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学“衡水中学教师培养”之心得体会

所属栏目: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15-10-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9月24-27日,我校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到石家庄、衡水、杜郎口等地考察学习。在衡水中学,我重点学习了衡水中学教师培养方面的经验,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衡水中学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他们提出了“以人性化管理促个性化发展、以科学化管理促专业化成长、以精细化管理促整体性提高”的教师培养目标。他们认为,要提高教师素质,人文关怀是基础,校本培训是关键,创新管理是保障。他们非常重视师德培训,通过“四种境界”、“四个远离”、“四项目标”,创建了教师的精神特区,创造了一个教育神话。他们不断强化和创新校本培训,通过“三促”、“四带(代)”、过“五关”提升教师素质。“三促”、“四带(代)”是具体的培养措施。“五关”是要达到的标准,“五关”全部通过之后,才是“合格教师”。

  在教师管理上,推行“走动式”管理,2004年,衡中提出并实行了“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走动式管理”的运行模式。所谓“走动式”管理,其中一个重要含义就是领导干部要经常走到教师中间,走进教师备课区、教师家庭,主动接近每一位教职工。

  通过解读先进经验,结合个人和学校的实际,我想与同行们交流的是:终生学习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一、为什么学?

  当今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种信息量的急剧增长,信息载体的日趋多样化,信息传播工具的大众化,我们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了,建立“学习化的社会(学校)”已成为必然。

  未来的学习的特点越来越明显。一是终生化: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知识生产与运用周期大大缩短,一个人已不可能通过一定时期的专门的学校教育就掌握一生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活到老、学到老,成为必须。二是生活化:学习是未来教师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学习生活成为教师生活中须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三是工作化:工作与学习界线已经越来越模糊了。人们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四是学习决定命运:终身学习能力的高低将决定未来一个人学习、工作与生活的水平与质量。在未来的学习化社会里,学习不仅是一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需要,而且学习还将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谁会学习,谁就会赢得生活和工作的主动权!

  二、学什么?

  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教学过程中建议重点学好下列几方面的知识,一是必要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二是国内外教育家和名师的论著;三是要读一点《哲学》,学会辩证法;四是多读一点中国古典名著,提高人文修养;五是多研究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六是适当研究跨学科的知识,理清本学科与邻近学科的相互联系,适应新课改、新高考的要求。

  三、怎么学?

  1、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学习化学校教师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品质。面对未来学习化社会,埃德加·富尔指出:未来世界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础和前提。

  2、乐于学习:“乐于学习”是学习化学校教师必须具备的学习情感品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当成是自己的一种精神需求时,一个教师才能自觉的投入到终身学习中去,并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喜悦。

  3、创新学习:“创新学习”是学习化学校教师必须具备的学习发展品质。终身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继承,而是为了超越。对于人们的终身学习来讲,创新性学习是灵魂。在这里,创新性学习是为我们的创新性教学工作服务,创新性学习的本质是对创新性学习者知识的改进与发展。

  四、学以致用。

  1、学了要用:学习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要带着问题去学,要将学习的东西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2、要科学的用:先进的理论必须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防止照搬照抄,生吞活剥。在应用上不要学马谡,不要学赵括,要学鲁迅,学会“扬弃”。

  3、创新性的开展工作: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实际上创新也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新课改 等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中国教育正在进行教育范式的转型,新型的现代教育,呼唤创新型的教师。

  长城中学的办学宗旨是创名校,出名师,育英才。我们学校通过短短三年的发展,已顺利度过了起步阶段和个性化发展阶段,未来的三年必将是学校飞速发展、事业腾飞的关键时期,建立“学习化学校”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每一个长城人都要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创新性的学习,努力工作,奋于拼搏,为我校事业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全国中小学名师课堂、微课程与翻转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体会    下一篇:《成为有课程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