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11-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一定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学科是基础性、人文性和工具性高度统一的学科,能够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是形成和提升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但如果能把握好高年级学生课前的预习,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一种补充。下面就谈谈我在高年级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尝试:

  一、 读文

  首先初读文章,是要让学生读准生字新词,多读几遍。然后要求学生再次通读全文。通读课文时,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人,描写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

  在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前都有提示预习的具体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最后要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也很有帮助。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

  二、查找

  学生在读文过程中,对于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不明白字意的字,要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那么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将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划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释的问题,那么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另外,在学文过程中,要查课文的时代背景,比如说一些历史体裁的课文、童话、名著。如:《草船借箭》、《将相和》、《景阳冈》、《卖火柴的小女孩》、《鲁滨逊漂流记》,更应提布置学生查阅原著,了解其梗概及背景,以便更好地领会课文。

  查阅工具书在预习上或在学习上,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三、勾画

  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这时就要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符号:比如说让学生画出生字,圈出不理解的词语,还可以用“?”标出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在读文时,画出统领全文,揭示中心的句子,并且给含义深的、优美的句子画上线。勾画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内容可以说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批注

  在读文的过程中,把自己对文章的感悟、理解,可以在旁边做上批注。尤其是对感受深的句子,要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这样对学生初步理解文章,感受文章内容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批注的能力,并且鼓励学生批得越多越细,表明你动脑越多,学的越深越透。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自能探索能力会逐步提高。

  总之,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他们要通过默读或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要自己动脑筋完成预习提示或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由此可见,课前预习非常重要。预习课文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预习各种体裁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在预习中培养自学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如何进行识字教学生活化    下一篇: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