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高中政治课堂提问技巧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课堂提问技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提问的有关技巧,可以增强教学提问的艺术性,使教学提问更富有成效。课堂提问适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古人曰:学则带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疑惑,是现有知识与思维之间的矛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或开始,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探究新知识的源动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疑,这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来实现的。

课堂有效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一)所提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所提问题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的重点、难点、热点。以经济生活中的《信用工具与外币》为例,其重点是“信用工具种类及其优点”,难点是“外汇、汇率和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热点是“这一年来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教师就要围绕这些内容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的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激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提问应具有一定的深度

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桃子”。仍以《信用工具与外币》为例,可以这样设问:一方面我国要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但另一方面我国自2005年8月至今人民币汇率为什么会出现不断升值的现象?升值以后会带来哪些影响(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分析)?就对企业的影响而言,我国企业该如何应对?像这种难易适度的问题,就能展开学生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能引导学生沿着符合逻辑的思路去分析和研究。

(三)多重提问应具有层次和梯度

教师在突破重点、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有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围歼”难点。如在《信用工具与外币》讲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的影响时,先提出什么是汇率?怎样计算汇率?当学生能顺利完成这两个问题时,再给出近期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比值和出口企业的近期举措,以及各界人士对人民币升值的看法。让学生自己看后谈自己的想法,并提出自己所困惑的问题,然后把学生中提出的较共性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什么?对中美贸易而言有哪些影响?人民币升值对周边国家有何影响?应如何评价人民币升值现象?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已形成较明确的认识。这样,把问题一个一个地提出,又一个一个地被解决,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既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智能素质。

(四)提问应具有探究性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究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学生解答完自己提出的问题后,教师还应留下具有生活化、又赋有探究性的空间,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去探究。如: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对我国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请你为从事鞋类外贸企业的发展制定一份合理的经营战略等等。课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逐渐明确研究思路,并实施研究,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筛选、整理、加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观点,并撰写小论文、小调查,还可组织交流或举行展示。通过开展“探究性教学”,一方面使学生们学得了很多科学知识和技能,但更为可贵的是使学生获得了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同时,具有勇于突破和敢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这些独特的思维过程,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

(五)提问应把握时机

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要与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努力抓住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最佳时机,进行提问。提问的课堂时机:一是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二是学生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的时候;三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

为此,教师可以用“制造矛盾,引发争议”的方法提问。例如:教学“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时,教师可在分析讲解两者的辩证关系后,提出如下一系列问题,制造争议,激起学生的“愤”“悱”状态,并把握时机,抓住这种状态,便可掀起教学高潮。

1.多数同学遵守组织纪律性,这是普遍性;少数同学不遵守组织纪律,这是特殊性。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整体包含着部分,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着特殊性。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3.前面讲“矛盾的普遍性”含义,是从矛盾的普遍存在来讲的;这里讲“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从矛盾的性质来讲的。两者是否矛盾?

提问时应注意其频率与契机。提问既要立足于学生共性的问题,又要兼顾学生中存在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同时还必须注意提出的问题,一定要适应学生个体的发展实际。提问的数量要具体分析、周密计划,教师既不能满堂问,也不能满堂灌。

提问时,教师还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如果教师提问后能做到这样,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学生会自愿地给出更好的答案,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学生在分析和综合的水平上的评论就会增加,他们会做出更多的以证据为基础和更具有预见性的回答;学生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评论会显示更大的自信;学生的成就感也会因此而明显增强。

(六)提问方式应多样

提问方式要灵活多样。提问的类型,按认知水平可分为知识水平(考查是什么)、理解水平(考查为什么)、应用水平(考查怎么用)、分析水平(考查分析能力)、综合水平(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和评价水平(考查评价能力)等六个由低到高不同层次水平的提问类型。

针对上述类型,教师应灵活选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提问:

直问——就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如什么是汇率?

曲问——就是转弯抹角,从侧面或反面提出问题。它有助于学生澄清概念、疏通思路,使学生沿着奇道曲径达到知识的深层与高层。如:2007年人民币汇率与2006年人民币汇率相比有什么变化?

正问——就是从问题的正面设问。如:2008年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好的影响?

   

反问——就是从问题的反面设问。如:如果2008年人民币汇率下跌,那么,对中国经济发展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追问——就是针对某一内容或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至学生真正理解为止……

(七)提问反馈的及时

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进行思想政治学科思维、语言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  效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从而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课堂环境的多变性,也会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树立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思想品德课 运用幽默促进教学    下一篇:探索发展性评价在思品课中的实际应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