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初中、高中数学作业效率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6-01-1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本课题研究产生的背景
  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数学作业这一基本活动。肖川博士曾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作业给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中。”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目前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堂的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作业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却依然关注不够。作业设计中依然存在这些现象,即模仿作业多,创造性作业少;封闭训练多,开放作业少;机械练习多,探究体验少;脱离实际练习多,联系生活实际少;限制思维作业多,解题策略多样化少;个体独立练习多,合作探索练习少;课内练习多,课外实践少;简单划一多,分层要求少。这样的作业设计,背离了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难以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基本理念。因此,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是数学教师走进新课程必须面对并解决的具体课题,对有效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四个目标(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㈠、理论价值
  ①本课题的研究,是实施课程标准的需要,作业的有效与否直接决定课程目标的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课题的运作提供了契机。数学课程标准为我们描绘了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课程结构合理化,课程形式多样化,课程内容综合化。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在课标中指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保持对自然现象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作业没有实效,那怎么会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
  ②通过探索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获得数学是人类社会中极为普遍的活动”,经过做作业“学生要相信自己有做数学的能力,而不是害怕或厌恶数学”,“有充分的信心去有效地使用已具有的数学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㈡、实践意义
  ①本课题的研究,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把握知识能力的需要。
  ②本课题的研究,是提高教师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
  ③本课题的研究,是教师减负,学生减负的需要。
  二、国内外同类研究综述
  1.国外同类研究综述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的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目前有效教学的研究比较多,他们广泛从有效教学的角度论述、倡导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越来越重视个性的发展,对作业的有效性涉及较少,其中美国的加里·D.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谈到针对各种学习者和各种内容进行有效教学,这对我们研究作业的有效性有很大启发。
  2.国内同类研究综述
  在国内,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比较多,典型的研究是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但缺点是:①把研究过多地囿于课堂教学范畴,就课堂教学谈课堂教学,看不到教学与其他外界系统(如政策、管理乃至社会)的联系。②标准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与指导性。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全国普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蔡敏著《当代学生课业评价》,论述了学生课业评价的概念、功能、过程、方法、策略,这对我们研究有很大启发。
  本课题从初中、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实践角度去研究,通过作业的有效性,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数学素养,也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改进,提高教学实效,做一名高效型教师。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1.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主要研究初中、高中数学作业效率的实践,研究范围是本校初中、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情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从评价标准角度来看分基础性和发展性两个纬度,发展性评价是基础性评价的高级阶段。从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角度看。有效性又指有效课与有效益两个方面,“有效益”在当今课改标准下,强调能促进学生智力,技能和情感三维目标的发展。
  本课题针对课程标准下的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来谈教师在布置作业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数学素养的相关联系,以及学生减负,增进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关系。通过对课题前期的调查,通过个案与行动研究,探索数学作业有效布置的策略,探索数学作业有效性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数学素养的关系,为学生发展服务。
  作业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练习,而高效率学习是指在科学的学习理论指导下,依据学习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应用科学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技巧,发挥学生学习的个人主观能动性,从而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更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更好的知识,达到培养能力和促进全面发展的良好学习效果的过程(刘善循)。
  2.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我校初二年级学生50名、高二学生50名以及与学生目标关联的数学教师、班主任。
  主要跟踪监测高二年级、初二年级各50名学生数学作业效率状况;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监测。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1.课题的研究目标
  课程标准下初中、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初步了解我校基础教育阶段高二、初二年级一个班的学生数学作业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提高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实施途径。通过研究,探索出作业有效的标准,影响作业有效的因素,促进数学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从而确保作业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数学素质,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⑴学生完成作业有效性的现状调查。
  ⑵教师布置作业有效性的现状调查。
  ⑶影响学生作业有效因素的调查分析。课题组成员通过搜集文献资料研究出可行的作业有效标准,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⑷ 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的策略。通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研讨探究,如何精选作业,精选作业的方法与策略,与全校数学教师一起实施、验证、总结。
  ⑸ 个别不做数学作业学生、个别抄袭数学作业学生、个别做作业无中间推理计算过程的学生的个案研究。进行个案研究,对不做作业、抄袭作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探索出促进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撰写调查报告。
  ⑹ 促进数学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⑺ 作业有效性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课题组成员,通过班级实验,一齐研究讨论,探索作业有效性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五、研究方法、研究措施
  1.课题研究方法:
  ⑴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及访问调查两种方式,对实验学生进行前期与后期调查,了解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现状,影响有效的因素,作业无效的行为,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下一步的研究。
  ⑵行动研究方法:对教师及学生参与课题实验的行为过程进行跟踪、观察、调查、分析,并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和调整。调查分析后,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寻找研究课题,边实践边研究,从而达到解决影响数学作业有效的因素,寻求促进学生数学有效的方法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⑶个案研究法:针对不做作业、抄袭作业、作业无中间计算推理过程的个别学生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
  ⑷文献研究法:查阅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作业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⑸经验总结法:对在研究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及时总结,形成成果不断加以深化、推广。
  2.课题研究措施
  ⑴理论学习。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信息素养在人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增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⑵专家指导。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学校将聘请省市等专家来校作有关教育质量监测方面的专题讲座,派课题组成员参加外出参加课题研究培训,就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专家进行“零距离专题研讨”,为课题研究导航,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运行。
  ⑶组织活动。课题组安排组织学生活动,搭建平台,使学生展示其成果。
  ⑷阶段总结。本课题组定期进行课题研讨活动,不断总结阶段课题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实施方案。
  六、研究的步骤和分工
  ㈠研究的步骤
  1.课题论证阶段(2010年 元月30日 —2010年2月18日)
  召集本课题组人员,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对象、时间依据以及保证措施,进行研究分工,明确各自任务, 统筹安排。
  ⑴建立组织,学习文献,制定和完善实验设计。
  ⑵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和职责,制定各子课题的实施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3月 —2010年10月)
  第一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中学生数学作业有效性调查和论证阶段
  ⑴召开培训会,对参加课题人员统一进行培训,学习。
  ⑵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走访,个别谈话等各种方式,进行分析归纳、研究评价。设计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调查了解目前初中、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现状,影响作业有效的因素,以便制订出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并撰写调查报告,分析中学生数学作业有效性现状及成因。
  ⑶分析各种数据,汇集各种原始实验材料。
  课题组教师以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合作性作业、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的要求,以某个知识点、以某单元内容、以某类型知识开展一种或几种优化课内作业设计的研究,并写出研究课例及阶段小结,课题组进行阶段研究总结,写出中期研究报告。
  第二阶段:(2010年6月---2010年10月)提高学生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探究
  ⑴“初中、高中数学作业有效的标准”研究,课题组成员通过搜集文献资料研究出可行的作业有效标准,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⑵“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通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研讨探究,如何精选作业,精选作业的方法与策略,与全校数学教师一起实施、验证、总结。
  ⑶“促进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研究,并进行个案研究,对不做作业、抄袭作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探索出促进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撰写调查报告。
  ⑷ 设计问卷,对学生进行后期调查,前后对比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⑸“作业批改有效性的研究”,并进行分析总结,探索出初、高中数学作业批改的有效方法与策略,撰写调查报告。
  ⑹“作业有效性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课题组成员,通过班级实验,一齐研究讨论,探索作业有效性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⑺总结促进初中、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并进行问卷调查、反馈、试验,形成较系统的作业有效性的指导方法,并撰写调查报告、论文。
  3.结题鉴定阶段(2010年10月 —2010年11月)
  在总结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组织对各册教材的系统的作业设计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归纳。要求课题组教师每人上一节优化课内作业设计的汇报课,并写出教案或案例。
  ㈡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余功勋 寇 静 王 梅(撰写课题研究方案以及形成总结性报告,并主持本组的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组成员:于周科   余学农   王萍惠   陈方蔚   樊红卫   李晓军
  蒋润玲    王 莹    杨伟宁    李保强    刘 艳    乔吉宁
  七、预期研究成果
  1.阶段报告及研究报告
  2.教师论文集、作业设计、数学竞赛活动方案
  3.优秀作业展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高中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下一篇:初中数学“系统训练,高效低负”实验方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