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如何开发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01-0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关键词:学生资源,利用,作文教学,课程资源,语文教师,指导教学,写作

  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领域。写作更是一件不得不去做的事,从小学到大学,哪次语文考试中少得了写作?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将写作进行到底?让学生摆脱被动作文的痛苦,在开心快乐中提高写作兴趣,我在写作指导教学中就此作了一些尝试。

  一、搞活作文课堂教学,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一).引导学生分析命题(包括命意)作文的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其实最怕老师布置命题作文,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硬叫写,其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任何一种作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也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现行的课本中,有些文章由于所反映的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久远,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应该另外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的对象,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这一特点,就能避难趋易,像疱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间”,做到“游刃有余”。

  (二).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万涂竞萌”,要想使学生立意时独出机杼,不落窠臼,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向思维方式。运用这种“扩散”型的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就会感到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 ”,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就可以从诸多的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克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毛病。

  (三).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青少年学生思想解放,喜欢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但和成年人比,他们还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思想还幼稚,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没有深度。这些特点常常在他们的作文中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对他们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之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高他们辩证分析能力。通过这样辩证地分析,才能去伪存真,寻找出材料所揭示的正确观点,在此基础 上抒发感情,进行评论,文章必然会抓住要领,褒贬得当,就不至于泛泛而谈,单薄无力了。

  (四).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使学生适“材”选“体”,落笔成文。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道“怎么写”,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文体知识,缺少“规矩”。

  其实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还有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 设置中心句的方法等等。

  (五).范文引路,模拟训练。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作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

  但是,教师应在教这些课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数,使学者学有目标。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二、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学生作业中的资源,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起因源于我所任教的初四学生临近中考,在对学生应试作文的辅导中发现学生的写作素材缺乏,这也是很多学生面临的窘境。语文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特别是要重视学生内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由此,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对初中以来的作文素材进行一次大盘点,帮助学生挖掘生活中可写的素材。

  首先,要求每一个学生以"成长的足迹"为主线选材,至少选10个材料.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筛选,材料从学生中来,这样就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资源。

  那么有了材料,进一步怎样进行指导,有效地利用好这些材料呢?

  其次,就是组材和构思的问题。我在课堂上先举例:

  一是组合材料.如有这样两个材料:

  (1).一日天公变色,雨急速落下,我怕母亲责备,所以冒雨前行,一位陌生阿姨笑着为我撑起伞,我的心中顿时温暖万分。

  (2).与母亲争吵,负气离家,在饥寒交迫之际,去面摊吃东西,那店主热情不已,我对她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我把这两个材料有意放在一起,然后让学生想想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再想想它们如何与"成长的足迹"这个主题相关.学生经过思索发现,两个材料都是有关与母亲的矛盾,不理解母亲的,但两个陌生人的帮助和热情却让我感激不已,于是想到了"往往我们对陌生人的帮助感激不已,却对身边的亲情视而不见".作者能够领悟到感恩母亲,就意味着长大了。

  二是比较材料.如两个学生的相同材料:

  (1).字写得潦草了,写得疯狂了,不再是曾经幼稚的笔迹,同时成长的不仅仅是字,更是我们的心.

  (2).打开以前的作业本,那幼稚未脱的笔迹,证明了曾经的我.再看现在的作业本的笔迹多了一份洒脱,我发现自己长大了.

  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材料哪个更能展开内容,使立意深刻.学生经过品味,认是第一个材料更能深入进去,不仅是笔迹的成熟,还是心理的成熟,而且笔迹的成熟只是一个引子.这样比较的做法,还可以让学生明白应该如何选出能写出内容的材料,实际上也在教会学生选材.

  再者,恰当地利用好课堂上学生的资源.如有个学生选了"小时候上学从家走到学校要一千步,现在却只要九百步."这个材料,角度非常独特,但如何构思呢?全班学生想象了好几种构思,似乎都不尽如意.后来,我问写这个材料的学生?是什么触发了你的灵感?那个心细的女孩道出了原委:以前回家吃午饭每次都吃得很丰盛,以为父母一贯如此,后来在学校吃饭了,偶然一次回家吃饭竟然发现父母的午餐很简单.听到这里,我突然兴奋不已,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素才吗?发现并感悟了父母的爱,不仅是走的步数少了,人的身体长大了,而且是人的心也成熟了,长大真的是一瞬间的事.后来在女孩的作文中还出现了这样一个细节:从此我重新每天中午回家吃饭,父母问原因,我说是学校的饭菜太难吃了.其实是我不仅体会了父母的爱,而且还学会了体贴父母.这样文章的立意又加深了一步.真的是可喜可贺!

  最后,诚于嘉许,培养自信心."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这是一位小学老师给后来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矛盾所写的一篇作文上的总批.对一位小学生给予如此高的嘉许,那位老师这样做的目的,不外乎肯定学生的长处,激发不生的自信心,只要我们用"放大镜"来寻找孩子们作文中的优点,给予良好的心理暗示,他们的作文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每次作文本发下后,学生最关注的就是分数和评语.说实在的,我的打分标准非常低,只要学生稍微在语言表达上有创新,我都会打一个大大的90分.并且在评语的字里行间流淌着真切的欣赏,尽量不用断语,杜绝挖苦.当他们怀着欣喜的心情在评语中看到了鼓励和希望时,他们也就找到了自信.下面摘录一则我写的评语:

  真不知道你的小脑袋瓜里怎么有那么多富有哲理的语言,空灵的文字.透过这些温暖的字眼,老师仿佛看到了你飞扬的累绪.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老师最大的骄傲就是培养出自己崇拜的学生.现在,我就很骄傲。

  我们今天对课程资源的理解往往注重外在课程资源,向外去寻找、去追求,殊不知学生内在经验中存在着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它需要我们去开垦.我们说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意味着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内在潜力的近挖掘.把这些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对课程教学的施无疑能起到根本性的促进作用.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认为的:学生的资源是"自然的资源,是未投入的资本",是教育应该利用的宝贵资源。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中利用学生资源的尝试和探索。让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让他们飞舞着"兴趣"的翅膀在作文的天空自由翱翔,将写作进行到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谈小学一年级的语感训练    下一篇:作文教学中有效思维的尝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