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观常态课 求规范化 探实效性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7-03-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力求课堂行为的规范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思品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标准的理解越来越重视,对教材的把握越来越讲究,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效果,但是,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不规范性教学行为,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观摩者结合上述常态课,就课堂教学中备课、导课、过程、方法、评价、语言、板书等常规环节进行综合剖析与反思,旨在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三位教师都精心准备,提交了纸质的打印教案,有多媒体的自制课件,规范了“上课必备”的课前准备环节,杜绝了“不备滥教”的失职现象,所写教案均为详案,符合常规的教案格式,课件图文并茂,演示文稿丰富多彩,有助于拓宽知识面,增大阅读量,充分发挥了直观性作用,但缺乏课件的适度辅助性,部分教师暴露了滥用多媒体的倾向。

  导课环节,形式多样,分别采用了温故知新、赏析漫画、欣赏音乐导入法,注重创设情境,但在激发兴趣,调动情趣上没有体现水到渠成,触景生情的效果,有的导课方式如同虚设,没有交待学生看什么,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等。

  在教学过程中,隐现了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新课标理念,采用了教师提问、学生发言、分组讨论、汇报发言等形式,集中体现在课堂的设计活动中,七年级这堂课设计了六个活动、八年级这堂课设计了三个活动,九年级这堂课设计了四个活动,且每个活动呈现出的背景讲求多样性,回归生活,紧扣热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握了思想品德课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问题设计为中心,以活动探究为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在引导学法上有待于动脑筋,想妙招。三节常态课,在此方面突出的不足分别表现在:七年级这节课设计的活动过多,没有留给学生时间、空间去思考、去探究,情境材料丰富多彩,缺少典型性,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缺少细节的规定,具有不可操作性。八年级这节课设计的活动适度,但在引导学生讨论“赵庆同学可采用哪些方法解决伪劣眼镜”一案时,没有诱导“不同的方法”,没有结合教材的途径,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非法到合法的交流活动中进行归纳,而是教师包办代替,在活动中如何突破重点的处理不当。九年级这节课,内容虽然抽象,但学生熟知的法律案例不少,应让学生通过诸多的法律名称,典型的正反两个案例(拖欠农民工工资、打造阳光政府)探讨,突出法治建设中的“喜”与“忧”,设计的四个活动意图混乱,重复再现,若将结束课时的图表在课中以学习目标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既注重了学习的方法,又突出了学习的主题。

  三位教师的课,仅有一位教师有板书,有课题,且板书的设计冗长,不精炼。充分反映了在运用课件的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不板书的不规范行为。仅有一位教师用普通话教学,普遍存在语言不简洁,平淡,术语不专业等现象。如:“和解是私了”、“当官的可适当的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一方面是剥夺了学生自主评价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教师主观臆断,评价语言“是”、“正确”、“对”、“非常好”等。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嘴勤动,讲得多;教师手勤动,课件多”,“学生接受的问题多,想得少,学生看到的答案多,理解的少”。

  二、探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节思品常态课,暂且不论高效,暂且不谈优质,有多少实实在在的效果,拿什么标准去衡量,不是看热闹,不是看花哨,用三维目标去量一量,看一看学生课堂的面容,查一查学生课堂练习,观一观学生课后的言行,虽然有的是动态的,有的是隐性的,但亲临课堂,通过听,观、问、查等方式,至少能诊断出几分教学的效果。

  1、知识积累:三位教师的课,在规定时间均完成了教学内容,体现思品课的思想性和德育功能。在知识方面:教材上的黑体字部分,有的观点,有的结论,要求识记、知道、懂得、了解的内容,三位教师没安排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意识去记忆,复述,同时也没有一位教师设计不同的课堂练习进行实战训练,实为欠缺。三个班级的学生在课堂上,教师没有设计,没给时间,学生同时也没养成习惯在教材(学生成长册)或者练习本、笔记本、草稿纸上书写,实为遗憾。

  2、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应得到充分地培养,关键是教师根据学生实情设计活动,规定形式,细化程序。三节课都安排了活动,活动中学生的活跃度,九年级的学生曾有两度笑声,八年级的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者较多,七年级的学生则过度紧张。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目标,用问题的方式呈现,设计的问题缺乏诱导和深度性,在表述上要深思创新;在设计活动的程序上,要细化,要合理、要有可操作性。如:七年级这节课,展示一组人类对待动植物的图片后,可设计讨论的问题:人类是采用哪些方式对待他们的?他们面临怎样的情境?他们想对人类说什么(不够朋友,要控诉)?八年级的这节课,活动的设计在“找回”、“感觉”上动脑筋,展示生活中买到劣质产品的事例,可设计讨论问题:消费者此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可以通过哪些不同的方法解决?正当解决这问题应注意哪些细节?以互动活动的形式贯穿整课,以巧设问题的方式突破重难点。

  3、情感升华: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感受、潜移默化地提升的,这是一种正能量的教育导向,不是简易地用几句话就能达成的,因此,检验时,是看课的高潮,课的实效,做到触景生情,有感有发,这才是思品课的艺术价值的真谛所在,是思品教师一生中课堂艺术的追求!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需要课程理念为支撑,更需要教师精湛的基本功,往往体现在课堂中师生围绕三维目标开展教与学的具体细节。知识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通过阅读、讲解、分析就可知道、了解、识记、理解,而技能要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学会搜集、处理、运用、概括、综合、分析,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不探究不足以形成,问题不精则不熟、活动不得法则不巧。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体会逐渐养成、形成和树立的。虽然教无定法,课无定式,如果我们从平常的每节课做起,规范细小的教学行为,思品课的实效性就能不断提高,高效的,优质的思品课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笔端流淌着智慧的思考    下一篇:小议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原则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