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用心“读”懂学生,提高课堂实效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9-04-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课改伊始,不管到哪听课,基本上都是这样——课件精彩动人,课堂热闹非凡。那时候,似乎只有这样才是新课改。但是这节课到底有没有落实教学目标,学生能力有没有真正得到培养,并未被我们所重视。而且这样的公开课和平时的常态课相去甚远,或者说这种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克隆到平时的课堂上。还有一种情况,把学生借给有的老师上公开课,真正学会的学生不会过半,(当然我这里说的是一部分)有些课甚至还要我们重新上过。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是因为我们过去那些公开课并不实在,虽然看上去很活跃,方式手段丰富多彩,但对学生没有给予全面的考虑,因此教学实效很差。

  可喜的是,近两年大家已经发现了这一问题。于是,“怎样读懂学生,提高我们的课堂取得实效”,就成了新世纪小学数学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今天我也凑个“热闹”,和大家就这方面零言碎语啰嗦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读懂学生的前提:用心去读每一位学生。

  我们大部分老师都能做到“读学生”,但离“读懂”还有一定的距离。要读懂学生,首先要“用心”去读。老师们都记得你认为重要的事情,比如父母、爱人和小孩的生日等。为什么这些很细小的事情、很长电话号码你都能记得那么清楚呢?因为你们用心去记了,因为你们觉得这些很重要。如果你能真正重视起我们的学生,在对待我们的学生也能这么用心,能读不懂他们吗?

  二、读懂学生的关键:

  1、读懂学生的特点和基础——分析学情

  分析学情,是老师在备课时必做的一项工作。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对所任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了解和分析。(当然,还要分析教材。今天我们就只谈学生这一方面)然后根据自己的分析设计教案,尽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比如《铺地砖》这一课是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学生的分析,我考虑了三个问题:第一,学生虽然已经学了计算图形面积,但这么久没有接触图形的面积计算,是不是还记得呢?第二,怎样把本课教学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第三,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怎样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充分的表达出来呢?于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就创设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的情境:黄老师家的客厅要铺地砖,这里有两种大小不同但价钱相同的地砖,你们觉得黄老师应该选择哪种地砖呢?请说说你的理由。引导学生先计算出地砖的面积,然后进行讨论 “应该选择哪种地砖,为什么?”讨论结果:绝大部分同学都选择面积大的地砖,而且理由很充分:在同等价格的前提下,肯定选择面积大。接着出示第二个问题:黄老师家的客厅长9米,宽3米,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首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通过操作、演示,引导学生明白实际这题就是让我们算“大面积里面有多少个小面积”,用除法计算。在计算时,有学生发现:用房间的面积除以大地砖的面积除不尽,怎么办?有学生表示:除不尽我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这时又有学生提出:这里不能保留两位小数,因为地砖都是整块的卖的,应该保留整数。于是,我提出问题:“怎样保留整数呢?”四舍五入!“学生立即大声的讲出来了。大家也表示同意。我然后问:”舍掉那一点,还能把房间铺完吗?“有学生马上反应过来,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而应该用”进一法“保留整数。这时,忽然有位学生举起手来说:”老师,我有不同的做法。我选面积小的地砖,虽然价格贵一些,但是刚好铺满整个房间。“我把她的作法展示给大家看,果然刚好除完。于是,我引导同学们讨论这种选择的可行性。有的学生不同意,觉得那样的话太贵了,浪费钱;也有的学生同意,因为虽然价格贵了一些,但是用完整的地砖铺房间确实方便、美观。最后我引导同学们要尊重他人的选择。这节课的学生经历了操作、观察、交流、计算一系列的活动,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想正是因为有了之前对学生的认真分析,才有精心的教学设计,才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些老师毕业没多久,或者是没有接触过一到六年级的整套教材会感觉分析学情很困难。确实如此。曾有一位新老师问我,她说:”黄老师,我没教过前面的内容,现在直接教四年级。根本不知道学生前面学了什么,怎样分析学情呢?“我告诉她一个最简单的也是最好的方法:”认真看教参。“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有没有认真研读教参这个习惯,我就很喜欢看教参。因为我觉得教参上把编者的意图、每个知识点的前后联系、甚至每个练习题的目的和要求都写在上面了。如果你有认真去看教参,对你的教学肯定是有帮助的。我发现一些老师每次要上公开课了,就到网上去搜索教案,压根就没有想到去看教参。其实教参上把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都告诉我们了。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老师连这些都不明白,怎么上课,上的什么课,教学效果又会怎样呢?所以,我建议大家,特别是新教师,一定要认真去研读教参,我相信那对你读懂学生、读懂教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一定会有帮助。

  2、读懂学生的心思和需要——挖出”隐情“。

  在教育教学中,如果教师摸清学生学习中的心思和需要,也就能够在教学中掌握知情权和占据主动权。然而,现实情况恰恰相反,教育教学中,常常存在着许多让我们教师捉摸不定或捉摸不透的学生学习的”隐情“,我们也时常为看不到、看不懂学生的心思而苦恼着。因此,我们要挖出学生的”隐情“。

  (1)察言观色,揣摩学生的”隐情“。

  美国一个著名心理学家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交流的效果=7%的语言+38%的语调语速+55%的表情和动作。所以说,最不会说谎的应该是身体。这对少于世故的学生而言尤其如此,他们的真情实感会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自然流露出来,只要教师细心观察与揣摩,就能明白几分。

  (2)显山露水,查明教学的隐情。

  教师除了借助心理学通过对学生的察言观色,来揣摩学生心思之外,在课堂中,还可以采用一些教学手段和技巧,来促使学生自己把自己的心思表露出来,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是否”隐形“于知识之中滥竽充数。

  一方面,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对学生学习”信号“的接收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手段或改进教学设计来增强教学功能,以此探明学生的”底细“,点明知识的”底蕴“,使”沉默“的学生不再”沉默“,使”沉没“的知识不再”沉没“,从而为教师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3)形象转换,解决思维的隐情。

  我个人认为”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化“,这是我们每位数学老师必备的基本功尤其是高年级的数学老师。你的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你的这项基本功如何。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是形象,在教学中需要给他们提供很多学具,使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和感悟数学知识的产生。到了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动手操作的比较少了。这就要靠老师的这项基本功,帮助学生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题具体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比如,六年级《圆柱和圆锥体积》的练习课有这么一题: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柱的高是9厘米,圆锥的高是(  )厘米。请问在座的老师:你会怎样给学生讲解这道题?我是这样讲解这道题的:首先,我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我们学过,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其次要求学生画图: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那圆锥的高应该怎么画呢?经过我这一引导,马上就有学生画出来了。在学生画图时,我就巡堂,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再找出几个画的不同的学生的拿上来展示:画3厘米行吗?画一样高行吗?那画多高?通过这么一画,大部分学生都明白了圆锥的高是怎么来的,再碰到类似的题不但会计算,而且有些学生会去画图解决了。

  3、读懂学生的错误和情感——适当”矫情“。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何况是孩子。因此,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要正视学生所犯的错误,充分读懂学生的错误,并且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了解犯错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是在利用学生的错误帮他们解决困难的同时,老师还要注意考虑学生的情感。对于小学生而言,最希望得到的、最能产生推动力的就是来自老师的赞美和鼓励。因此,我们老师要允许学生犯错的同时面对学生的某些错误我们还要适当”矫情“, ”难得糊涂一下“。

  比如去年教六年级的一堂练习课中,学生练习环节。我在下面巡视过程中,发现一位女学生的作业出现的错误比较典型,就准备拿她的作业本作为样本上台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让其他同学能引以为戒。然而,在我向她索要作业本时,她却说自己还没有做完,我当时一心只想讲明白这道题,就亲自下台来索取,展示中大家看到的是她的作业已经完成了,她在说谎。下课后,这位女生就一直躲在厕所里哭,课间操也没有去做。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很后悔。因为这时,我才意识虽然我并不有意的,但是我的这种行为无疑形成了对这位学生的一种强迫和伤害。当时如果能够从这位学生发出”我还没有做完“的回答,与自己在巡视中看到”她已经做完“的不一致中多加思考的话,就不难觉悟到,这位学生真实的想法是不愿意把自己的”错误“曝光出来。而我应该尊重这位学生的意愿,这个时候我不防”矫情“一下。

  总之,读懂学生非常重要。它既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前提,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条件。因此,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以”读懂学生“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处处体现”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确实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实效。最后,我把美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的一句话送给在座的各位同行,与大家共勉:”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怎么想比这重要一千倍。“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指导    下一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搞数学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