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英语论文

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所属栏目: 英语论文  更新时间:2020-03-2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前言

  在笔者十余年的英语教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个青年教师上公开课。教学过程中,他教态和蔼、亲切,教学语言生动而富有感情,教学思路也十分清晰。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位教师的提问总是“启”而 不“发”,有“呼”无“应”。经了解得知,平时这位老师对学生疾言厉色,动辄训斥,溢怒时还有粗暴的言行,因而使学生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教学中配合默契,不能靠一时的“和蔼可亲”, 而应该重视日常的友好相处、平时的感情投资。这样才能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得到学生的配合和支持,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现实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外语课堂教学应该以向学生教授知识为首要任务,忽视情感系统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其实,情感因素具有左右教学的巨大功能,在外语教学中,情感不仅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速度和质量,而且影响到学生学习动机的良好形成,甚至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情感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情感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情绪心理学的理论是情感教育的心理学基础。从理论上来讲,情绪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和情意过程。认知过程是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过程,而情意过程是构成心理背景和心理状态的过程。在良好的情绪心理状态下,人们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反之,则思维凝阻,操作迟缓,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实验证明:长期在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生活的儿童,个性开朗,活泼,聪明,大方,能干;而长期在压抑、恐惧中成长的儿童,个性往往孤僻,胆小,自卑,冷漠。这说明人的心理 活动能否处于积极、健康的状态是决定个人心理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对情绪心理过程与情感教育内在联系的分析,可以看出,情感教育的实施是实现人的认知与情感二者和谐统一的有效途径。

  (二)情感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情绪生理学的研究认为:脊髓、延髓、网状结构不仅为大脑提供兴奋,而且能够控制感觉系统的信息输送,提高大脑皮层的加工效率。当人的情绪处于愉快的时候,脑垂体就会使内分泌系统积极活动,整个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增强,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人们反应灵活,学习和工作效率高。如果人长期从事反复单调的工作和学习,就会对学习和工作本身感到厌恶,脑垂体分泌减少,神经系统休眠,大脑反应迟缓,难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动机。如果时间用量不当,就会使人产生对学习和工作的焦虑和负担,因而失去或减少情绪控制能力,大大降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情绪心理学的实践证明,情感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师生以愉快的情绪投入到教与学之中,激活教师和学生的脑神经兴奋系统,改变教师教学的惰性和学生单调枯燥的学习活动状况,消除心理情绪异化,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质量与效率。

  三、外语教师应树立的情感观

  外语教师必须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工程师。他不仅要兴趣广泛,视野开阔,胸怀博大,知识渊博,而且要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气质。面对学生时,他应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和情感态度,乐于与学生交往,以获得真情。教学中应该深入观 察、细心分辨,敏感、准确、及时地做出自己应有的情感应对,从而以情感染学生,促其获取丰富的新知。教师只有力求倾注真挚、饱满的情感才能培养出一种感人至深、表情丰富、举止灵活、神态生动、人见人爱的特殊魅力。这种魅力将有助于激起学生的亲近感、爱慕感,进而使学生产生一种了解、深知、投入教师情感世界的愿望和冲动,自愿听从教师的指教,顺应教师的劝导,力争做上进学生。

  (―)外语教师对本职工作的情感内涵

  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居主导地位,其对本职工作的情感将直接关系到他对教育、教学的情感体验。教师对年青一代的教育,直接体现社会的要求。教师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教师建立教育下一代的责任感,荣誉感 、以及对教育、教学产生强烈的自豪感,促使教师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以髙度的热情钻研业务和教学艺术,不断提髙教学水平,甚至将全部的情感倾注于学生身上,倾注于教学活动中。因此,这种情感体验是教师聪明才智发挥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这样的教师所实施的教学,必然会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反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学的教师,必然会由衷地热爱他所教的学科。外语教师有了这种情感,才会认真深入地钻研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仔细咀嚼、理解、消化教材 、并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注意吸收本学科的最新成果,以便在教学中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把课讲活 、使学生在心旷神怡的环境中有效地掌握知识。

  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由衷热爱,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有很大影响,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学生,使其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当教师的思想情感和讲授内容结合起来时,就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形于辞色的情感。这种情感能强烈地感染学生,在学生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学生就会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接纳教师的影响,并产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如果教师对美、丑、善、恶的事情无动于衷,冷若冰霜,对科学知识没有一丝热情,在教学中采取平铺直叙的讲授方式,在学生心灵上激不起一点感情的火花,学生必然“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考之必速”。

  (二)外语教师对待学生的情感要求

  外语教师热爱学生的情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和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唤醒学生的爱心,萌发学生善良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可以说爱心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泉,是教师一切教育艺术、技巧、方法产生的基础,也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与情操,就应该关心学生、热爱学生,这是情感教育赖以实施的基础。在教育过程中,师生间的关系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尤为重要。尤其对于中小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都还未成熟、定型,教师只有怀着一颗关切的爱心去接触学生,才可能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问题,防微杜渐。教师以真诚的爱心去滋润学生,才可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痕迹,为情感的升华打基础。教师以真挚的爱心对待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智力。反过来,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了爱的满足之后,会更加尊敬与信任教师。教师在学生的这种爱的回报的激励下,会更加爱护学生。这种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循环反复,教师以更高的激情投入教学工作,学生以更浓的兴趣努力学习,好好做人。

  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道理。作家刘厚明在《在我幼小心田上播种的人》一文中这样写道:“51岁的人了,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旅途,只觉得往事如烟,铭刻在记忆里的东西并不多。但我没有忘记小时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就像一个人不会忘记自己的母亲!江先生给同学们一个全新的印象:朴实、民主、平易近人、毫无架子、善于并乐于和同学打成一片,大家很快便和他接近起来。他时常以平等的态度和我们谈心,靠在操场的双杠上,或蹲在树荫下,天南海北,无所不谈。在一次语文课上,他表扬我的作文写得好,不但能写记叙文,还能写诗歌,甚至小说(其实我那篇小说,不过是模仿之作)。对于早己向往当作家的我来说,这次表扬无疑使人倍受鼓舞。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何等大!有的大到影响孩子的一生,他的做人、他的事业。”

  (三)外语教师对待优生和差生的情感态度

  外语教师对待优生和差生要公正,一视同仁。如果过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忽略另一部分学生,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并极容易给忽略的另一部分学生带来心理障碍,导致不良后果。外语教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人而异。在日常教学中应允许他们有不同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结果。正像在运动场上不可能要求运动员跑得同样快一样,我们也不能要求学生以同样的学习进度、同样的接受能力去学习和掌握外语。对他们学习外语中的语言错误,教师不要看得过分严重,应鼓励学生,多肯定他们的语言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外语教师应当有这样的认识:与其让学生讲一句十分正确的话,不如让他们讲十句带有小错误的话。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使其最后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

  优生是指那些品学兼优、在德、智、体诸方面都较全面发展的学生。他们在班级里享有较高的威信,是学生中的骨干和教师的得力助手,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联系的桥梁。优生一般都有好胜心和富于进取的精神,有较强的荣誉感和自尊心,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有较好的外语基础知识。但优生容易产生优越感,滋长自满情绪。优生身上也或多或少地潜伏着一些消极因素。如果教师对他们放松要求,姑息迁就,就容易转向消极的一面。对优生的教育,一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二要对他们提出更髙更严的要求,三要教育他们严于解剖自己。

  差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在班上具有一定的破坏性,是班上学习的消极因素。教育差生,教师要有正确的情感教育思想,要坚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的教育原则。对于那些被人们喻为“受到病虫害侵袭的花朵”的差生,更需要教师满腔热情,倍加呵护,用心为之“除虫祛病”。对那些在思想感情上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挫折,心灵上遭受过创伤,以致产生一种特殊心理的差生,要以真挚的爱、无限的关怀、高尚的情操与他们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和交流途径,逐渐使他们感到教师可亲可近,在此基础上再对他们实施教育。要根据差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法,因人施教,因事施教。通常情况下,他们的缺点错误和各种劣迹是很容易表露的。初次看去他们似乎“一无是处”。其实,每个差生身上都有着“闪光点”,容易被人们忽视,连他们自己也茫然不知。因此,教师应寻找他们身上潜藏着的 “闪光点”,巧妙地发掘。然后采用“逐步接近法”,一步一步鼓励引导他们前进,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一旦点燃他们前进道路上的希望之火,他们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勇敢地去战胜各种困难,逐渐变后进为先进。

  (四)教师情感的调控

  教师的情感具有调控功能。其调控范围及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情绪修养和个性品格。教师要苦练“内功”,才能善于调控 自己的情感。首先,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心境,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都能保持乐观态度。这无疑会促使学生求知、奋 进、生机盎然。为此,需要教师具有自信乐观的精神面貌,注重个人情操的陶冶。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会信心百倍,豪情满怀,并会对学生产生鼓舞作用,使之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会感到孤立无助,而会充满自信和安全感。这 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有力保证。

  其次,教师应加强个性修养,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以感染学生。通过我们学校每学期学生对教师的评教表明,学生喜欢的教师应具备的个性特征是: 幽默博学、热情坦率、真诚公平、言行一致、待人宽容、开朗 乐观、富于同情心、善于体贴学生等。据瑞安斯的研究,教学 效果好的教师,多显示出积极的个性品质。热情、富于幽默感、诚实、活泼、宽厚、友善的教师往往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特别是从事语言教育的外语教师更要加强个性修养,从胜任外语教学需要出发,规范自己的行为,时时处处为人师表,以良好的人格增强自己的魅力和感染力,取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与学生产生心灵的交融。心通了,情融了,道理才易被接受,教学才真正成为教书育人传递知识和信息的活动。

  最后,教师要提高情绪涵养,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势态和情感势能。在教学中,特别是学习一种新材料的最初阶段,学生如果因为迷惑不解而体验到某种紧张并引起一定的焦虑,往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具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善于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必要的冲突和挫折,而且还以自己的信心、乐观情绪启发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摆脱由挫折造成的消极情绪。因此,教师一旦走进课堂,就要把一切忧愁烦恼置之脑后,保持良好的心理势态和情感势能。在教学中表现出目的明确、胸有成竹、精力充沛、情绪饱满的形象,以降低学生的焦虑感,扫除其心理障碍,使他们创造性地完成学习活动。若出现偶发事件,特别是有损教师尊严时,教师要以高姿态理智地处理。有一个例子,有一位秃了顶的教师新任某班外语课。他一进教室,学生就小声评论:“嗬!光滑得像涂了润滑油”,“像熟透了的红高粱”,“像塔里木盆地”,等等。他刚准备上课,一位同学一声低哼: “照到哪里哪里亮哎!”,引起哄堂大笑。但这位教师微笑走近这位同学,亲切地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上课唱歌可不好。” 紧接着他摸着自己的光头顶说:“不过,这也太显眼太逗人了。”大家又笑了……这位教师高尚的涵养,融洽了师生间的感情,缩短了心理距离,使教学活动呈现出轻松愉快的良好状态。

  四、学习外语的学生应树立的情感观

  (一)学习外语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

  外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特殊的社会性、历史性和区域性。学生学习外语效果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对学习态度以及对学习对象延伸知识和内涵所体验到的情感的不同所决定的。布鲁姆发现,学校里的最重要的学习都与情感有关。造成学习成绩差异的原因,其四分之一可用个人情感特征加以说明。斯卡特金深有体会地指出:良好的情绪态度使学生精神振奋,不好的情绪态度会压抑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效果就好;愁眉苦脸地学,效果就差。在良好的、积极的情感状态下,学生会热爱学习,喜爱所学学科。教师的教学内容(如外语知识的外围内容)及丰富多彩的内涵会激起学生爱学、想学的良好动机,并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使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同时产生解开知识之谜的满足感,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形形色色的情感,教师应积极地培养和引导。

  1.责任感。学生有了高度的责任感,就会时刻督促自己勤奋、刻苦、认真地学习。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取得成绩时,感到愉快、满意。当没有很好地完成学业时,则感到内疚、羞愧、自责,就会鞭策自己,扬长避短,积极向上,进而积极主动地搞好学习。

  2.求知欲。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中就会刻苦钻研,追根究底,去认识、探索、发现、创造;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挫折,会毫不动摇,以坚强的毅力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只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保证学生学有所得。

  3.成功感。获取承认、取得成功是每个学生的愿望和需要。学习成功了,会体验到极大的快乐,哪怕是小小的成功。这种体验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和自信心,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我激励力量,成为促进其进一步学好的有效诱因,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4.自信感。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搞好学习,就会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发奋努力,充分调动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取得好的效果,进而树立自信心。

  5.自尊感。自尊心是学生勤奋学习的催化剂。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伤害它。当学生自尊心受到损伤时,便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产生自卑心理,降低教学效率。

  (二)学习外语的学生对待教师的情感态度

  学生在与外语教师的相互交往、相互接触中,会很自然地去观察教师、评价教师,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对待教师的情感态度。学生对教师的不同情感,会影响他对学科的兴趣、动机、努力程度以至学习效果。南京师大曾就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与学习兴趣、成绩的关系作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中小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和他的学科兴趣、学习成绩三者之间存在着正比的关系。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和情感好,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兴趣就浓厚,对学习的热情就髙涨,学习成绩一般都会好。学生尊敬、信赖、喜欢能力较强、聪明而又热情的教师,乐意听从他们的教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好的成绩。另一方面,这给教师一个启示:每当学生对教师不尊重、不信赖时,他们也不可能对教师所教学科感兴趣,愿意学习,甚至可能会与教师作对,使正常的教学受到影响,这样也促使教师尽快改正不足之处。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情感能力包括自我意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与挫折承受能力。重视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

  自我意识能力指学生对自己正确、积极的认识、评价和期望的能力。具体而言,自我意识包含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优缺点,有什么样的个性,有什么潜能与价值,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应在生活、学习中培养自我意识的能力,形成一定的忧患意识,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潜能、价值,在学业与未来的生活道路上获得成功。

  自我激励能力指不断地通过自我激发内在的动力,达到所期望的目标的能力。激励是人类内心要争取实现某种希望、愿望等产生的一种动力,是一种内心状态。它有自我激励和他人激励两种。他人激励在获取成功的路上不可缺少,但最重要的还是自我激励。除了让学生培养起自我激励的能力外,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采取物质激励、任务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强化激励和情感激励,来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培养。

  情绪控制能力指善于激发和维持学生自己的良好情绪状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自信的心境,避免和消除不良的情绪,使自己避免受愤怒、抑郁等影响的能力。引导学生培养控制情绪的能力,首先必须对情绪有所认识。情绪不是人格,不是反理性的,也不是弱点。情绪能帮助人们对事物作出评价,没有人能百分之百地从客观、公正和理智的角度来判断事物。任何人都必定带有感觉的偏见。但如果能随时监控好自己的情绪,就能不断地修正判断,对事物作出正确的评价。

  人际交往能力指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人生的成长、发展以及成功和幸福的获得,是与同他人的交往息息相关的。未来社会需要人们具有与他人相处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在情感能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心理学家杰斯•莱尔说:“赞扬就像温暧人,心灵的阳光,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它。应多给人阳光般温暧的赞扬。”为此,学生应该做到诚实守信,乐观大度,尊重他人,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学会宽容,平等待人,掌握与人交谈的技巧和学会赞美别人,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挫折承受能力指在挫折面前人所能承受的能力,这是情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情商的动力和基础。要提高学生挫折承受能力,应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挫折是生活中的组成部分,人人都会遇到挫折。不要惧怕、逃避挫折,不要在挫折面前颓废和绝望,也不要守着挫折不放,要有积极的心理调适。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中教师、学生双方的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它对教学实践活动产生各种影响,对教学活动发挥重大作用。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感因素的培养,对其加以有效利用,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英语交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下一篇:六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三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