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信息技术在农村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10-2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数学课本上的例题、插图、推理、证明等都是静态的材料,然而农村小学客观和主观条件的限制,单靠抽象的语言描述,学生不易理解,难以激发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此时若能运用信息技术就可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把抽象的知识情境化,有利于创造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有助于更好地揭示事物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便宜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教《比例尺》时,可以首先提问:北京与南京相距大约多远?学生回答。然后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为什么一分钟可以从南京爬北京呢?学生积极思考,接着课件出示中国地图,自然地引出地图的作用及比例尺的概念。这样一个教学过程:设问生活化——思考——课件具体化。让学生能更深刻地明白比例尺在实际中的意义及作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接受容易,理解深刻,同时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并能逐步培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能学以致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让数学课堂条理更清昕、结构更严谨,重难点更突出在以往的“粉笔、黑板”教学,尤其是在农村,往往会出现“讲了前面,忘了后面”的情况,整堂课下来,条理不清昕,重难点不突出。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后,教师课前根可据教学的需要,把有关教学内容在前后顺序、重点难点、动与静、快与慢、整体与部分之间进行自我控制、链接转换,突出重点难点,使平时非常难以讲授的内容轻而易举地让学生接受,显示出巨大生命力。

  在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时,有这么一个过程:将圆柱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扇形),并将其组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其中长方体的长即是圆柱底面周长,长方体的宽即是圆柱体底面半径,长方体的高即是圆柱的高。如果单凭教师的口头描述这个过程,学生们肯定是理解不了这个变化的具体过程的。这样的对于该公式的理解和识记及以后圆锥体积公式的学习均带来不便。然而,将这个过程式利用信息技术来动态展示,并在课件上用红色粗线明显标记出长方体的长与底面圆的周长、长方体的宽和圆柱体底面半径、长方体的高和圆柱的高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变化过程。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问题中边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们通过自己观察提出结论,这样可以把数学知识由抽象变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将教师难以讲明、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了重点破难点,降低了教学难度。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下一篇:数学课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