以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思考,认为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应当努力避免以下几种心态。

  1、误区之一:“好学生不用教,坏学生教不好”。

  这种说法无疑是错误的。它既抹杀了教育的必要性和教育的客观性,也弱化了教育的功能性。

  由于班主任认识上的不足,对成绩较好,平时比较守纪的学生总有一种偏袒心理,即使这些学生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总是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即便是批评,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顿,有一种护犊心态。更多的是往往看不到这类学生存在的问题,对这些学生的不足表现得很迟钝,这样便构筑了班级教育的盲点,其负面效应是使得部分学生产生错觉,导致心理异化,社会适应力差。而对平时学习态度和成绩较差,守纪诸方面表现也较差的学生,往往又采取截然相反的态度。教师本能上就厌恶这类学生,批评和教育的方式都有着极端性特征。这种教育往往带有压服的性质,使这一类学生逆反心理强烈,同时自卑心态加剧,同样促成心理障碍形成。

  不当教育使得部分所谓优秀学生产生心理错觉,无法正确对待自己,更深层次的是,这些学生的心理受到扭曲,不能正确评价他人和周围事物,失去对逆境的承受力和自身的受挫力,面对社会的能力明显不足,持续发展后劲缺乏。

  而对极需帮助的学生不当的教育指导思想、手段和方式,挫伤了学生潜在的积极向上愿望,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同时也使他们失去了自信,这些学生逆反心理的普遍存在,一方面给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而另一方面对他们融入集体,融入社会也构成一定的障碍。自尊的渴望,自卑的阴影,自我的追求交织在一起,形成畸形的心态。在校不能守纪,进入社会难以守法,甚至成为社会的低调成员,严重的还会成为社会潜在的消极因素。这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引以正视的问题,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要求我们不能向社会交出白卷。

  2、误区之二: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刻意贬低孩子。

  有的班主任一味地给孩子挑错,即使孩子再怎么努力,他们也总能挑出孩子的错误和不足。

  其实很多孩子之所以很努力,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夸奖,同学的赞美。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学生对于老师的认可和赞许是十分渴望的,他们以此为荣,因而能培养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产生兴奋感。如果教师都一味地贬低他,看不起他,他会怎样呢?他会破罐子破摔。甚至用恶作剧的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你不是说我不好吗,我就给你来个不好的让你见识见识。心理学中经常提到“皮格马利翁效应”(传说古希腊塞浦路斯岛有一位年轻的王子,名叫皮革马利翁,他酷爱艺术,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雕塑了一尊女神像。对于自己的得意之作,他爱不释手,整天含情脉脉的注视着他。天长日久,女神终于神奇般地复活了,并乐意做他的妻子。这个故事蕴含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哲理:期待是一种力量,这种期待的力量就被心理学家称为皮革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现象”(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作过一个有趣实验:他在某高校考察时,随意从每班抽了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现象后来就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证明了三个道理:第一,人的智商和能力是可以通过外力“激活”的;第二,信任和期望是“激活”人们智商和能力的基本要素;第三,人才资源贵在开发。),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没有主见,对教师高度依恋,有时候教师批评完了,他们委屈地哭两声就完事了。到了青春期,独立意识增强,反抗心理开始发挥作用。他们也从自我意识的客观化时期向主观化时期转变,他们对待问题,有了自己的观点,有了自己的主见,于是,开始与教师对着干,你说我们不好,我还认为你不好呢!尤其是初中的高年级学生,他们在问题的归因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一切好事愿意归功于自己,一切失败和不好的事情,他们愿意归因于别人或者客观环境,因此,孩子同教师顶牛现象很严重。这时教师再一味地挑错,那就加剧了矛盾。轻的是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冷战,重的是孩子离校出走,甚至自杀。

  所以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列宁说:“青年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的。”道出学生犯错误的客观性和对这种现象的承认与容忍。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去教育,避免错误再犯。

  3、误区之三:不能容忍孩子为自己辩解。

  有的班主任在从事教育活动时缺乏细心、耐心乃至爱心,很难达到师生情感交融的程度,而往往造成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找不到“症结”,也根本实现不了“医生”和“病人”的良好配合。

  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曾讲: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的特点,才能适时地施肥浇水;治病要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方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

  因此,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去接受孩子为自己做的辩解,哪怕是蛮横不讲理,我们也让他发泄完。因为只有在他的辩解中,我们才能了解他的心理,了解他的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打开他的心结。不能采用狂怒式的,聚风暴雨般的解决办法,想通过压倒学生,使他认识错误、承认错误,那是只会适得其反的。春风化雨式的教育方式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只有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有些班主任经常叹息,现在中学生难教育,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行,不知如何是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心锁”没打开。试着容忍学生为自己辩解,容忍学生的“蛮横”,也许你能找到那把打开心锁的“金钥匙”。

  4、误区之四:讽刺侮辱学生。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不健康心理堪称是一个“无形的杀手”,由于教师缺乏健康心理导致赏罚无度,喜怒无常。像有的教师用直接的(如嘲讽、辱骂、体罚等)或间接的(如指桑骂怀,含沙射影等)手段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轻则导致学生产生的新障碍,重则造成学生自杀身亡。例如对于三毛的死,心理学家经过认真的分析,认为这是一个因心理虐待造成的人格悲剧。三毛读初中时,其代数老师因怀疑三毛的成绩有假,责令三毛站在讲台上,面向大家,并用毛笔在三毛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大的圆圈,并美其名曰:“吃鸭蛋。”从此三毛便患上了心理自闭症,这一阴影给三毛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并伴随其终生。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所以只有尽量堵住污染心理健康的源头,才能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③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⑤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①不体罚学生;②不辱骂学生;③不大声训斥学生;④不冷落学生;⑤不羞辱、嘲笑学生;⑥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5、误区之五:教师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

  班主任应对学生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如要求过高,超过了学生的天资或其他主客观条件,良好的愿望难免会落空,教师为此会作出一些不近人情的行为。在这方面,发生的悲剧还少吗?不少教师认真分析学生的智商、学习基础等主客观条件,对学生做出了恰如其分或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发展目标,而且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及实际情况不断为其制定新的发展目标,并提出合理要求,做到既严格要求,又耐心说服;既允许学生犯错误,更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教师应采取恰当的激励方式。著名教育家张富的“摘苹果”理论认为,给学生设置目标就要让他跳起来能够得到。如果目标是驴子眼前的胡萝卜,看得见够不着,永远吃不到成功的果实,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弃、放弃,教师就达不到自己教育学生的效果。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6、误区之六:不寻求家长的配合。

  经常有家长对我说:“老师,这孩子我是管不了了,只有交给您了!”家长说这话时的心情多半是焦虑的、无奈的。而作为教教师万不能接过话头说:行,我替你来管。因为没有家长配合的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作为班主任要指导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的方法,让家长明白教育孩子如同“大禹治水”,宜“疏”忌“堵”,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需要堵,但更需要导。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家长的种种管束如唠叨、爱打听行踪等,常使他们感到心烦。长此以往,孩子与家长就服对立情绪,有了冲突与磨擦。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孩子观",把孩子当作朋友,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主精神,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度"。孩子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生活,感到自己的独立要求得到理解,就能和家长格外亲切,两代人的感情就会得到协调,双方以一种平等的方式交流思想。

  班级教育的误区很多,作为班级教育工作者的班主任,一定要多学习教育理论,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不怕失败,努力实践,那么,走出教育误区是必然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新课改 新思路 新成效——浅谈班级管理    下一篇:用“心”做“人”的教育 ——艺体班工作探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