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很多地方都对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研讨,这些研讨课、示范课,正如教育专家们所说的那样“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尽量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自己推导总结。”总之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可事实上,上面所提到的“五让”,教师很难落实到每一堂语文课中,尤其现在初中语文七、八年级的期末测试都要考课内现代文阅读,这样一来,老师就不敢不把教材的内容全部教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课文的思想内容、组织结构、语言特点等信息,就像数理化要让学生懂得教材所阐述的一些概念、原理、公式等知识。为了能让学生在考试中多得分,教师就把课文讲得全面透辟,把课文条分缕析地授给学生,总怕学生学不会、学不到;自然而然地回复到以教师讲为主的老路上,这又违背了新课标要求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我们教师要改变旧模式、旧观念,明确语文教学的内容是语言训练,训练本身才是内容,语文教学的内容实际上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这样才能很好地实施新课标。我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是否真正做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是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呢?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指导下,教师应营造一个什么样的课堂给学生,而且又能将语文的教学内容完成?我也尝试了一堂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课题是毛泽东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在上课前,我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并分清任务:历史组,由历史课代表负责:收集整理百万雄师渡大江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资料。由地理课代表负责的地理组:翻阅全国地图与江西、安徽、江苏三省地图,将课本中的作战示意图按比例扩大,制作一张教学挂图。班长负责的诗词组:找出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要为全班同学解释词句,讲解大意,带领全班同学朗读、背诵。语文课代表负责的新闻组的任务是通过查询资料或访问老师,了解新闻这一表达形式的基本特点,准备课堂上给全班同学讲解、分析。同时,查找1949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这则新闻发表前后新华社还有哪些连贯的新闻报道,以供全班同学比较阅读。因为新闻组的任务最重,他们负责的内容是这篇文章学习的重点。为了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效果,课前,我跟这个小组的学生进行了交流,指导他们如何去讲解这篇课文。课堂上,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讲台汇报自己小组的预习成果。诗词组的代表上台把毛泽东同志的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抄在黑板上,讲解诗句含义并带领全班同学朗读和背诵,真像一个小老师。历史组推荐了历史课代表担当重任,只见他一上台就口若悬河,把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介绍得有声有色,间中还会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为什么这则电文(新闻稿),要由毛泽东同志亲自撰写?新闻组的发言由语文课代表负责,她拿着地理组的地图上台,向同学们讲解了新闻的特点以及介绍了标题、导语、主体三个重要部分的概念。最后向同学提出两个问题思考讨论:①课文中导语告诉了读者几个情况?②课文主体部分522字(连标点)可以划分为几层次?哪个层次写得最详?对于各小组代表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积极回答。第一课时就这样在学生的活动中结束了。在第二课时上,我主要让学生谈谈对上一堂课的形式的意见以及这篇课文还须解决的问题。学生反馈的意见是:各小组大多数都是依靠几个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完老师布置的任务,那些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参与的不多。这次课堂教学虽然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但未能调动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这次语文教学活动的准备中,仍须探讨。

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除了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之外,在新课标研讨中更多的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文章重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明理由;或是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质疑、讨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往往正是教师力图给予帮助以使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点难点。放手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自主质疑,然后组织学生对感到最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以这一问题为一堂课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

总之,无论哪种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并不意味着在课堂上“放鸭子”,对于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如果学生未能提出预期的有质量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好语文知识。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也说“禅机”与“语文味儿”    下一篇:灌注生命意识,塑造健康人格—— 浅谈语文教学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