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对校本教研的几点思考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7-06-2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正受到愈来愈大的关注。可以说校本教研是课改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是推动课改进一步深化的内在动力。但毕竟校本教研是一个新事物,其内在规律还有很多不为人们所熟知,在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思考。

  思考之一:校本教研不是“万能筐”,任凭说不清的东西都往里装。校本教研与以往的教研相比有明显的区别,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绝不能把它当成一个“筐”,就像有的人把素质教育当成一个“筐”一样。在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一些人认为提高应试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这即便不是故意也在客观上模糊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假如果真如此,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还有何区别呢?现在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一些人把校本教研也当成了一个“万能筐”,如我们在一些省市组织的校本教研观摩活动中发现,即使是一些作为样榜推出的学校也并没有真正领会校本教研的精髓,而是把过去教研的一些东西加上了校本教研的外衣。

  思考之二:校本课程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是校本教研的全部。从一些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来看,有的老师把校本教研和校本课程划上了等号,以为开了一门校本课程,就是校本教研了,殊不知校本教研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展示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如各种案例分析、问题解决会诊、对具体某个实践项目的探索、校内教师的交流、教育叙事、教学反思等都是可资选择的形式。

  思考之三:校本教研要真正做到以校为本,不能重走形式主义的老路。我们许多同志对教研领域的形式主义都感到深恶痛绝,但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陷入形式主义的泥坑中不能自拔。以校为本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以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为核心。学校存在的问题来自方方面面,大到教学管理、德育问题,小到教师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游离于这些实际问题之外的所谓“校本教研”都是假的。对于校本教研来说,只要是教学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再小也是大课题,与实际教学不相干的课题,再大也不能投入其中。如对一些乡村学校而言,“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中小学教学创新”这类的大课题就不太适合,因为这样的课题虽然紧跟时代潮流,很时髦,但一般的农村学校既没有基本的研究条件,也没有实际的研究意义。而像英语教学中“大班条件下的任务型教学探索”一类的课题,虽然小,但却很实在,很有实际的价值。

  思考之四:教育管理部门要给学校以宽松的环境,给学校有搞“校本教研”的时间和精力。现在一些教育管理部门热衷于搞各种活动,以各种名目的教学比武为例,除教研部门外,电教、仪器、师训,甚至基教等行政管理部门都在搞,每个学期省市下达的活动项目多达数十项,基层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普遍感到不堪重负,今天一“比武”,明天一“竞赛”,他们哪里还有精力搞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不是靠浮在上面的轰轰烈烈的活动搞出来的,而是要靠沉下心去扎扎实实干出来的。校本教研的精髓就是以校为本,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自上而下的、以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为主线的,或者以验证某项理论为目的的教研形式。教研部门的任务主要是研究、指导、帮助与协调,教研员与教师的关系不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伙伴关系。可现实是教研部门并没有真正地转变角色,还是存在着统得过死、管得过细,还是习惯于用各种各样繁多的教研活动把学校圈定在自己的“圈”内,学校老师根本就没有机会和时间跳出圈外去寻求自己的发展,无法“以校为本”。新课程改革倡导给学生以自主发展的机会,可是谁会给老师以自主的空间呢?校本教研要想有所突破,还得要从教育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的更新做起。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摭谈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教育    下一篇:研究“两课”,提高复习效率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