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数学课程标准》虽然在课程总体目标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但《新课标》中有培养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的要求,好奇心、求知欲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直接关系。而关于兴趣与学习之间的密切关系,我国古人也早有论之,《论语》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清代王筠说:“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有了学习兴趣,便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就高,反之,学习效率就低。因此可以说,学习兴趣既是数学学习的动力,又是数学学习的结果。兴趣与学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尝试:

  一、创设应用机会,唤起学习兴趣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既能体现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又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尽可能地、从多方面创造实用机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五年级学生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后,教师可组织这样一个课外活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一组分别发给两个硬纸板圆片(一大一小),设计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分别算出两个圆的面积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大圆的面积是小圆的面积的百分之几?小圆面积比大圆面积少百分之几?)在动手计算圆的面积时,让学生自己通过小组合作明白要求出圆的面积,必须要先知道圆的半径,而圆的半径又不知道,必须要先测量出圆的周长,这样在活动中,每个组员都有动手测量、动手计算、动脑思考的实践机会,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同时感到自己的知识还不够,(特别是后进生和中等生),还应努力学习,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用结合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提起数学,学生常会联想到繁琐、复杂的演算,因此就认为学习数学是一种枯燥的劳动。其实不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深挖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主要源泉。”因此,教师要努力地挖掘这些因素,创造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典型环境中,引导学生进入情与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引导学生探究《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教师可在探究前设计这样一个情境:
  教师说:同学们,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便能判断它能不能被3整除,你们相信吗?学生一般不会相信,这时教师就让学生举例,老师判断,再让学生用笔算进行验证,通过这样一试,学生相信了,自然而然就能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如教师在教学《圆的面积》这课时,可设计如下的导课方式,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先出示一幅挂图,然后对着图讲解,在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中央有一根木桩拴着一只雪白的小羊,小羊正在低着吃草,动脑筋爷爷问小朋友:“这只羊吃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小明眼珠骨碌碌地转动了几下,就把计算方法告诉了动脑筋爷爷,动脑筋爷爷听了微笑着翘起大拇指,那么你们能计算出这只羊吃草的最大面积吗?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新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为学习新知识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三、鼓励质疑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起于源。又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是打开思维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
  在教学中平铺直叙地讲解,一般是不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如果教师能 够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便能激发起学生要求解疑的心理需求。如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出了三道除法题让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第一题能除尽,第二题补“0”后能除尽,第三题则是补多少个“0”,也无法除尽。当学生计算到第三题时。纷纷举手,问老师:您是否把题出错了?有的同学甚至抱怨地说:这第三道题算到哪辈子才能算完呀!当教师估计到全班学生都已经算到了第三道题,并产生了很大的困惑时,认为最佳的教学时机已到。教师是在学生“愤悱”之时,开始了新知识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言而喻了。再如教学《年、月、日》时,老师可先设置这样一个疑问:小明今年11岁,可他到现在为止却只过了3个生日,你相信吗?学生经老师这么一问,心中肯定产生了疑惑,11岁本来应该过了11个生日,而他怎么只过了3个生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当学生产生疑问,学习兴趣被调起以后,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你想知道是为什么吗?通过这堂课的探究,你就可以找出答案了。学生能带着兴趣走进课堂,便是教师的成功。
  四、品成功之喜悦,稳定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成功,便能品尝到成功所来的喜悦,教师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便能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如果他们长期处于“听不懂”、“无人关心”的状态下,很容易失去学习信心,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而他们听不懂的地方正是教材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必须在突出重点、冲破难点上下一些功夫,有意识地分解一些难点,让难懂的知识简单化,使他们有通过努力有能力去解决这些知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加倍地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如我教的三(3)班中学困生有十几个,以前的老师也没怎么关心他们。他们对学习数学也几乎失去信心,更不用谈什么学习兴趣了,因此他们的数学成绩也很差,而我今年接手这个班后,加强了对他们的关心和辅导,平时尽量与他们多聊天,了解他们的思想,发现并不是他们不想学,而是不会学,上课也听不懂。因此我对他们原先没有掌握的基础知识重新进行了辅导,并为他们设计了一些简单的、自己能够完成的练习题,然后再在全班面前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他们受到了鼓舞,能感受到了自已的成功,因此学习数学的兴趣比以前增强了许多,成绩也逐步地提高了。实践证明,只有帮助学生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才能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
  五、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到一定的数学知识以后,就会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因此教师应组织各种课外活,创造一个自由、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而且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开放,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专题讲座如“数学是怎么来的”、“神奇的小数世界”;开数学文艺会;制作学具和教具;举办介绍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会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不断地培养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知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兴趣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让人从平实中发现瑰丽,从困难中奋然而起,它能赋于人以热情和毅力,它能增加人的勇气和信心。”因此,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活动中,教师都应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好与求知欲,使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坚定信心,只能这样,才能使学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为培养优秀的数学人才打下一个基础!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教学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重视实际操作,让数学生活化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