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11-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注入了新的基因。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新使命。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需要创造型人才,创造型人才必须具有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有着独特的开掘角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尽快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而素质教育中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能力之中,更应优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优势,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课堂教学应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要有幽默、有笑声、有争议、有讨论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善于营造民主、自由、合作的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表达,积极参与,能感受到自身价值之所在,体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民主自由的气氛,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独立思考,不搞一言堂。学生表现只在有肯定的地方都要给予表扬,即使有缺点,也不要泼冷水,全盘否定,而要在鼓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修改、完善。同时,要给学生较多的自由,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对他人乃至老师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形成自由探讨,自由争论的氛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诱发好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鼓励,提倡学生善于利用已有知识去大胆质疑,要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使学生敢问善问,敢说会说。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学生的创新火花才会迸发、闪烁。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文时,板书课题后,老师揭示“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可以随便说说。”一语消除了学生不敢问的心理障碍,激起了他们提问的欲望。其中有个学生问:“作者为什么 把蟋蟀的洞穴写成蟋蟀的住宅?”老师立即给予肯定:“你提得真棒!请全班同学认真读课文看看是否有答案。”同学们边自觉边讨论,其中有个同学回答较为精彩,他说:“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把蟋蟀的洞穴比作人的住宅,采用了拟人的写法,给以人生动的感觉,鲜明的印象。”整个课堂充满了活跃的气氛。学生在质疑问难解惑中增强了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发掘教材中的“创新点”思维定势指的是沿着固定的思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有两重性,积极的方面是稳重,消极的方面是缺乏创新精神。定势是创新的最大障碍。巧妙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并用,力求求新求异,就能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四、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兴致勃勃、精神愉快等积极的情绪状态,能增强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诱发创新灵感。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兴趣呢?

  1、把语文学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小学语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把语文教学活动组织的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应用直观教具、电教、实验、音乐、教师的经典评议等手段施教,把课堂营造成一种美的情景,让学生在视听享受中学习,自然而然的展开想象,又可以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知识和理解知识。

  2、主体换位,大胆质疑。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围绕教师的标准答案转圈圈,课堂气氛单调,难以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现代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怀疑,不迷信权威,在学习中敢于提出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 3、创设有趣的课堂情景。课堂教学方法要形式多样。谈谈、写写、听听、划划、演演 同时要做到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注意劳逸结合,精讲巧练,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广阔的前景。

  总之,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教师要明析新的教学理念,树立起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思想挑战。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计等方面都要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发展创造的机会,培养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性人格,创新教育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