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语文计划总结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所属栏目: 语文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1-04-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识字,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从认读到理解、积累、运用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要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奏效。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只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结合多年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

  阅读的乐趣在于品味词句、体会感情、陶冶情操、丰富人生。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这些乐趣的。为了学生尽快能通读课文,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那就会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如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虽然是一首古诗,但课文配了一副很漂亮的插图,教师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再让学生说说插图中介绍了鹅的哪些神态和动作,有哪些字词是表示颜色的,有哪些字词是表示神态的,其中描写动态的词语有哪些,描写静态的词语有哪些,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由于学生已经预习过了,加上课文的插图就是古诗内容的体现,为朗读作了充分的准备。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同时又理解了课文内容。这种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有层次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得明明白白,就拿词句的理解来说吧。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学生阅读课文,一般可以按读准——读通——读懂这样几个层次进行。首先是把课文读得正确,在读中认会生字。接着是熟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流利,达到读通。学生读准和读通的过程也是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也有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和理解。陶行知先生曾对读懂的含义解释说:“要能理解文章内容,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在教学中先要求学生边看主导词(关键词)边读课文,再边看主导词(关键词)边讲课文,讲不出再读课文,最后不看主导词(关键词)讲课文,讲不出还可以再读。这样,儿童得到多次朗读、讲述的机会,不仅把课文读熟了,还通过口头讲述理解了课文内容。如教学《雷雨》课文第一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教学时,让学生知道这一句写什么(乌云)。再找出写“乌云”的词语:满天的、黑沉沉地、压。再出示幻灯“乌云压下来”的情景。让学生感受乌云黑、来势猛、范围广的特点。还有第三节说:“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越……越……”的用法,可先让学生填空,然后仿写句式,从实际语言中了解和掌握“越……越……”用法。

  熟读是理解的前提,但要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讲,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同时学习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理解能力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可采用:(1)根据课文内容有顺序地提出若干小问题(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先读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作答,然后不看课文回答。同座或同学互相问答,反复练习。如果儿童答出这些问题,说明对课文已初步理解。(2)在学生读时,教师可以适当穿插讲解,引导学生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程总目标中规定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教学建议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首先是学生自己读书,真正把课堂学习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一节课40分钟,能不能用大部分时间组织学生自己读书和讨论交流?让他们在他们自己的读书实践中和讨论交流中,理解课文内容,不断加深体验。低年段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且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时教师可以还学生一个自由地空间,创造情景让学生表演,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让他们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在教学《赠汪伦》这首古诗时,教师面对刚入学的学生,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赠汪伦》的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人非常满意,把李白和汪伦的动作语言,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维妙维肖。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不但理解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友谊,而且快速背出了古诗。

  在阅读中动手绘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边读边画不仅可以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受到美好品格的熏陶,还能帮这里讲的“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教学《逛市场》一课时,教师就让小朋友自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读完后,请六个小朋友一组共同创作这幅画。老师分发给各组画有市场背景的画,并准备各种图片素材,如:爷爷、阿姨、叔叔、大哥、小妹、小朋友、苹果、柿子、梨子、板栗、鲜蛋、蔬菜、电视机、冰箱、摩托车、新衣裳供学生选用。学生可以有的贴图画,有的在图上用彩色笔涂涂画画,并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评比谁的画片画得最好。有的在市场上贴上了许多中国结,有的画上了许多鞭炮,有的还在图上画了洗衣机、电脑,有的画上了小轿车,并在司机位置上写上了自己的大名,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画。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的内容表达出来,有效地促进了其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学生再拿起书本来读,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高有低,声情并茂。在读中结合画的训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总之,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受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像的空间,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形式各异,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钻研新课改理论,改进教学方法。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让师生们在阅读教学中享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的感悟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师新学期个人发展规划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