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如何让学困生有效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中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12-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情感的发展和健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合作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学困生进行了关注和思考,合理组建合作小组,教师的有效指导与组织及培养和提高他们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让每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都积极参与到数学合作学习活动中来,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有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 学困生 合作学习

  所谓“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行为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课堂教学中的客观存在,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绕不开的一个群体。当前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组织和引导好学困生参与合作交流,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质量的保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困生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呢,下面谈点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贯彻正确理念,落实真正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自觉地践行这一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价值观、人才观,认真领会和把握课堂合作交流的实质与精髓,精心预设,用心引导,让学困生也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中来,使合作交流真正落实到每个人。当前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合作交流,不少仍停留于表面和形式,随意性很大,效率低。有的教师放手学生自主交流,活动时只有学优生侃侃而谈,学困生只能洗耳恭听或似听非听,学优生是小组的“发言人”、“首席代表”,是“权威”,而学困生只能默默无闻,随声附和,神似玩偶。久而久之,学困生在这种不平等的合作交流中个性磨灭,信心丧失,地位被边缘化。这样连最基本的“四基”恐都难以实现,更别说三维目标的达成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困生的学习权益,时刻关注学困生的参与,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交流。

  二、创设和谐氛围,促进有效交流。

  学困生学习上困难都有一定的原因,有生理方面的,也有心理和行为习惯方面的。教师必须要深入这一群体,观察、了解他们的特点与需求,分析致困的原因,创设有利于学困生学习的氛围,制订科学的规范,促使学困生重拾信心,引发参与倾向和表现欲望,实现有效交流。

  1、关注学困生处境,提升学困生的小组(班级)地位。

  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被边缘化,交流中心理上多少有些畏惧或自卑,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设法改变学困生的这种处境。如教师要多与学困生接触和交流,温化学困生的心境;课堂提问时较易的问题多给学困生回答,增加学困生正确表现的机会;自主学习时多给学困生引导点拔,凸显学困生在交流中的存在;评改作业时让学困生优先,体现对学困生的优待……通过增加与学困生的交流,使班级同学及本人感受到老师对其的重视与尊重,改变同学的偏视及本人的自卑,提升学习的平等地位。

  2、规范合作交流行为,保护学困生自尊心。

  学困生在得到老师及同学的关心、尊重后会产生表达交流的动机,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积累少,感知理解能力弱,合作交流中往往比学优生思维慢,反应迟,效果差。此时没有一定的安排与规范,学困生的交流欲望就会受到排挤或打击(如小组讨论时由不得学困生思考好学优生就把答案大声说出来了;学困生在独立思考时别的同学想好就会在一旁私语或催促;学困生观点错误时同学往往讥笑或指责等),自尊心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前教师可先将学困生适当安排到各小组中,并对小组成员分工,让学困生先担当较容易的角色,一段时间训练后再轮换分工,让学困生在合作中有事可做;讨论时要求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想好后先把想法记下来,待学困生也思考好后再分别交流,让学困生有思考的时间与表达的机会;交流时要听清别人的发言,真诚讨论,友好帮助,不准讥笑怨责。这样学困生就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逐步学习交流,尝试探究,得到发展。

  3、关注学困生需求,保证学困生顺畅交流。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环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就会造成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或惹是生非、畏缩不前的行为,学困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分析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营造人性化的课堂氛围,关注、理解学困生的情感、意见和内在反应,设计出兼顾学困生参与的教学情境、教学交流活动。活动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参与活动过程,关照学困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实际及时予以点拔、指导,帮助学困生经历学习的过程,顺利地加入到同学的合作交流中,并渐渐积累起学习的经验。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小数”名数改写时,当学习了大、小名数互化后,组织学生自主归纳名数互化的方法时,我深入学习小组关注到有的学困生不知从哪整理,有的也只能粗略感知数字扩大或缩小、小数点左右移动,但不能对互化的过程全面分析。这时我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例题,对比例题中等号前后所发生的所有变化,发现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名数变化的关系,移动的位数与前后名数进率的关系,从而归纳出名数改写一般方法。汇报时发现,有学困生提炼出:名数改写①要看前后单位;②要注意单位之间进率;③要移好小数点。经过老师的及时指点,学困生不仅参与到小组的交流,而且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中更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增强了以后交流的自信。

  三、培养基本养成,提升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表达自己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理解,从而分享学习的成果,得到共同进步。这种交流以学生自身的思考、探究为基础,以学生与同伴的互动为外在形式。而学困生要在合作交流中真正启动、互动起来,还必须具有相应的基本养成。因此教师还应注重对学困生以下能力的培养:

  1.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阐述个人对问题的看法,必须要先对问题加以思考,然后予以加工、提取,形成见解。没有思考的交流便会显得肤浅,也必然沦为形式。学困生一般感知力差,理解力、意志力弱,思考难以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对此训练与培养,从简单容易的问题入手,多给学困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循序渐进地提高思考的难度,逐步锻炼他们的意志力,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学困生的思考能力不可能一蹴即就,只有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有效果。

  2、善于倾听的能力。

  课堂倾听是一种伴有思维的活动。学困生一般注意力差,在班级活动中常常听不清别人的观点,更不会加以思辨、评价。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困生倾听能力的训练,通过听算、抢答、听题写数(画图)等活动调动学困生认真倾听的积极性,提高注意的品质和敏感度,养成倾听的习惯;通过教育让学困生明确倾听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可借助倾听他人的意见,获得对知识的独到理解与启发,进而为自己今后的学习交流积累方法与经验。

  3、勇于表达、质疑的能力。

  在课堂实践中,学困生交流时说的少,声音低,观点附和是常见的现象,给人感觉总有些底气不足。有时明明自己想好了也不敢肯定表达;当听到学优生的观点与自己的发生碰撞时,就轻易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放弃自己的想法适应于学优生,这样极不利于学困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困生养成一步一步经历思考的过程,指出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所获就有价值,要相信自己的付出,敢于展示自己的收获。教师要特别重视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增强自信心。要借助学优生出错的时机加以教育,使学困生明确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学优生也不是权威;要通过一题多解让学困生看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鼓励学困生敢于提出自己不同想法,在同学中展示自己的价值。

  总之,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关心学困生的学习成长和人格健全,是我们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是提高数学教育教学效益的必要。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努力探讨,争取使学困生的学习和身心早日脱“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