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语文计划总结

关于诗词教学的反思

所属栏目: 语文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1-04-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四年级下册的《古诗词三首》,主题是山水田园诗。在教学中,我突破以往的读诗、解释诗意、背诵的固定模式,以统合的方式进行对比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更具有灵活性。

  白鹭入景春如画

  初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分成三部分齐读自己喜欢的诗。从学生的朗读声音的大小不同,可以听出来学生最喜欢读的是第三首词《渔歌子》。

  我趁此机会提问:“为什么大家喜欢《渔歌子》?”

  学生略为思考后,纷纷回答,这首词非常优美。

  学生答道:“我读完这首词,看到了一副美丽的图画。白鹭在山前飞舞,桃花盛开了,河里的鳜鱼非常肥美。”

  我说:“这首词里不但有美丽的画面,还有美丽的颜色,谁能来找一找?”

  同学们依次找出了白鹭的“白”、桃花的“粉”,箬笠的“青”,蓑衣的“绿。”

  “除了这些作者明明白白写出来的颜色,还有那些隐藏在句子里的颜色?”

  “对了,还有西塞山的颜色,春天到来了,山的颜色是碧绿碧绿的?”学生经过思考后,又有了新的发现。

  接着我引导学生想象了正是因为青山的碧绿,才衬托出了白鹭的洁白。那一只只白色的精灵在青山绿水间上下翻飞,是多么醒目而又和谐的色彩呀!在此基础上,学生又联想到了相类似的场景——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正是因为有了这精灵似的白鹭,吸引住了诗人的目光,才有了这如诗如画的千古名句!

  师:“这样的美景令人陶醉,一位渔翁便沉醉在美景中不愿归去,词里面是怎样描写的?”

  生齐答:“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生补充答道:“除了美景吸引着他,还因为他头戴青箬笠,身穿着绿蓑衣。”

  “斜风细雨说明雨很小,春天的雨很细,所以不用归去。”

  以色彩为切入口,以白鹭为延伸点,一阙《渔歌子》学得有声有色。

  乡村人家勤劳多

  《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是以描写田园生活为主,两首诗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习。

  首先让学生找出两首诗中与农村生活有关的地方。

  学生找到了“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句话讲述了乡村四月,人们都很繁忙,刚刚做完了采桑养蚕的事情,又要到田里插秧;“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讲述了人们白天去田里耕种,晚上还要绩麻,男男女女都有自己要做的工作。“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描述了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织,也要在桑树下面学着种瓜。

  老师总结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乡村里人们辛勤劳动的情景,这就是田园诗的一大特点。那么,这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学生再次读诗,从中发现《乡村四月》中除了叙事,还有写景。我出示前两句诗以及与诗句相配的插图,让学生重点理解“白满川”的含义。因为我们地处北方,学生很少有机会见到水田,所以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提示,让学生结合《品德与社会》课中对稻田的讲解,来想象四月的稻田里积满了水,在阳光的照射下,稻田像一面面白晃晃的镜子,正在等待着农民将秧苗插到稻田里去。

  通过求同与比异,避免了陷入到繁琐的逐词逐句的分析中,学生在思与辩中,理解了诗句的含义。

  乡村诗、田园诗既有关联,也各有侧重,在教学中,选择突破点,定准侧重点,找好拓展点,让诗词教学焕发出应有的灵性和活泼。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关于作文教学的反思    下一篇:《大小多少》教学反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