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初中生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2-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单一、单向的传输方式,多文本阅读教学要完全打破这种方式,建构一种新型的、多元的、多向的、发散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交流,帮助他们每一个人澄清自己的想法,建立自己的观点,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并逐步转化为他们自己的学习能力,对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在高年级多文本阅读教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努力把握多文本阅读操作的圭臬,寻求最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确定议题策略

  研究中我们发现,多文本阅读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议题的选择,根据议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文本组合。当议题越明确,议题选择就会更具方向性,效果就会越明显。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

  1.把“观点”作为议题。例如,一篇文章说孩子要注重过生日,因为生活需要仪式感;另一篇文章说孩子不要注重过生日……把这样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读完之后,疑惑自然来了。于是,学生就会自我发问、重读、辨析……学生会在很多信息中努力辨别信息的真假,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2.把“表达方式”作为议题。例如,把一些相似的童话放在一起,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很多童话都是反复结构的,主人公遇到三次困难,发生三次变化,交换三次物品。厉害的读者就是这样连续读一类文章,去发现写作的技巧,发现故事的“密码”,发现文学的秘密。

  3.把“人文主题”作为议题。例如,把关于怎样读书的文章放在一起《窃读记》《我的“长生果”》《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侣》,我们就会通过这组文章,进一步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什么好处”“我们都要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就是在这样的多文本阅读中思考各种问题,让学生爱上读书、学会读书。

  当然,我们还尝试把“作家”作为议题,集结有代表性的文本,了解其写作风格。把“体裁”作为议题,了解同一题材的特点等等,让学生通过求同或者是取异,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其阅读能力。

  选择文本策略

  现实中,我们每天身处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碎片化知识越来越多,新闻越来越杂,话题越来越爆,什么都是来得快去得快。而我们的教材文章往往都是经过修饰、去情境化、有知识呈现的文章。多文本阅读,就是要强调对真实的阅读材料的模拟,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们接触真实、多元的文本,练习真实、实用的阅读策略。

  经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虽然多文本的文本选择相对宽泛自由,但也不能随便拿来几篇任意组合就可以用,更不能根据教师自己的好恶来取舍文本。要有基本的准则:1.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3.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4.选择有代表性的文本。

  组合文本策略

  1.注重阅读所选取的多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虽然是多文本,但不能随机选取多个文本凑在一起,而是注意其一定的内在联系。或者是主题相同,或者是体裁相同,或者是风格类似,又或者是写法相似或迥异,这些都为阅读者掌握阅读方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学生可以通过一组文章的比较阅读,掌握某种或多种阅读方法,提高某种或多种阅读能力。

  2.在组合时,要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文本组合要么形成明显的异同点;要么形成强烈的认知冲突,要么形成独特的排列,这样才能在单位时间内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启动思考,引发探究。

  设计问题策略

  多文本阅读教学中,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读多篇文章,若无问题或问题过多、过碎则意义不大。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取向就是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引领学生发展深度思考能力。那么多文本阅读怎么才能提升思考力呢?我们研究发现,最关键的因素是问题的设计。

  1.提解答域宽的问题。多文本阅读更倾向于发现至上的探索性教学。因此,在问题的设计中,要提那些解答域宽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孩子们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比如,《走近鲁迅》这个多文本阅读课,首先阅读臧克家的《有的人》,而后引出问题“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让学生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少年闰土》补充文本“老年闰土”和萧红笔下的鲁迅五个文本,让学生了解亲人眼中的鲁迅、朋友眼中的鲁迅、陌生人眼中的鲁迅以及鲁迅的作品,然后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和阅读所得。

  2.要对多篇文章共同发问。可以针对异同点提问,让他们透过表象发现多文本之间的共同之处。比如在《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中,都采用物我相融的写法,写出了奇异的经历,宣泄了不一般的喜爱和赞美。

  3.尝试通过阅读单来呈现问题。这样可以大容量、大板块的进行讨论梳理,避免提问过多、过杂,也可以形成比较式的阅读。比如《蛇与庄稼》《鹿和狼的故事》都可以用简单的思维导图清晰概括。

  总之,不管什么样的问题设计,都要找准学生的思维碰撞点,以期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同时,在操作时都要牢牢把握一点——直指症结所在的问题可以剖析,枝梢末节的问题或旁逸斜出的问题要一带而过甚至是忽略,这样才能紧扣议题达成教学目标。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如何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