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提供选择,促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可行性探讨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2-0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温岭市城北小学   马骥

  【摘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及课堂有效性的前提,教师可采取“提供选择”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程学习。本文便列举了该种策略在具体教学环境下的应用和反馈情况,来具体论证其可行性。
  【关键词】选择   自主学习   有效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观念逐渐受到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于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突显,我们的课堂呈现出相对的活力。但是,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僵局依然占了很大比重,你时常会碰到“一问三不知”的推脱回答、“套用资料”的无趣解答、“缺乏感悟”的干涩应答,以及课后作业敷衍了事的应付填写。针对以上现象,探究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你所属的学科课堂内外都动起来实现自主学习,似乎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如果在教学中学生自主地选择和确定学习的方向和目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发现和选择学习材料,并亲身体验到学习的结果,这将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所以,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孙双金老师便经常采用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然方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往往在问答的碰撞中生成智慧的火花。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材把握程度、课堂应变能力及学生的思维认识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掌控不当,课堂容易流于热闹的散乱,所以,我考虑:不妨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选择指向,以期望通过限定一定的范围来达到较为有效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初步证明提供选择,促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可行性。
  一、提供选择--全面撒网,消除无语
  在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经常看到类似的提问:
  (1)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人物进行评价;
  (2)请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
  (3)请选用你习惯的朗读方式进行诵读;
  这类提问似乎已成为课堂教学的“老生常谈”,貌似缺乏创见,但又恰恰是这类问题固化成既定的模式被得以广泛应用。为什么?因为这种提问最容易消解学生的沉闷无语,不辨别深浅层次,不区分素质差异,使学生有内容可找,有话可说。它在释放这样的信号:首先,你没有理由沉默,因为你所陈述的是专属于你个人的想法。其次,只要是你选择的,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将它表述出来,无关乎答案对错与能力高低。于是,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了自我选择权的获得,精神的愉悦使任一层次的学生都能以放松、自信的潜在心理状态参与这个过程的交流。
  这种教学手段就好比撒网,网眼无形,大鱼小鱼纷乱涌入,杜绝空网。所以,当我们再次看到课堂上出现这类教学设计的时候,不能只简单地看到它形式的雷同,而应该考虑它契合了大多数学生对于自主选择权渴求的心理,能引导他们自然地参与思维过程。
  二、提供选择--转移问话,迂回制胜
  经过长时间模式化的课堂学习后,不同层面的学生对课堂问答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即在能够回答或不能回答的情况下都常表现出消极心态,以“不知道”三字推脱,或害怕起立回答、茫然无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同样可以考虑提供选择项来赢取吸引学生合作的机会。
  下面以实例为证:
  面对老师的问题“《伯牙绝弦》中四个”善“字的意思是一样的吗?”,语文基础薄弱的甲同学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我邀请他做选择题:首先,选择一位或两位你最熟悉的朋友来回答问题。然后,根据他人的发言,结合自己的认识来判断正误,再次发表观点。令人高兴的是,甲同学的两位朋友刚好联系上下文给出了两种回答: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中的“善”是擅长的意思。2、“善哉……善哉……”中的“善”是好的意思。轮到甲同学复述了,他终于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知道了四个“善”的意思。
  由上述案例我们不妨加以思考:当再次遇到学生不愿回答或无从回答时,先不急着过于考虑他的自尊、学科水平、课堂气氛而随意放过可以使他开口动脑的机会。要知道,一旦随意推脱成了习惯,便可能导致学生思维的懒惰、信心的不足,甚至消除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反之,在他感到为难的时候,适时抛出恰当的选择指向,帮助他为自己找个台阶,又受到不得不正视问题的敦促,既让该学生在提供的选择面前有了可回转的余地,同时也赢得了再次出击的信心。何乐而不为?当然,提供选择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有些老师仿照开心辞典模式,请学生自主选择帮助解答问题的人或方式,从课堂效果来看,既在形式上吸引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又在活动的实践中得了实效。可见,当你为“沉默”的学生提供必要的选择回答时,学生同样也会反射同等价值的热情与实效来帮助你共同完成课堂的教学活动。
  三、提供选择--铺设台阶,集中思维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们总会关注如何落实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的问题。而在实际成功的操作中,老师往往会铺设合适的台阶来达到分步落实的目的。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分步解答有助于降低思考难度,将大问题分解成简单小题各个击破。这既符合了学生认知由浅入深的规律,也易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由此我思考推论:为了自然有序地帮助学生破除难关,提供多项选择引导思考,恰与大问题下设置小问题
  关于这篇文章的主题本来就存在的惯常模式一样,也能较好地起到铺设台阶、激发思维的作用。
  下面仅以个别实践为例:
  教例:教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讲到“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学生单一地认为就是鲁迅讲四周黑,容易碰壁,忽略了其他角度解读的可能性。于是我引入资料,鲁迅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就开始理解: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由以上教学实例可见,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的时候,适时地以选择策略引导思考,有助于集中学生思维方向,铺设小台阶以达到降低难度、促发思考讨论的有益效果。
  四、提供选择--区分差异,量才而为
  语文课程外延非常宽广,课外的拓展延伸更是提升语文能力不可或缺的途径。课堂上,我们可以提供选择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课外,同样可以借鉴。许多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注重分层设计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这就是通过为学生提供选择来激发他们主动亲近语文学习的方式之一。因为正视作业的选择性完成,就是承认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去除了他们对机械、一刀切政策的心理反感,反之代以接受、愉悦的心理认同。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针对班级的语文作业布置进行尝试。
  具体做法及目的:班上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常规积累》。要求不定量不定内容但需定时完成此项任务。可以选择摘抄优美句段,也可以积累生词做连词成段,或书写心情日记,或发表阅读评论等等,以便养成积累、练笔的良好习惯。
  实践反馈:长期坚持自由选择后的书写,大大地提升了一部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与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掘了他们写作的才能;同时另一批学生在暴露自己的写作弱点后,结合老师建议与其他学生的交流经验,再次借助选择机制调整积累方向,有意识地提升自身语言素养。
  正是因为有了多样选择的前提,学生才不再惧怕每天的书写任务,自由地根据自身表达能力的差异、心情的变换、时间的急缓等因素灵活变换积累内容。由此可见,作业方面运用选择策略,既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区分差异,也能让他们量才而为,充分发挥个人特性。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设计,师生智慧对话调控,还是在作业布置的思考上,适时适当地向学生提供必要的选择,都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行列中来。当然,该策略还以应用在更多的细节、更多的学科中。但无论应用在哪里,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有效地动起来,切实体验到思维、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在课堂内外师生才能达成更默契的合作,共同实现课堂生命的价值。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蜕变习作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有关课堂教学改革之“素材作文”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诵读,让文言文妙趣横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