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创造性思维在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8-03-2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王永平

  知识的创新,社会的进步,需要人们充分发挥创造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人的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的阵地,教师应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智力价值,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养成学生科学思维的习惯。

  一、善于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小学科学教材是以儿童身边的事物为内容,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编排的。这十分有利于诱发小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一特点,发挥教材优势。把握住每课教材的内容、目的和要求的层次性,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了解科学、认识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如在教《空气》一课时,教师把一张纸揉皱后,塞入玻璃杯的底部,再把玻璃杯倒过来,直立着按入水底。当学生看到玻璃杯中的纸团并没有被水浸湿时,他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惊奇地问这问那,有的同学还拍起手、叫喊起来,他们产生一个共同的疑问:“水槽中杯子里的纸团为什么没被浸湿呢?”此时此刻,教师因势利导,告诉学生们这个“魔术”的“谜底”与今天要学习的《空气》有关……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做“找空气”、“捉空气”、“尝空气”、“闻空气”等一系列游戏。在这些生动的游戏中,学生们了解到自己周围充满了空气,并明确了空气的许多性质。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级一级地“爬阶梯”,自始至终置身于新奇和富有情趣的刺激之中,从而保持良好的探究问题的心理状态,既有强烈的兴趣,又有饱满的热情。点燃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拨动了思维的方向。

  二、利用直观手段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尤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认识事物,学习知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直观的形象。离开直接感知,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与概括往往就无从开展。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以引导学生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等感知材料,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影子》一课时,教师可以拍摄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镜头,制成录像带在课堂上放映,让学生根据录像资料所反映的物体影子的位置来辨别太阳光的方向,这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的同时使他们明白科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道理。这里,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一天里的变化规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太阳的移动与物体影子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在获得具体清晰的直观形象的同时获得科学知识,发展形象思维。

  三、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要鼓励、支持学生大胆猜测,哪怕是异想天开,也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切不可轻意地扼杀学生敢于思考、敢于猜想、敢于质疑的那一点热情。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鼓励学生发人之未发,敢于别出心裁,勇于独树一帜。那么,教师就要注意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情境,力求每个问题的答案都不是由教师口中“和盘托出”,而是教师的精心引导下由学生自己独立探索出来。

  总之,信息时代呼唤创造,我们的课堂教学则要以此为契机,奏响创造的主旋律,培养一代又一代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从自然科学课浅谈创新    下一篇:让科学实验教学课堂充满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