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三个基本问题的认识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9-01-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课程改革进入具体实施阶段,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广大的教学实践工作者都在积极思考如何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来改革课堂教学,上好每一堂课。新理念、新方向、新措施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主观片面和追求形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从思想根源来看,主要是因为我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依据、方向和措施的认识存在偏差。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要深化发展,必须认真审视三个基本问题,即课堂教学改革依据什么来改?朝什么方向改?改什么?

  一、课堂教学改革要以事实为依据

  课堂教学凭什么要改、凭什么来改?这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首先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对此,一线教师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依据新课程理念来改。事实上,在实践中,广大教师们都在积极考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来上课、评课。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依据同样的理念来上课,有的老师用新方法,有的老师用旧方法,有的老师没办法;教研员来看课这么上,研究者看课那么上。依据同样的理念来评价一堂课,有的认为是相当成功的课,有的认为是完全失败的课。这说明,课堂教学改革仅仅以理念为依据是不够的,它容易带来改革的主观性,使人们把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归结为理念不同带来的结果,从而模糊是非、制造分裂,使课堂教学改革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果。

  笔者认为,要降低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观性,必须使课堂教学改革由理念为依据的改革转移到以事实为依据的改革。理念是一种理想,是一种价值判断,必须要有事实基础。因此,所谓以事实为依据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之前,必须要通过观察、调查来收集课堂教学改革对象的事实资料。在改与不改的问题上,不是理念说了算,而是事实说了算。比如说,我们实施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改革,首先就需要弄清楚我们学生的素质究竟处于何种状况、哪些方面素质高、哪些方面素质低等方面的事实;我们要开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改革,首先就需要弄清楚我们的教学质量现状如何、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各占多少、学生成绩分布处于何种状况等具体事实。如果没有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具体事实作基础,我们所实施的课堂改革就必然缺乏现实针对性和有效性。

  理念是一种假设。它该如何操作?它是否有效?这些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不能把理念本身作为评判的尺度。因此,所谓以事实为依据的课堂教学改革,还表现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要通过教学实验来观察、测量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的教学效果。在怎么改得有效的问题上,不是领导、专家说了算,而是实际的效果说了算。比如说,课堂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何谓自主?如何让学生自主?通过自主要达到什么效果?如何才能有效?这些问题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提出具体操作方案和得出结论。

  二、课堂教学改革应落脚到促进学生真实的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方向。这一点,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教师们口头上不反对,甚至积极主张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论教,把学生发展的程度作为评课的依据。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中,我们观察到学生的发展存在虚假现象。有这样一则课例。在《周长的认识》一课上,教师提出教学任务,请学生根据给定的圆形,测量圆的直径,然后计算圆周率,看谁计算得准确。

  生1早知道,不做;生2翻看教材答案;生3根据教师要求,认真测量、计算;生4做小动作,不做。

  汇报开始后——

  生1(主动举手):3.12。

  (教师板书结果)

  其他同学分别报告:3.15;3.17;3.11。

  (教师很高兴,一一板书)

  (生4被点名,不知所措)

  生2(窃语):你说3.14。

  生4(毫无底气地说):3.14。

  师(大喜):非常准确。

  师(板书3.14,用红笔标出):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3:2.98。

  师(表情僵硬,打断该学生):怎么会呢?再认真量、计算一遍。做事一定要认真!

  上面的课例表明,学生经历了观察、测量的活动,但对圆周率的认识没有发生变化,其实际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学生经历了情感、态度教育,但得到的是消极错误的情感体验。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虚假发展现象,其观念上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往往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理解为迎合学生的兴趣,哄着学生学。因此,在教学中不是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来教,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来教。这说明,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何谓发展、何谓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何种发展为本、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等问题作深入的思考,使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真实而不是虚假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展应该体现在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变化上。如果一堂课结束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仍停留在课前的水平,那么,学生的发展就没有实现。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指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要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先,在掌握系统知识和学生发展的关系上,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掌握知识为手段。教学中学生的发展主要通过学生的活动来体现,学生的活动方式决定了学生 发展状况和水平。如果一堂课中学生的活动仅仅局限于听讲、笔记、划线,那么,学生的发展可能停留在记忆层面;如果一堂课中学生根据图片、材料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那么,学生的发展则可能进入到思维层面。

  三、课堂教学改革要研究教学活动方式变革的有效性

  学生的发展是通过学生的活动来实现的。学生如何活动,决定了学生如何发展。因此,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把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变革作为重点,这是基于课堂教学改革方向的合理选择。广大教师也不满足于讲练、机械问答、逼着学、哄着学、死缠烂打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中,我们观察到,讲练和机械问答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则多流于“放羊”,效率较低。一方面,教师们期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高喊“再也不能这么过,再也不能这么活”,另一方面,学习方式变革的结果却又让教师们感觉到“山也还是那座山,河也还是那条河”。

  之所以陷入这种矛盾的境地,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们对学习方式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在具体使用上存在机械性。譬如,教师们往往把自主学习理解为让学生自学,把合作学习理解为让学生讨论,不知道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至于教师们认为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浪费时间、效率低下,担心教师不讲,学生不会,教师不讲,教师失职。这说明,在坚持把学习方式变革作为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内容的同时,我们应该深入研究何谓学习方式?为什么要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如何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样有助于揭示学习方式的准确内涵,明确变革的对象、合理性和有效性,避免形式主义。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认识、实践的程序、法则和手段。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与学统一的方式。离开了教师教的学习方式,是自学,不属于教学范畴。因此,学习方式的变革不是不要教师指导,而是教师如何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放在关注学生学习的程序、法则和手段,分析学习成功或困难的原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不是为了变革而变革。因此,在变革学习方式时,我们应重点关注学习方式变革目的和手段的合理性,思考通过学习方式我们要达到何种教学目的,使用该学习方式能否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应重点研究学习方式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关系,体现出学科特点,突出“语文味”、“数学味”等;应重点研究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突出学生学习的内外部活动过程的主动性。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要深化,应理性地思考和深化对改革依据、方向和重点的认识。在改革的依据上,突出事实依据;在改革的方向上,重点思考如何促进学生真实发展;在改革的措施上,重点思考如何落实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实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现行的课堂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发生了“质”的转变。但在落实这一点时,本人通过上课、听课,发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基本理念及基本的教法滞后问题,例如:

  ⑴ 备课。有些教师备课只顾及“讲什么”而忽视“如何讲”,不考虑学生实际,备课缺乏针对性。

  ⑵ 上课。一些教师在上课时缺乏效果意识,只顾自己去讲,不顾学生如何去学。尽管教师不厌其烦,但这样的教学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⑶ 在课堂教学的中, 目前,还有一些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缺乏认识,“满堂灌”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4)有些教师讲课方式方法呆板单一,致使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心态低落、情绪淡漠,如此上课,教学效果将无从谈起。

  反思这些问题,要真正落实新课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首先要彻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是适应当前课程改革、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条件。思想上位了,观念更新了,教育教学的行为方式必然会发生变革。因此,教师应首先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⒈    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观念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老师转。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把自己作为了教学中心,担心学生学不会,于是就必然产生包办代替。按现代教育思想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设备的整体互动过程。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一基点上引发出自己的教学行为,要从注重传授知识和以我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中,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并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当代教育教学的实践上来。

  ⒉ 树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观念

  学生既要学习知识,学习实践,学习技能,更要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念,应该实践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全部活动中,也是当代教师的神圣职责。

  要落实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1)让学生在理解中学会学习,学会发展。(2)要培养学生坚定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⒊ 树立全新的师生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组织者,建立平等的全新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的职责。新的课程体系特别强调教师的角色转换,特别强调师生间的平等交往,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和知心朋友,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⒋ 树立全新的教材观念。简言之,教材就是教学时使用的材料。课程改革后的教材不再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参考、提示的性能出现,它将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多样式的学习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内容。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发挥课程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材的主要功能是课堂教与学的工具、桥梁。

  其次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三个坚持”,并积极探索,勇于实践。

  ⑴ 要坚持夯实基础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把重心放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上。所谓基础知识,就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就是那些体现学科特色,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本公式、定义、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牢固记忆并深刻理解这些基础知识,通过反复强化练习,使学生逐步建立本学科知识的完整结构,最终达到整体把握。

  ⑵ 要坚持能力的培养。从近年来中、高考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已经清楚的看到:中考、尤其是高考就是在考察考生的能力,考察考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也体现了中、高考改革的精神和选拔功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多形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逐步形成能力。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是十分重要的,但学生的能力主要是在练习中自己形成的。

  ⑶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近年来中、高考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强化了“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涉及到一些具体问题时,教师既要遵循教学大纲,又不要拘泥于教学大纲,应把重点放在如何科学、恰当的解决问题上。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数学语言,追求何种引领    下一篇:如何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听、看、说、想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