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砥砺“三气”,提升素养——教师进补之“秘方”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6-10-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提要: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素质的教师是学校的重要资产,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证。过去,人们说某某学校名气很大,往往是指这个学校有几个有声望的教师。众多现实的原因,教师素质低下,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的主要瓶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教师必须砥励“三气”,提升素养。

  主题词:志气、底气、锐气。

  什么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呢?日常生活中,夸奖一个老人身体好,我们往往说‘这人中气很足’,说他身体不好,往往会说‘元气大伤’;说一个人学问高,我们往往会说‘这人满腹经纶’。而“腹有诗书气自华”,肚子里有诗书的底子,说话就有底气,胆量就大,声音就高。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我们的很多教师,平时养气不够,上起课来,就如同‘瘪山’写起文章来一样,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三五句一写就没“戏”了,再往下就是挤牙膏,凑足字数交差完事;或者说就像初学游泳的人不会换气一样,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因此,愚以为做一名称职的教师必须砥励“三气”,提升素养。哪三气?

  1、志气。

  所谓“志气”,即教师要有当一名优秀教师的雄心与壮志,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苏霍姆林期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也是当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18岁开始担任乡村小学教师,直至逝世,始终没有离开过教育岗位。他一生取得了重大成就:出版了41本专著,发表了100多篇教育论文,1200多篇教育童话、故事。他的著作被称为“学生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只有一个字——爱!他说:“我的生活中有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孩子。”他用整个心灵来拥抱儿童,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学生。教师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是以精神振奋精神,以人格影响人格的职业。于漪老师多次报告中都谈到教师人格的魅力,李吉林说过:“爱会产生智慧,爱与智慧改变人生。”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更是集中概括了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无私奉献精神。我们认为,在新世纪的今天,陶行知先生的这种精神应不断发扬光大。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作为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比什么都重要。拥有爱心,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事业“护照”,是做一个好教师的前提。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是否可以套用一下,叫“不想当好教师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或者讲永远成不了一个好教师。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大家都清楚,内因起决定作用。一个学生如果不想学的话,如果他是“死猪不怕开水汤”的话,我们做教师的不说你是开水,你就是“钢水”也没用。同理,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上好课的欲望,没有当一名好教师的雄心壮志,只想把一节课“糊”下来,把一天“糊”下来的话,那他的书还能教的好吗?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只要有想把书教好的欲望,就会千方百计去争取,就有教好书的可能。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一个教师即使水平暂时稍微差一点,也比那些整天吊儿郎当,心思不放在教学上的老师强。南通地区的教育为什么令人嘱目?多所学校取经最突出的感受就是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可以说这是他们取胜的主要法宝,不是秘诀的秘诀。教育事业是要求我们献出爱心、献出毕生精力的事业,如果不把它当作我们的事业去毕生追求,就会伦为“教书匠”;没有对学生真正的爱,就不可能有对学生的真正的教育。

  2、底气。

  所谓底气,即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素养,深厚的功底。有这样两组概念:“瓦匠、木匠、教书匠”和“医生、律师、教师”。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以为前者是一种职业,后者是一种专业。瓦匠、木匠,人人都能做,过去,十几岁甚至更小一点的时候,为谋一条生路:“去学门手艺吧!”于是就多了一个手艺人。而医生、律师是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呢?当然不是。那教师呢?过去曾经是,现在也不是了。文革时,贫下中农也能管理学校,当然谁都能当老师。现在做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书”,就如同医生要行医执照,律师要律师证一样。即使是师范院校毕业生也要考教师资格了,这应该说是时代的进步。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已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就象医生、律师一样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把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把教师视为一个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尤其是现在,时代对我们们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仅仅满足于做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园丁是远远不够的。

  做一名教师容易,做一名好教师不容易。一个优秀教师,课堂能深深打动学生的秘诀何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知识的博大精深,灵慧丰厚,才使他的课能随意宛转,如行云流水,深入浅出,将学生带入一个个美妙的境地之中,学生留连忘返,在轻松愉快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知识,锻炼了能力,陶冶了情操。他们的课每每上出了一种韵味、一种气氛,听他们讲课,能使人仿佛闻到一股幽香,犹如兰馨,又似檀香,沁人心脾,趣味无穷。“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渊博的学识,是做一名好教师的有力保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沈元老师渊博的知识引来了陈景润日后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壮举,这已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魏书生、钱梦龙、于永正等名师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结构也是分不开的。历史上曾有许多教师同时也是名作家,远的不说,离我们近的就有鲁迅、朱自清、叶圣陶,这些人,无一不是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宿儒。相反,很多语文课品味不高,原因在于我们的语文课不大气:课上得不活,缺少灵气。语文本身就是灵动的,诗意的,可是给我们的语文老师一上,反而显得拘谨,索然无味了,学生又怎么会喜欢呢?不大气,少灵气,学生不喜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语文教师自身素养不够。语文是一门综合课程,相对来说,对我们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要更高一些,“三字一话”自不必说,语文教师还应是一个“杂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贯通古今,融会中西。胸中有丘壑,自然要风有风,要雨得雨,上起来左右逢源,酣畅淋漓。我们达不到那样的高度,因此不能像钱梦龙、于漪他们那样,上起课来纵横捭阖,游刃有余,给人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3、锐气。

  所谓锐气,即教师要有锐意进取的冲劲闯劲,积极投身课改,开拓创新,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我们很多教师层次不高,走不出去。有的青年教师,开头有棱有角,要不了三年五载,就被周围人、周围环境所同化;有的教师,教龄与水平成反比,越教水平反而越低;有的教师,教学水平大体上还说得过去,但长期停留在经验型的层面上,无法再跃升一个层次。这些都与教师“锐气”不足有关。为数不少的教师存在惰性心理,不思进取,甘于平庸。没有甘坐冷板凳的耐心,没有自成一体的雄心。满足于随大溜;满足于简单的备课、上课,长期处在一种低层次的循环往复之中;满足于长期充当一个“搬运工”的角色,把教参上的东西贩卖给学生;满足于“流水作业”,永远都是程式化的一套,用《祝福》中的话说,叫“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这样教,明年还是这样教,往往是把上年的教案抄一遍以应付检查。就连上课讲的话是操练过无数遍的,“铁打的学校流水的生”,学生永远是新的,自然也不用担心老“师”常谈了,而贩运的口袋又有漏洞,贩运途中难免要漏掉一些,人之常情,年龄越来越大,资格越来越老,备课笔记抄得也麻烦,能省则省吧,今年省一点,明年又省一点,怎么能不逐年下降呢?某跨国公司在辞退一位员工时,老总和员工有这样的精彩对话:“我有30年的经验——”“不,你只有一年的经验,只是将它重复了30次!”读来令人深思。时代在发展,学生在变化,教学如果总是老一套,缺乏新意,很容易“画地为牢”,教师工作的最大弊端就是“画地为牢”。傅道春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教师退休了,回忆一生的教书生涯,他吃惊地发现,自己居然一直都在按照自己中学老师的方法教书。这种早期的影响,成为许多教师后来接受新理念的“塞子”。青年教师中死抱着中学时“师傅”遗风不放的难道还少吗?“师傅”的那一套东西也是时代的产物,过去,基础教育课程的确定性特征十分明显: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的教材、教参、统一的标准。因此全国同年级同学科的课堂教学如出一辙,在这种环境下,教师依赖于教科书及教参书,较多地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在那个时候,他们这样教你,尚属有情可原,“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你如今做了教师,如果仍用那套东西来教你的学生,那你必然要被时代所淘汰。再者,教师也不同于歌星,歌星每到一地,把他(她)的保留节目再唱一遍就行,品行低下者甚至可以放录音替代。教师如果每接一个班仍把以往讲的内容再重复一遍,就会成为“教油子”。

  新课程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不允许我们再墨守传统的那一套。毋庸置疑,21世纪教育的主流将是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敢于对目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现状说一个“不”字。也就是说,要用质疑的目光、否定的态度、发展的思路对教学现状经常进行认真的总结反思,并进行不断的创新改革。眼下,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主要方式,试想,一个自己从不研究的教师又如何能培养出善于研究的学生。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最大的不同,在于很多特级教师能敏锐地发现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并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它、完善它。普通教师能否成长为特级教师,奥妙就在能否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深刻的反思,有效的改进,超越自我,实现跨越。因此,新课程突出强调反思。反思是一种自我修炼,自我提升,是向着自我职业目标和专业理想攀登的过程。波斯纳说: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反思可以让我们沉下心来,专注研究;反思可以让我们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反思可以让我们发现不足,渴求新知。爱因斯坦也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贯强调要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教师必须向生活学习,向民众学习,向教育对象学习;必需研究社会,研究自然,研究教的法子,研究各种学问。赵武灵王也能扔掉那笨重的战车,脱下那祖传的宽服,担负培养21世纪接班人的我们,再不能死抱住那些过时的工区东西不放了。不仅有行动,而且有思想,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好教师,思想从何而来?锋芒如何造就?只有锐意进取,意气风发,才能指点江山,慷慨教育;只有深入研究,触及本质,才会发现问题,升华思想。

  “春天”已经来临,“进补”势在必行。教师必须砥砺“三气”,方能强健“体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新课程下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的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捕捉和创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