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增强作文意蕴的技法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7-06-2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粒米,蕴五谷精华——增强作文意蕴的技法长冲中学 许松华【技法指要】

  意蕴是否丰厚,总是决定一篇文章成败的决定性的因素。

  什么是意蕴呢?就是“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 沈祥龙《论词随笔》),“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刘知畿《史通·叙事》)简单地说,意蕴是饱含着浓烈感情的思想,是感情与思想的艺术融注,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获得超乎文章的思想体悟。

  那么,如何增强文章意蕴呢?可以从主题意蕴,叙事意蕴,形象意蕴,审美意蕴,文句意蕴几个方面着手。

  增强文章主题意蕴,就要在立意之前,善于把所叙述的事上升到普遍的、理性的、哲理的层面。普遍的层面,比如,朱自清写自己的父亲,其实又是在写天下父亲;冰心写一家的母爱,其实又是在写天下母爱。理性的层面,比如,《羚羊木雕》是写我对朋友万芳反悔了,其实是写“情和义”的关系、如何对待孩子的感情问题;哲理的层面,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从小时一次爬崖经历中,认识到“把大困难化为小困难,一步一步实现目标”,这个结论超出了实践本身,具有普遍的哲理意义。

  常用具体技法有:

  1、 以小见大法。这里的“小”可以是一个细节,一个断片,一个镜头,一个物件,一件小事。莫怀戚的《散步》就是很好的例子。《散步》从一个“背”字立意,发掘出“背起全世界、全部历史”的主题,联系自然,抽象深刻,点到为止,含意无穷。可能有同学就出题儿:“那你说说,我妈喂猪,有什么意蕴?”有啊!“喂猪”里面蕴含着爱心、辛劳、成败的道理,只要你写得真切,写得丰满,写得有详有略,可能就是一篇有丰厚意蕴的文章。大家不妨参考一下张全生的散文《融雪天》。

  2、 由表及里法。如:一次,在商务宴会上,满桌子的菜肴。我……照例碗添加些清水,喝净。朋友说:“呵,真干净”。我回答:“你没看见还有点么? ”“哪儿有?”“碗里”。知道他不晓得,又笑着说:“素心一片,且留碗底一点香”。这里运用了由表及里法,以点见面,写出了深沉的哲理底蕴。

  3、 由此及彼法。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感触而领悟出哲理意义。比如一次大声喊叫吓走贼,感悟出“大声地生活”的哲理,文章就具有了普遍意义的深厚底蕴。“感悟”关键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而不断渐进的过程。“感悟”要善于的确立触感点。在“感”中去“悟”,在“悟”中有“感”,在不断地感悟中逐步地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对生活的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促使我们更进一步地去发掘意蕴。

  4、 个别一般化。即由个别中抽象出一般。比如要自己在生活中备受冷遇,条件不好,但不放弃努力向上,如果实写,就缺乏意蕴。如果通过被遗失在田埂上的一颗麦苗表达,主题具有更强的普遍意义。

  增强文章主题意蕴,就要善于把所写的事件、话题置于历史传统、文明、现实的大背景中,相参照而存在,相映衬而逾宏深。怎样把所写的人物事件提升到时代历史的高度呢?

  1、用历史时代的大眼光透视。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揭示的是全世界、整个封建皇权时代的痼疾和荒谬,读后会让人感到人类几千年还没有走出它悠长的影子;鲁迅的《孔乙己》揭示的是封建科举制度、文化与经济时代冲突的悲剧,读后我们能在很多地方看见孔乙己的影子,它们像镜子一样,折射出几个时代的精神跋涉。

  2、渗入历史文化的因素。高建群的《成吉思汗的上帝之鞭》,李国文的《唐朝的天空》,程步涛起《阳关三叠》,李元洛的《唐诗之旅》、《宋词之旅》、《绝句之旅》,都是取材历史,从时代的新高度、新眼光透视历史事件,可以使作文具用宏深的意蕴。庄因写“母亲的手”,以质朴无华的文字、采用白描写的手法点染母爱,以“手”为中心,将几个事件穿针引线,将这种母爱置于中国文化氛围中,增强了母爱的传统意蕴。

  3、突出民族精神。坚持真理,守卫正义,热爱祖国,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寻求公平,追求理想,爱护人才,热爱生命,坚忍不拔,为集体、民族牺牲个人利益,这些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人类发展的主题,本身就具有深长的底蕴,是衡量作文思想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作文时要有意识地用这些主题发掘素材的思想底蕴。

  增强文章主题意蕴,要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写出人性深处的本质,写出人性中的真善美。时代社会因素是极其活跃的因素,有暂时、非本质的一面,人本身还有较谓恒久不变的一面。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博尔赫斯的《沙之书》、卡夫卡的《变形记》等,所写的人类情感、精神生活超越了时代历史的局限,因而具有深长的意蕴。具体到作文中,我们可以:

  1、一般替换法。所谓一般替换法,就是用一般替换个别。比如一个学生写自己通过练习体操,悟出只要坚持、不怕困难就能成功的主题。道理有意蕴,但因为选材个别性强,结果像一篇日记。不如留这个主题,换用童话形式,写“一条追求极限的河”,通过一条河流历经种种困难,追求极限,从而把这种道理普遍化,意蕴会成倍提升。

  2、抽象虚拟法。比如写“诗意”的话题,可以作如下虚拟:娉娉为了体验风飞花的诗的意境,竟然独自一人跑到诗国去了。而“提起诗国,做父母的无不谈虎色变的。”因为“风飞花是痛苦的结晶。”最严重的是“一踏入诗国,风飞花便迷住了他们,使他们不能自拔,永远离不开诗国。”但因为这主人公的纯真,使得她不至于迷失了本性。这样就概括出诗意产生自痛苦,而纯真是诗意的本源的主题,意蕴深邃。

  增强文章主题意蕴,要善于以点见面,体现小文章大社会的特点。笔者曾写过一篇小说《铁脚冠军》(《小说月刊》2010年8期),文章前半用大量的篇幅写学生冠军赤脚长跑的惊人速度和耐力,最后用特写镜头展示他特殊的脚,点出他所以善跑,是因为文革中屡遭追打。应该说这篇文章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所以能够发表,就是因为冠军的这双脚体现了文革这个时代,这就是“以点见面”,一篇小文章写出了一个大时代。小小说家游睿的《眉疾》则在这方面体现了时代的敏锐性。文章通过时下兴盛的文眉,追问了真与假的时代病,意蕴深刻。

  增强文章主题意蕴,要善于把抽象的思想与具体的形象糅合在一起,体现形象的深沉思想特质。我们阅读文学名著,不难发现许多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形象,物象,已经不是一个个体的形象,而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一个民族隐喻。比如美国著名作家亚历克·黑尔的《根》,文章写的是一个人,代表了一代一代黑人的命运,以及他们的苦难和追求,实际是美国黑人民族的隐喻。在比如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海大标语人类对抗的自然力量,姜戎的《狼图腾》,“狼图腾”实际是一种强者精神的具象化。这样,以具象表达思想、文化、历史,能使文章的意蕴更为深刻。

  增强文章主题意蕴,要注意添加、运用烘托、映衬、层递拓展等因素。课文泰戈尔的《金色花》、冰心的《荷叶 母亲》是这方面很好的范文,可是许多同学不善于运用。比如有个同学写对外婆的思念,着力写外婆临终时自己的焦急,结尾表达对外婆的哀思。另外一个同学对这篇文章加以修改,添加了一条菊花的线索,通过菊花这一意象,采用倒叙手法,先概写外婆平时对自己的痛爱,再写外婆临终对自己的牵挂,结尾借菊花寄托自己对外婆的深沉思念。经过这样一番改写,文章不仅具有了审美意蕴,而且提升了耐人寻味的普遍情感。

  增强文章主题意蕴,要善于运用意象、象征、隐喻等手法,拓展意蕴层级。比如“阳光”代表光明、快乐、幸福、温暖;“麦子”代表物质、生存;“屋子”代表家园,“泥土”代表人们、大地、物质基础、情感底蕴等。作文时要注意寻求三个层面的融合。比如“兄弟”除了表示哥弟关系的意义之外,还可以拓深到一个集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人类的意义上,如果写“和谐”的话题,就可以让事件发生发生在兄弟之间,从而寄托这层意蕴;还如“父亲”,除了其表层含义外,还包含有养育、看护、守卫下一代的含蕴,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可以称为城市的父亲,盘古可以称为人类的父亲。所以发掘形象的象征、隐喻意义,可以拓深文章的意蕴。比如以“名字”为题的作文,构思时要注意名字本身代表父母给予的希望,进一步可以引申为父辈;名字中的姓可以代表祖宗甚至祖国,这样一挖掘,不仅大大打开了作文的思路,而且可以提高作文的意蕴层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高三语文学法指导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