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如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7-05-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通城县实验小学  杨卫星

  学生个体由于认知经验的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思维活动的千差万别,因此,便有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那么,教师如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以关注为起点,以满足为重点,尊重学生的体验。

  特级教师徐永森曾说过:“一篇文章从哪儿讲起,重点讲什么,不应该由教师决定,而是取决于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的程度,任何离开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而主观臆断的教学实践,都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应该是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关注的问题为教学起点,以学生主体的满足为教学重点。如《金色的脚印》的教学,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之后,教师可先让学生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然后结合学生有过的亲身体验,进一步引导:“多么高尚的父爱和母爱,也许你们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谈谈好吗?”学生的体验正是他们所关注的得到尊重和认可的同时,他们的学习就会更积极、更主动。

  二、以自主学习为起点,以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的结合为重点,启发学生正确地体验。

  小学生在课堂中的读书学习有别于成人的完全自主学习,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学生的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课堂教学既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也应有教师的释疑解难。对学生的体验不符合文本主旨的,教师要予以引导,甚至调解,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体验产生新的洞察,产生新的见解。如在教学《白杨》一课时,教师启发说:“‘爸爸’把孩子带到新疆来念小学,是希望孩子将来也能够扎根新疆,建设新疆,你们认为‘爸爸’的做法对吗?请同学们自己读文探究。”面对“独特体验”和认识,究竟应该如何评价“爸爸”的这一做法呢?作为教师应先是让学生再读课文,带着问题讨论、交流,然后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使学生逐步认识在当时的背景下,“爸爸”的做法是正确的,实践证明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的子女长大后都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了。这样的引导,使学生在认识上有了较好的转变,并在正确的认识中有更深入的体会,使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三、以形式为起点,以深化为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地体验。

  现代课程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指向,不仅仅是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了什么样的“独特体验”,还要重视学生这些“独特体验”得以形成和深化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最有效的训练,学习习惯和方法得以最有效的习得,心灵和精神得以最有效的充实。

  如《跳水》的教学,许多学生的初步体验是:船长命令儿子跳水与司马光砸缸一样,是最好的办法。如何深化这一体验呢?我说:“同学们,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有最好的办法,也有最糟糕的办法,想想看是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以横木走回来,然后顺着桅杆下来,是最糟糕的办法。因为,他回转身从横木走回来,一不小心,就有摔到甲板上的危险。有的学生则从生活出发:农民放火把田边的杂草烧掉,省了一些功夫,本来是最好的办法,却因为没有考虑到“森林防火”,结果酿出“火烧山”的悲剧,因此,他认为“最好的办法”有时可能因出现意外情况,变成“最糟糕的办法”。所以,这篇课文中,船长是考虑到了事情的结果,才命令儿子跳水的。可见,好的办法来自于对结果的考虑。

  总之,学生对于初步形成的“体验”,由于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学生的“独特体验”便由幼稚走向成熟,由肤浅模糊走向深刻清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古诗教学    下一篇:落实课外阅读 提高语文素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