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探讨和建议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9-03-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要点:

  结合自己多年来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和探究,提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普通高生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建议

  一、学习情况分析:由于扩招,多数高中生是初中生升入高中学生中的成绩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以下简称“三基”)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以下简称“五种能力”)更差 高中生的学习方法呆板,主动学习的习惯差,离不开教师的“强迫”,他们被动地学习,学习不得法,不重视基础知识,他们只重视公式、题目的结果,不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 他们不善于读书,解题注重套模式,对知识的把握差,应变能力弱,教师讲的听得懂,例题看得懂,书上的作业做不起 因此他们在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同学之间相互探讨、交流能力差,不爱举手发言,主动问题,课堂上常启而不发 沿袭初中的学法和思维方式。

  二、心理分析:由初中“假大人”发展而来的高中生,在生理上,正处于青春期,自觉性与幼稚性交织着,多数人学习目的不明确、机械记忆所起的作用较大,抓不住概念的本质属性,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慢,故逻辑推理能力不强,有意记忆与理解记忆占绝对优势,学习兴趣和愿望、独立性、个人意志和毅力较重高生差。

  高中教材分析:高中教材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概念多且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空间想象力要求高,数学符号抽象且多;数学思想方法和分析能力、理论论证能力要求高,难点多,易造成学生的两级分化。

  1.高一开始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提高高中生数学成绩的关键。

  在高中阶段要改变学生已形成固定的不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首先应开展专题讲座,包括学习常规方法指导(学习的五个环节:预习、听课、作练习、复习与总结、课外自学与研究)、学习心理指导(学习习惯、兴趣、动机、科学利用大脑)、学习能力指导(学会注意、想象、掌握记忆方法、解题方法与应考能力)等,这些指导要贯穿于整个高中学习阶段 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抓住以下学习常规的五个环节,要经常检查,并持之以恒,学生的成绩必然会上升。

  (1)预习 由于高中数学内容的抽象性、复杂性、综合性较强,这就给学生在上课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带来了困难 通过预习可以掌握基础内容,对难理解的做到心中就有数,自然会使听课注意力集中,也就容易听懂了 预习是弥补高中生理解能力不足的好办法,俗话说:“笨鸟先飞”就是这个道理。

  (2)听课 听课是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 高中生听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重高生短,听课重要的不是“听”,而是“想”,是积极地思维,高中生爱“听”不爱“想” 要带着问题进行思考 现行教材在文字周围留有足够的空白供学生作笔记用,补充的例题或关键知识均可记在上面 同时提倡课堂师生的交流和探讨,这样可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正是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

  (3)作练习 应先看书,弄懂知识后再作题,有困难,可以共同探讨解决,高中生不好的习惯是不看书就做题,做题时只求答案,不注意解答和表述的条理性与解题格式的规范性 在考试中常常会失分 因此我们强调学生解题的条理性,考虑问题的周密性,分类讨论要不重不漏。

  (4)复习与总结 复习是为了巩固知识,总结是为了理顺知识、发现、掌握规律,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华罗庚有句名言:“读书要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总结,就是完成由厚到薄的过程 学完每一章,要及时做好阶段复习,提炼出本章的知识重点和难点 凡是在作业或测验中不会做或做错了的题目,收集成一本错题集以便复习 许多高中生多次在某一类问题上出错,就是没有完成复习任务的结果。

  (5)课外自学与研究 课外自学与研究的目的是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掌握解题方法,开发学生的潜能 要帮助高中生确定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将引导作用应贯穿于整个过程,但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鼓励学生参与网上学习,鼓励师生、生生之间通过网上交流、讨论,互发电子邮件进行学习。

  2.教学中搞好数学知识的衔接

  由于现在的许多高中生,记忆力差,知识运用能力、技能不强,思想方法呆板,因此对他们要加强“三基”的衔接的教学 高中数学更要注意论证的严密性和叙述的完整性,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1) 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 高中数学新授课就应从复习初中内容或已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如在讲任意三角函数时,要选复习初三学过的锐角三解函数的概念,进而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

  (2) 利用旧知识,挖掘加深新知识 立体几何入门难,学生不易建立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差,要进行对比学习,如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到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是异面,两直线垂直,除了相交垂直之外,还可能异面垂直。

  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建议

  高中生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辨证思维过渡 对高中生来说,要严格控制数学讲授的深度和进度,使大多数学生能消化接受 能力的培养要逐步进行,并长期坚持。

  (1)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组织教学,倡导理性思维,促进思维过渡 要设计好教学程序,使教学既要符合学生思维的水平,又要有适当难度,学新课时不要盲目补充知识点和新题型。

  (2)高中生更要注重思想方法教学  要注意加强函数方程、数形结合、整体代换、运动变化、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的思想和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参数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的训练 例如转化策略:将立体几何平面化、任意角的锐角化、高次方程低次化等。

  (3)重视知识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思维由单维向多维发展,形成网络,在复习中要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图表,以便理清概念,使其系统化,便于记忆及掌握运用 同时对所学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也应进行分类总结,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形成学生的解题思维方法。

  (4)贯彻新课程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主动参与对数学内容的学习和思考,倡导陶行知的“在做中学”理念,如立体几何教学中,让学生课外制作棱柱、棱锥等几何体,感受几何体的形状和性质,用地球仪讲授经度、纬度、球面距离等内容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既容易理解又记忆深刻 在讲椭圆定义时,让学生画出椭圆,要比教师直接给出椭圆定义效果要好的多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引发好奇心,引起学习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学习,积极思维 参与活动同时也激发了想象力,如空间三个平面最多可把空间分成几部分,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实物对三个平面的位置关系进行空间想象,得出最多分成八部分的结论。

  (5)高中生的课后辅导必须具体化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我们应根据学生成绩把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进行“培优补缺”,分别进行辅导,并要及时检查辅导效果。

  三、对新教材的认识

  新教材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编排内容。教材在内容的呈现上要注意联系实际,注意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知识面加宽

  (1)内容上加宽:增加了简易逻辑,和四个命题,平面向量、选修课、概率与统计、极限、导数、复数,这些理科选修内容应该是理科的高考内容,研究性学习课。

  (2)知识的应用性增大了。如:增加了研究性学习课,重视了知识的实践。

  2.在某些内容上加深了知识的难度

  (1)映射概念中的一一对应。

  (2)分段函数概念和习题增大,课本中既有分段函数的例题,又有分段函数的习题。

  (3)数列内容中虽然把极限内容和数学归纳法改为选修内容,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部分的难度大了,比如:分段和成等差数列,数列的裂项法求和,数列部分的应用题加大了。

  (4)增加了导数。

  3.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增加成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增强

  新教材增加了“实习作业”,目的是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受到训练和提高。此外,还增设了“探究性课题”,要求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平均每个课题给3课时教学时间。

  4.计算器的应用

  科学计算器已列入初中教学内容,有少数学校也将计算机课作为高中的选修课,在安排上要充分考虑与科学计算器的使用、计算机的学习内容相配合。

  四、 教学内容和安排

  1. 必修课教学内容 数学必修课的教学内容共11章,其中第9章又分(A)、(B)两种方案,分别在高一、高二学习,每周4课时,除了复习考试时间外,总授课时数为280课时。

  五、怎样教好新教材

  1.转变观念,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在使用新教科书时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按《新大纲》的要求进行,控制教学要求,控制教学难度,确实从“应试教育”转变到贯彻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要应试,但必须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上下工夫。

  2.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新的教学手段必然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必然带来新的教学效益。科学计算器已被列入初中的教学内容,高中相应的计算内容已充分使用科学计算器讲授,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充分利用科学计算器,以提高教学效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条件的地方或学校,也要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3.研究性学习、和应用性问题

  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研究新教材  把握好教学中的“度”,研究知识结构,控制教学难度

  (1)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淡化纯理论和学生难以接受的东西。

  如加入了引入课题的生动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史话,以便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数学学习摆脱枯燥,抽象和脱离实际的现象。同时又删去了学生难以接受的,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应该想法设法的去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

  (2)理解基础,重视基础

  课堂教学应把主要精力用于将最基础的东西讲深、讲透。对于基础知识,教师往往认为每天在讲基础,但我认为某些教师还没有真正做到重视基础,至少把基础知识没有讲透。

  不论是优生和差生,当学生做出某一题时,他都会感到自然、轻松,有一种成功的喜悦,然而这些成功都使靠他对基础的基本的知识的正确理解或深刻理解后的灵感得到的。没有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不会作出一个正确的反应,更不会对某一类知识和题型产生长久的正效应。所以教师立足与最基本的东西讲深讲透,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如我在给我校高一c班的学生讲解利用函数图象(即数形结合)做题时,首先讲解f(x),的含义,结果学生会马上反应出一元二次函数中的f(1),f(2)f(-2)等大小。还有对an,Sn的符号表示的科学性与函数F(n)比较,得到了很快反应出了Sn=20n2-4n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最大等问题。

  其实数学是靠概念和公式的公理化体系,弄清概念和公式、公理自然就会应用自如了。对概念内涵的挖掘要舍得下功夫,使他们能掌握其实质。平时学生总是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课上能听懂,但课后作业或考试就出问题,出现这一情况的关键是学生并未真正搞懂。

  (3)研究课本例题、习题,发挥例题、习题功能

  例题是解题最规范的解答过程,它和习题一起控制了教材的深度和知识辐射范围,课本例题既是如何运用知识解题的精典,也是思维训练的典范。正是这些典范的作用,学生才初步学会了怎样进行数学思维,怎样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考、解题,如何表述自己的解题过程。例题的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处理好例题是落实知识到位的关键一步。根据新教材的要求,我对例题的处理采取一看、二议、三评、四挖的教法。如课本(P77)例2:说明下列函数的图象与指数函数y=2x的图象的关系,并画出它们的示意图(1)y=2x+1,(2)y=2x-2。在引导学生看、议、评后,可作如下的探索:由题不难发现函数f(x)=2x的图象向左(右)平移一(二)个单位长度即得到函数f(x)=2x+1(f(x)=2x-2)的图象,则由函数y=f(x)的图象经怎样的平移可得到y=f(x+a)(a≠0)的图象呢?作这样的处理可使学生掌握函数图象平移的一般规律。又如课本(P117)例4: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pn+q其中p、q是常数,且P≠0,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如果是,其首项与公差是什么?此题的目的是进一步揭示等差数列在公差不为零时通项的性质,即数列{an}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an=pn+q (P≠0)即an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这一性质对解决许多与等差数列有关的问题是非常有用的。

  5.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发展

  认知发展,要经历多种水平,多种阶段。教师的教学要设计有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可接受性。

  (1) 所谓直观性,虽然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由具体运算进入了抽象运算阶段,但是即使他们在整体上认知水平已经达到了抽象运算的水平,在每个新数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仍然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他们在学习新的数学概念时仍采用具体或直观的方式去探索新概念。中学课本的设置都是从特殊到一般,从特殊性到一般性,从具体到抽象,教师在备课时务必本末倒置。而需要在直观性的驾御上做些科学的合情创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背景材料。电脑等多媒体的应用为利用直观广泛性,教师应该设计合理的模型、动画,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为抽象思维合理铺垫。

  (2)启发性:要使数学课程真正具有启发性,需要克服两种偏向:第一,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思考余地。没有挑战性,不能激发学生思维,甚至不能满足学生学习愿望。第二,内容过于复杂、抽象。超过了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最近发展区”的水平,学生将会由于不能理解它,产生畏惧心理,最后厌恶学习数学。

  (3)可接受性:教学内容、方法都要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主要依赖于数学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概念,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使新旧意义同化,从而形成更为高度同化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它包括输入、同化、操作三个阶段。因此,作为数学课程内容要同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有密切联系。其抽象性与概括性不能过低或过高,要处于同级发展水平。这样才能使数学课程内容被学生理解,被他们接受,才能产生新旧知识有意义的同化作用,改造和分化出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可接受性要求教师不要在课堂太过于表现自己,不要太聪明,有时还要故意张作不懂与学生溶为一体,把学生从欣赏老师转化到指导老师,或指挥老师。从而使学生从角色到主体。

  6.教师的教学要多应用数学发现和解释实际问题。

  “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有许多解释,有些人为的非现实生活的例子,也可能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也可能养成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还有多种形式体现“应用”。比如,“守门员如何站位才能缩小对手的射角?”、“攻球员应当把球带到离球门多远处,他的射球位置能取得最大射角?”这些问题把数学与实际情境联系在一起,对有些学生有吸引力,但并不是真用数学解决问题,没有哪个球员会这样去计算他们站立的位置,数学的应用主要不在于这样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这种“联系”不可能总是结合学生“实际的”,正如Carson说的,“现实是主体和时间的函数,对我是现实的,对别人未必是现实的;在过去 是现实的,现在不一定再是现实的了。”可见要使课程有“应用”性是既复杂、又长期的问题。

  在这种设计工作中,学生会看到数学如何才能够应用到真正的“现实生活”问题上去,并且可望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会自然地产生建立“数学模型”的机会,如比和比例、利息与利率、统计与概率、运筹与优化以及系统分析一决策……成本、利润、投入、产出、贷款、效益、股份、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一系列经济词汇频繁使用,买与卖、存款与保险、股票与俩券……几乎每天都会碰到。

  六、注意问题

  1.给学生表演的机会和思考的机会

  有些建议,通过数学建模把更多的问题解决因素引进高中数学:

  “我们确实要学生能够把他们的数学技能用到实践中去,而且只有通过活跃的问题解决他们才能做到这一点,问题可以是现实的或者纯数学的,统一它们的是,它们给学生以机会去:应用他们的数学技能;小组活动;表现创造性、想像力、革新精神、批判性;激励进一步的数学学习。

  2.数学需要记忆

  记忆力是认识过程的能力成份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特别是对数学公式、法则、定量、典型方法、重要数据的记忆、保持与再认识的能力,短期与长期的记忆能力,数学的记忆,既要强化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又要知其所以然。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知识和方法,还要教会他们如何记住这些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可以采取形象记忆、联想记忆、类比记忆等灵活方式。让学生记笔记教师的板书工整。

  3.重视计算器和电脑的应用

  要求今天的学生必须能够:进行心算和有效的估算;知道在某一特定条件下适于使用哪种数学运算;能够正确、自信和恰当地使用计算器;会估计数量级以确认心算或计算器计算的结果:计算器和计算机不仅改变了什么数学重要,而且也改变了数学应当如何教。它们把困难的变得容易,使不可行的变得可行。例如,计算机能够显示和操作像三维的形状复杂的数学对象。使用计算机,学生能够解决与他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现实问题和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产生持久的兴趣。计算机能把教师解放出来去完成只有教师才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和学生一起去探索、猜想。计算机提供了一种动态的、画图的手段;它还提供了许多有效的途径去表达数学思想。

  比如对发展常规计算技能的重视程度应降低,这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发展对数学过程的理解和推理能力;易于开发一种课程,可能加强近似计算和估算。一个学生能准确作2507×4131的乘法和能够说出结果大约是一千万,哪个更重要些呢?常常一个近似的答案不仅已经足够,而且比精确答案需要更多的洞察力,而且近似答案可以给精确结果提供快速检验;可以开发强调各种数学方法的更广的课程。

  4.重视学生识图技能的培养

  教师认真画,学生画图要美而快,教师讲解时从最第点引导,如函数图象中点的坐标(x,f(x))的认识,表示,在坐标系中的实际意义,从而使学生会判别了二次函数中的f(1)、f(2)、f(-2)等难题了。

  数学学家谈数学未来的转变中指出:会使用表、图、电子数据表和统计技术去组织、解释和表示数值信息;能判断别提供的数据的可靠性;会使用计算机软件去完成数学任务;能从模糊的实际课题中去形成一些特别的问题;会选择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将数学课堂教学快乐升级    下一篇:论数学教学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