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小结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4-1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康莉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教师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场景和境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情境交融,从而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已经十几年了,课堂上创设有效的情境已经成为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大家对于数学课堂应该创设情境已经没有分歧,但是对于创设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情境,才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效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这应引起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进行深入地探索。因此我根据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小组的研究课题小结如下:

  一、找准知识的起点创设情境

  我们常说数学教学要找准知识的起点,如果能在情境创设时也注意到这一点,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个苹果和两个苹果相加是三个苹果,一米长的绳子和两米长的绳子相加是三米长,那么一个苹果和一米长的绳子能相加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能,因为它们的单位不同。我说很好,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所有加减法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6+3=29,这里的3和谁相加了?(6)为什么不和2相加呢?8.5-0.4=8.1,这里谁和4相减了?(5)为什么不用8去减呢?学生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问题后发现整数和小数加减法必须是相同的单位才能相加减。那么分数加减是否也要遵循这一规律能?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分数加减。

  二、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创设情境

  《圆的认识》这节课大家都不会陌生,那么既然要认识圆,一定要抓住圆最基本的特征,圆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半径相等。初中教材关于圆的定义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小学阶段并不出示圆的定义,所以这个导入没有揭示出圆的定义,只是让学生感受到了使点的轨迹形成圆的两大要素。所以这一节课上我用三个运动的点子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飘落的点,轨迹是任意的曲线;滚动的点,轨迹是一条直线;旋转的点,轨迹是一个圆。前两个点都消失不见了,为什么这个点不会飞走。通过这个情境学生感受到了,最后一个点被一条线和一个中心固定了,所以不会飞走。这样做的目的是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创设情境。使一节课的学习和研究始终围绕这个本质特征进行,以形成对概念比较深刻的认识。

  三、用一种全新思维方式创设情境

  2016年11月我听了河南省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其中一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老师执教的是综合实践课《掷一掷》,在这节课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一句话,“像数学家一样思考。”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就抛出这句话,让学生像数学家一样思考,引导学生去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出来了老师又抛出了这句话,几次实验的结果能做为结论吗?数学家会怎样做呢。让学生去进行更多的实验,去推理、去验证。

  “像数学家一样思考”,其实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严谨的研究。简单的一句话成为了一节课的灵魂,这样的情境可以把学生带入一种换位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体验数学家严谨治学的态度。这种创设情境的方式是我以前没有见过的,但是感觉用在这样研究性学习的课当中真的很好。

  四、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创设情境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很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了,因此在课堂上用数学思想方法创设情境也成为一种新颖的选择,例如几何图形面积、体积教学都是使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进行教学。但是我今天要谈到的一个案例是周长的教学。《周长》看似很简单的一节课,学生却总是把周长和面积混淆,所以在这节课教学中我采用了转化的方法创设情境进行了教学,我用小磁条做出长方形的框架,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摆一摆、拼一拼,经历把长方形周长转化为线段的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周长是一条线段。我又用毛线围成一个不规则的封闭图形,让学生把毛线拉成一条线段,使学生真正理解曲线伸直后也可以看做一条线段。这些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对周长是线段有了深刻的印象。假设法、最简化、转化、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大量使用,有时候也不妨作为情境贯穿课堂的始终,让学生更加近距离接触和认识这些思想方法,有助于他们从更高的层次去认识数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际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高效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学生动起来,数学课堂更精彩    下一篇:浅议如何学习空间立体几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