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数学计划总结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所属栏目: 数学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2-05-1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对不少同学来说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运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说学生难以区分。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节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这节课的教学给我的感触颇深,震撼很大。现将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学前,我了解了学生在这节课前已有的知识背景,直接出示了这样一组对比例题。

  (1)有一块长48厘米,宽36厘米的长方形玻璃,要截成边长是整厘米数且面积都相等的正方形小玻璃块且无剩余。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共可以截成几块?

  (2)用长9厘米,宽6厘米的木块拼成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多少厘米?一共需要多少块?

  例题出示后先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答,然后小组交流解题方法。在不断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这两道题的区别,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学生在经历了观察、思考、比较、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有效价值。

  2、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在教学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不同?学生在经历求的过程后,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汇报自己的想法,把被动的认知改成了主动探究。在教学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异同时,教师出示了求20和48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尝试后,小组讨论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探索中,学生发现了新知识的特点,又在不断的比较中,知道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异同。就这样,在整理、归纳、交流的活动中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堂课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3、存在不足。

  (1)对学生的表扬、激励性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真正起到多大作用。

  (2)课堂语言应更加精炼,如7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35,师问:为什么?这样问不合适。应问: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充分研究教材,多与同伴交流、合作,真正领会教材的编排的意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下一篇: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推荐资讯