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论文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

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这种追求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文章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谈从精心备课,用心上课这两方面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教学  教材  有效性

【正文】

无论教学怎样改革,“有效的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精心备课,用心上课。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具体做法。

一、精心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只有精心备课,上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我认为精心备课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吃透”教材。

只有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才能让教材这一根本的教学资源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充实、丰富、调整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认知结构,坚持潜心研究与切实把握《科学课程标准》“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目标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做到熟悉教材内容、结构、编排意图与要求,了解教材内容蕴含的教育因素与教学内容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把握课时教材教学要点、特点、知识形成脉络与采用的学习方式,力求从宏观与微观上真正“吃透”教材、驾驭教材。这样才能适应教材的发展、变化和要求,才能做到恰当、灵活乃至创造性地活用教材,才能有效设计、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备学生。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必须要备学生。一方面要从学生思维方式出发,确定教材中哪些内容能拓展学生能力和思维,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另一方面要依据学生认知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及最佳发展区,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重组和整合,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的意义。

3.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

目标是教学的导向、任务,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标决定教学的成败和效果。因此,首先应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目标明确,教有导向,学有方向才能有效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例如:教学《寻找生命》这一课时,我紧扣教学内容,确立了如下的目标要求:1. 学生通过寻找身边的事物并对其进行分类,了解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在周围事物中初步认识生命。2. 学生知道什么是生物,了解生物的主要特征。3. 学生能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对观察和研究的事物进行分类。4. 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爱护生物、珍爱生命。我确立的目标是三维目标,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4.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课前教师认真阅读,钻研教材,缜密思考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做到胸有成竹,课堂教学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与价值取向性就会增强,施教就会层次清晰,学生的学习就会成绩显著。反之,教师心中无数,施教盲目,随心所欲,往往会在课堂教学中乱了阵脚,导致教学低效甚至失败告终。因此,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应在课时目标的统领下,遵循学生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安排学生的教学活动,努力使教学流程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为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铺路。如:设计《珍贵的淡水》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时,我分四个环节进行设计教学: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主题人物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第二环节,通过让学生对“滴水”的测量,亲身感受水龙头在滴水状态下水的流失情况,培养节约资源的意识;第三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相关资料,利用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进行整理,知道地球上的水虽然很多,但淡水资源却非常匮乏;第四环节,让学生根据当地水资源情况,制定用水计划,写一份倡议书,培养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这样的设计,可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参与思考、探究、交流,促使他们的认知与思维发展提高,达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效果。

二、用心上课

一节课是否有效,并不是精心备课就可以达到的,备课是基础,教学是关键,两者相互相成,缺一不可。每一个学科都有它特有的学科特点,科学课也不例外。在现行教育背景下,我们明确了科学课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做到用心上课,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鼓励质疑。

我国古代大学问家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他强调了“疑”在学中的重要作用。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也说过:要教给学生“学问”,必须首先从教学生学会“发问”开始,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发展和前途,因为“问题”能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茫然,从而产生认知冲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所以“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化的源头,是主动学习的基础。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在教学中要真正成为学生的指导者、组织者,就必须引领学生想问题,积极进行质疑,引导学生带着质疑产生的好奇心进入课程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学习的效果也会大幅提高。

 2.鼓励合作。

《科学》课的知识传授大多是通过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来完成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如找一找、试一试、画一画、测一测等活动,我们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来完成。

再如,在教学《滑轮、轮轴与齿轮》这一课,我们可以针对活动2“研究滑轮的作用”这个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分别对滑轮的不同连接方式进行研究,研究定滑轮的特点。通过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寻找它们的优点和缺点,发现它们的一些规律。最后,要求学生把活动的数据以及发现的规律填写在“我们的研究”的表格中,从而得到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特点,知道什么地方应用了滑轮的这些特点。让学生们在合作中观察事物,在合作中分析现象,在合作中思考问题,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学生的学习合作意识得到了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3.鼓励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 根据这一基本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等探究活动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事物的目的。

例如,学习《浮力》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想:泡沫、石块、木块、乒乓球、橡皮、钩码这几种物体放在水中,哪些物体是上浮的,哪些物体是下沉的。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紧接着,从“为什么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却沉在水底这个问题”入手,得到受到浮力的结论,再引导学生利用浮在水面的物体去感受浮力,用手往下按,体会手上的感觉。学生经历这些探究过程,初步感受到了浮力。接下来,我让大家再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验自主探究的科学过程,领略动手试验去获取知识的快乐。

  4.鼓励性评价。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为依据,体现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由此可见,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激励评价为主,但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依据,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蕴涵着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很荒谬,但是作为老师,我们除了指出他所提的问题的不足之处以外,我们还需要鼓励他敢于质疑的精神;一些学生上课时坐得歪歪扭扭或与身边的同学说悄悄话,我们可以表扬那些坐姿好,专心上课的同学,潜移默化地教育他们。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每一个表现,教师都应及时作出评价,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轻轻的表扬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每一个激励性评价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课教师,必须坚持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不断转变观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索,真正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任务。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性出发,精心备好每一节的科学课,用心上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使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有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全面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小学数学教育》:2010年第4期,辽宁教育杂志社。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点滴谈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论文    下一篇:课外合作探究法,对提高科学教育的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