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04-1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谈如何学习,才能寻求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对教学的成功起着定向作用,语文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大家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富有文学性、趣味性和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对语文有浓郁兴趣的学生,他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如果我们对某种认识活动产生了兴趣,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积极性。在近五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有意探讨。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能否在开课前几分钟就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对上好一堂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谈话若能根据课的类型,学生的年龄,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运用适合儿童心理的语言去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前导语,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灵感,开拓学生思维。例如,教学《钓鱼》一文时,我是这样开场的:我们村附近有池塘、小溪,平时你们也看到过有人在那里钓鱼,你们钓过鱼吗?钓鱼用的钓竿、钓钩你们熟悉吗?引鱼上钩的鱼饵是什么做的?鱼儿为什么肯吃呢?今天,咱们要学的内容就是有关钓鱼的知识……本来,捉鱼弄虾是孩子们喜爱的乐事,这样一问,就会引起更为深厚的兴趣,他们不仅迅速回忆起“钓鱼”这个熟悉的情景,而且迫切想知道课文到底又怎样谈钓鱼的。这样,学生就能在有趣的气氛中跟着老师的思路步步深入。因此,如果每堂课都能根据学生实际和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导语,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起来,思维也将更为活跃,教学效率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

  1.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例如《翠鸟》—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

  2.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感觉不太舒服,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齐诵一句口号,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

  3.运用多媒体,调动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教学内容之中。

  三、在质疑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例如《蟋蟀的住宅》一文中,在讲到第三自然段时,有个细心的小女孩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里要用“随遇而安”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小组经过合作交流、讨论,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说选择干燥的地方安家;有的说能隐蔽的地方安家;还有的说排水好的地方安家,最后老师总结说:蟋蟀从不随随便便就安家,而是选择适宜的地方,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时,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共同讨论并得到了较满意的答案。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采用合作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试验表明:许多人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可以促进提高个人活动(学习和工作)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引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之一。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学生对”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个问题不能理解。于是我就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每四五个人组成一组,这样,学生在气氛活跃的小组中学习热情非常高。他们互相启发,充分谈了自己的想法,集思广益,最后学生统一了认识,明白了“辉煌的‘毁灭’”更痛彻人心,明白了中国人所蒙受的耻辱,明白了当今我们肩上的责任……激发了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热烈的讨论所带来的欢快的学习氛围,怎能不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语文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语文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像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这样才能获得事半攻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让学生热爱语文    下一篇: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